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的那些事儿

清末时期,国内民不聊生,外有列强虎视。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明白,一定要改变现状,否则国家只有灭亡的结果。而要改变,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改良,一条是革命。孙中山在南方闹革命一败再败,再败再战,愈战愈勇,终成大业!而另一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则选择了改良路线。通过公车上书等活动,希望能给朝廷进良言,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终于,光绪帝采纳了他们的意见,于是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

之所以没有选择发动群众,采取自下而上的革命来达到目的,这帮人的想法是:闹革命需要牺牲太多的老百姓,即使能达到目的,这个代价也是他们无法接受的。在慈禧太后强力干预后,戊戌变法宣告失败。康粱闻风而撤,谭嗣同也完全有机会远走海外,甚至当时的日本为了保留中国的革命势力,主动愿意提供帮助。而谭嗣同断然拒绝了。他认为,他们这么轰轰烈烈的闹了一通,结果落得如此下场,证明了改良路线在当时的中国是走不通的,他愿意用自己的死来告诫天下人,想要改变,只有革命一条路可走。也许是他对现实太过失望,不愿再苟活于世。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后被杀,年仅33岁。留下了那首: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其父谭继洵曾任清政府户部郎中、甘肃道台、湖北巡抚等职,所以谭嗣同是个并不缺钱缺地位的官二代。其为天下苍生而争,而斗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崇敬。

所以,今日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望各位多珍惜。



戊戌变法的那些事儿

谭嗣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戊戌变法   望门投止   光绪   浏阳   目的   良言   户部   民不聊生   巡抚   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   轰轰烈烈   事儿   路线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