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厚度决定视野的高度和宽度


阅读的厚度决定视野的高度和宽度

阅读的厚度决定视野的高度和宽度。我对此深信不疑。

我阅读了肖川老师的《成为有智慧的教师》一书,这是他对教育思考的一本随笔,是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一本书。本书“从好教育与好人生”至“打造魅力学校”分为八个章节。

这本书从章节中,就可以体会到作者所要讲述的内容。

第一章节为“好教育与好人生”,通过13篇随笔,写了什么是好人生,学问与人生的关系,成为一个好教师要达到什么要求。

第二章节是“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这部分有12篇作品,主要述说的是做一个好老师应该做些什么。

第三章节是“名师不可仿”,有18篇的作品,这部分占最大分量的是对课程及心理教育学上的概念的字义、厘清,如 “完整的人”、“认知”、“情感”、“科学”、“综合国力”等的定义。我觉得这个章节的标题与内容不太切合。

第四章节是“教学的智慧”,有28篇文章,主要是讲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去做,才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第五章节是“课程的视界”,16篇文章,说的是如何看待课程。

第六章节是“个性成就美丽”,25篇文章,是以自己的生活态度为例来说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第七章节是“成为智慧教师”,是写教师应通过读书与写作来让自己有智慧。

最后一个章节是“打造魅力学校”,其内容是从校长的角度看如何建设一个好学校。

阅读了肖川老师这本厚厚的481页46万字的书后,我感受到了肖川博士直率、优美的文字表达,更感受到了他对于教育的深刻思考。

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教师如何超越自己,成为智慧的教师,进而成为优秀的教师呢?这是这本书所要叙说的根本主旨。

肖川老师认为,教师要有智慧,教师就要有学问,就要走向通往博学的路上。他说:“我最欣赏、最期盼、最得意的生命存在的状态就是走在通往博学的路上。”


阅读的厚度决定视野的高度和宽度

如何做到博学呢?那就是学习。学习的方式有二种,一种是向书本学习,一种是在教学实践中学习。比如,向书本学习,肖川老师认为“书籍是照亮我们内心世界的光源。”我非常认同。我从自己的阅读经历体会到阅读让我能够自信从容地工作、生活。

阅读算是我的爱好中的一种。我给自己规定,一个月至少看一本书。我看的书也比较杂,有散文、有小说、有童话、有方法论的书,更多的是与教育、教学有关的书。在我国的量子通讯卫星发射成功,我看了《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失控》,也看了经书友推荐的《北京折叠》,看这些似乎与教育无关的书,却让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如看《失控》一书,我非常佩服欣赏翻译者绝妙、精准的语言,让我知道了大自然潜藏着的许多我从不知道的规则,原来在叙述自然演变历程,也可以用这么美的文字去描绘;而看《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则让我感受到了科学发展的曲折脉络,知道了历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坚持不懈的探索,那些科学家真的好可爱,他们之间也会因门户之见,而相互攻击,而看似绝对的真理,也终会被实践和时间所抛弃或替代,读这些书,感觉真的很好,就像穿越了时光隧道一般,让自己欣赏到了曾在教科书中知道名字的人物,如赫兹、麦克斯韦、牛顿、焦耳等等的音容笑貌。

而《北京折叠》则让我读后觉得心里有些沉重。一是要看懂这类的书,似乎不那么容易,因为这种书的文字,是以隐喻的方式进行的,有些像成年人的童话,但童话故事没有瑰丽的色彩,只是呈现灰色的色调,读罢,让我有种怅然若失的哀伤。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是对我对此书读后的苍凉无限的心境写照,这本书写的是未来的某段时光里发生的故事,反映的事情却是与今日息息相关的现实。我还有一本要看的书,书名叫《三体》,厚厚的书,也要花一定的功夫才能读的。但我深知,博学才能让视野有高度,让见解有深度。

有人曾将名校苏州中学的特点概括为三句话:大学境界、天下胸怀、奋斗精神。这何尝不是我应努力的目标?

不但要看“闲书”,更要看自己的专业书。如果将闲书比作零食的话,那么专业书籍才是我们的主食。我阅读的主食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著作。看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这类的书,我不但会看小学方面的,而且我还会去留意中学的,尤其是初中的教师是如何教学的。因为有这种想法,以前让我在阅读中关注了魏书生、于漪老师,近几年又关注了余映潮、王君等老师,阅读他们的书,我会见识到另一片广阔的天地,也能学习到不少教育教学的智慧。看了他们的著作,让我知道了,如何去提高自己,如何去见贤思齐。

比如从阅读中,我了解到的王君老师,那样年轻,就取得那样突出的成就,她的“青春语文”就像一道绚丽的彩虹,让学生看到了语文的美好、美妙。她对教育教学的执着、一往情深让我感动,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位同事,我想我定会“老夫聊发少年狂”“革命者永远年轻”。

王君老师先后任教于四川省綦江县的乡镇东溪中学、到綦江中学,再到四川外语学院附属重庆外国语学校,最后到北京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任教,被南京师范大学特聘为硕士生导师。

她的教育人生就是一个个非常励志的故事,她的努力勤奋,让我明白了,自己或许达不到她的许多学识,但能学到她的一二,也就获知了一二,也是会有成就感的。比如过去我非常专注地看小学的教学课例,后来,我也去看初中的教学课例了。看了初中的课例,往往会有种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舒适开阔感。受他们的影响,我在听一些比较生硬的课的时候,过去我会听得不耐烦,或听得慵懒怠惰,现在,我也会照样听得兴致勃勃,因为我会将听课当作训练自己教学技能的练习场。比如,听完学生的发言后,不少老师就作罢,好像完成了教学任务,或不管学生答得是不是准确,都夸奖道“说得真好!”了结。这时,我就会在心里想,此时如果是我在上课,我会对学生说什么,或应该说些什么。


阅读的厚度决定视野的高度和宽度

因为教师在课堂中倾听学生的发言,目的是激励与引导学生怎样去学好语文的方法,因此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就显得尤其重要,要言简意赅,要让学生听到教师的评价后,学会如何去正确地回答问题,学会如何表情达意。

我这样做了,听一节课也就显得不会乏味了,精神也就自然地被激活,被调动起来了。如果要评课,我也就很自然地能够有感而发、侃侃而谈了。

所以说,看书是学习,听课也是学习。当我听到有感触的课,我会很自然地动动笔,记一记,写一写自己的感想。大多数这样的素材成为了我要写论文,或经验性的文章的论据了,它也鞭策着我在教学中努力地去践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好。因此,我非常赞同肖川老师所说的“写作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他认为:

写作对于老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能提升我们阅读的品质。

第二,写作会使你更加用心地去品味生活,洞明世事,去捕捉工作中、生活中有意味的现象和信息,会自觉地去积累常识和生活。

第三,写作会帮助你梳理思绪,使你的头脑变得井井有条,使个体经验概念化。

第四,写作会帮助你深化认识。

第五,写作能使你提升口头语言表达的品质。

第六,写作会提升你生活的品质。

是的,肖川老师认为,读书与写作是教师成为有智慧的必经途径,它决定教师视野的高低,教学实践是教师智慧成长的广阔天地。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活,如果我们能通过写作去认识、去品味、去思考,就能获得境界的提升。对此,我深信不疑,也努力地去实践,这是我学习肖川老师这本书的收获最大之处,读一本书,有一点特别的收获,足矣。


阅读的厚度决定视野的高度和宽度

相聚即是缘,谢谢您的关注,你的阅读与留言是我继续前行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闲书   史话   篇文章   量子   博学   厚度   北京   宽度   视野   语文   高度   智慧   努力   老师   教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