嘀嗒出行是顺风车不是网约车?CEO宋中杰该重视的IPO四大困惑

运营商财经网 汪莹/文

一方面监管政策越来越严,另一方面老被约谈,此时嘀嗒出行去二次冲刺上市,令人困惑的是,用户、资本市场能认可吗?

嘀嗒出行是顺风车不是网约车?CEO宋中杰该重视的IPO四大困惑

困惑之一:屡屡被约谈中提交新版招股书

以顺风车为主业的出行企业嘀嗒出行最近有喜有忧。

忧虑的是,5月14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约谈10家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针对近期的出行热点问题,如公司抽成比例高、费用不公开透明等问题进行了谈话并提出了相关的工作要求。很不幸,嘀嗒出行位列其中。

事后,嘀嗒出行态度非常诚恳,一再表态要改正。

态度好得令人觉得不正常,是否有啥事呢?

其实,有诸多蛛丝马迹。

6月11日,滴滴向美国证券交易所递交了IPO招股书,开启了新的赴美挂牌之路。4月份,哈啰出行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和纽交所挂牌上市。

这不禁让人想起,早在2020年10月份,嘀嗒出行便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成为出行行业第一家宣布IPO的企。然而上市之路并不顺心,直到半年后,嘀嗒出行招股书呈现失效状态。

2021年4月13日,嘀嗒出行再一次提交了新版招股书。很简单,一切都为了上市。

困惑之二:激辩自己是顺风车不是网约车

2014年,嘀嗒出行起家于顺风车业务。彼时,滴滴和快的的烧钱大战尤为猛烈,嘀嗒出行以车主和乘客顺路搭乘的模式进军庞大的网约车市场,精耕于顺风车细分赛道。

凭借着在顺风车业务上的多年积淀,以及2018年滴滴顺风车业务全面下架整改,嘀嗒出行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和2019年其顺风车业务交易总额达到了19亿元和85亿元,同比增长171.4%和347.4%。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嘀嗒出行逐渐夺得了顺风车赛道的话语权。在招股书中显示,嘀嗒出行是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同时在出租车网约市场中排名第二。

不过,这种话术是嘀嗒出行的自我表述,需要第三方认证。

嘀嗒出行还一再解释成,自己不是以车主自我出行意愿为前提,车主不以营利为目的,有订单次数限制和出行成本分摊规则,与商业运营性质的网约车存在本质不同。

说到底,嘀嗒出行似乎在说自己是顺风车,但不是网约车。

嘀嗒出行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网约车,说了以下理由:

一是从2014年创立至今,嘀嗒出行在巡游出租车、顺风车业务上均采用基于里程的分段式信息服务费收取机制,而不采用与运价挂钩的抽成机制。

二是在巡游出租车领域,嘀嗒出行仅在行业发展稳定的部分城市,收取有封顶的分段式信息服务费,平均每单收取的信息服务费折合运价比例为5.0%。

三是在顺风车领域,嘀嗒出行收取有封顶的分段式信息服务费,平均每单收取的信息服务费折合运价比例为8.7%。

可是,在消费者心里,令他们困惑的是,顺风车和网约车有多大区别呢?谁又能搞得清楚其中的区别呢?

困惑之三:顺风车业务怎么一拥而上?

然而,纵观市场情况,嘀嗒出行的压力不小。且不论前有滴滴,后面还有曹操、哈啰、首汽等奋起直追,出行赛道中涌现越来越多竞技者。

此外,以高德为代表的聚合打车平台的出现也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笔者曾深有体会,在打车高峰期的时候,高德平台的叫车响应时间会更快一些。

除了“外患”,嘀嗒出行也有“内忧”,主要围绕在业务模式上。根据运营商财经网查询招股书发现,嘀嗒出行的营收主要来源于顺风车服务费、出租车服务费、广告及其他服务。

在这其中,顺风车占据了收入大头。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顺风车业务的收入,占到了总营收比例的66.3%、91.9%、89.2%。相较之下,出租车和广告收入占比很少。

如今,滴滴顺风车重新上线,还推出了“花小猪”打车业务,哈啰出行、曹操出行等平台也在布局顺风车业务。对于当下还十分依赖顺风车业务的嘀嗒出行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好迹象。

困惑之四:用户担忧顺风车到底是否安全?

对于顺风车业务来说,安全和监管总是绕不开的话题。截至到目前,监管对于顺风车业务并未出台正式文件,与之相对照的是网约车业务已经在法律和监管上有证明,并且有双证要求。

政策上的空白也为顺风车业务发展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如果一旦出台相关规定,可能会导致嘀嗒出行增加运营成本,甚至压缩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北京、天津、深圳、哈尔滨等多个城市都出台相关规定,车主每日顺风车最多载客2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顺风车业务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惨烈的安全事故,至今仍牵动着公众对顺风车敏感的神经。不过,在用车安全这一方面,嘀嗒出行一直做的不错。不管是业务起步初期坚持严格的前置审核,还是后续推出“凌晨1点到五点暂停服务”、“城际出行仅限800公里之内”等限制措施,都是在极力保障用户安全。

在业内看来,在规范发展下的顺风车市场,仍旧是被看好的。对于共享出行企业而言,上市只是一个新的起点。

不管嘀嗒出行能否摘下“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它在内部发展和外部竞争中,都还有很长路要走。

据了解,嘀嗒出行成立之前,嘀嗒出行CEO宋中杰就任谷歌中国渠道负责人,创始人当中的其它成员都曾任职于谷歌。

按照网上一个文章的说法,2014年,各大资本巨头开始争夺市场规模的时候,嘀嗒出行并没有选择跟风,而是主选了顺风车领域的细分市场,聚焦细分赛道是嘀嗒出行的制胜之道。现有的网约车平台实际上是通过向道路额外投放新增运力来解决出行的问题,而嘀嗒选定的做法是在已有车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效率或释放空置运力,

但关键是资本市场、用户、监管部门是否都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困惑   段式   运力   运价   赛道   服务费   车主   出租车   重视   收入   领域   业务   用户   市场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