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滴滴”时间轴,当前大国博弈越发激烈,数据安全越发重要

7月9日,滴滴旗下又有25款App被下架。

通报显示,之所以下架这25款App是因为“经检测核实”这25款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也就是说,至少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上,是已经实锤了。

关于本次滴滴的事情,我跟大家梳理一个时间轴,本时间轴均为公开事实的梳理,不做具体猜测,大家自己判断。

(1)滴滴时间轴

2009年,一个名为“阿德里安·佩里察”的人加入了苹果。

阿德里安加入苹果之前,曾在高盛集团工作过八年,之前就职于德勤咨询公司。他还曾服役于美国陆军,担任过军官。

这些都是可以在苹果官网查到的公开信息。

梳理“滴滴”时间轴,当前大国博弈越发激烈,数据安全越发重要

梳理“滴滴”时间轴,当前大国博弈越发激烈,数据安全越发重要

梳理“滴滴”时间轴,当前大国博弈越发激烈,数据安全越发重要

2015年7月13日,滴滴研究院公开发布一份打车大数据的统计报告,这意味着滴滴已经专门在研究处理打车大数据。

2016年5月13日,苹果投资滴滴10亿美元,是滴滴当时获得的最大单笔投资。

2016年6月30日,阿德里安作为苹果投资滴滴的代表,在滴滴担任独立董事。

梳理“滴滴”时间轴,当前大国博弈越发激烈,数据安全越发重要

2016年8月1日,就在阿德里安成为滴滴独立董事的一个月后,滴滴宣布和优步中国合并。

至此,滴滴完成了对国内网约车市场的垄断地位,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2017年3月9日,滴滴宣布在美国硅谷成立“滴滴美国研究院”,重点研究“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两大领域。

梳理“滴滴”时间轴,当前大国博弈越发激烈,数据安全越发重要

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显示,“滴滴美国研究院主要课题还包括云安全、 深度学习、人机交互、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学、智能驾驶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及应用。并且将配合滴滴研究网络,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助力国际化战略。”

这里我不禁想问,滴滴位于美国硅谷的研究院,所研究的这些领域都是要有“大量数据”作为研究素材支撑,而滴滴的大部分数据都在国内,那么这个位于美国硅谷的研究院,所研究的数据素材从何而来?

而从2017年到现在已经过去4年了,这4年里,滴滴这个美国研究院又研究了多少数据,获得多少成果?

2021年6月10日,滴滴正式提交了赴美上市的招股书,滴滴也正式开启了赴美上市的流程。

2021年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美股上市。

滴滴本次上市,从正式递交招股书,到最后上市只用了20天时间,是今年赴美上市企业里最快的,堪称光速上市。

并且,滴滴这次上市可谓是“静悄悄”,没有媒体发布会,甚至都没有上市敲钟仪式。

然而即使滴滴没有怎么去为上市造势,美国各路资本对滴滴上市募资却显得十分的热衷。

滴滴在6月25日确定募资规模及定价区间,仅3天后,它就获得了10倍超额认购,获得超过400亿美元订单,提前完成40亿美元募资目标,结束招股。

至此,滴滴长达数年的上市长跑也正式完成。

不过,一张铺在滴滴身上的大网才刚落下。

2021年7月2日,滴滴被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7月4日,滴滴出行App被下架。

7月5日,微软公司副总裁伯特在美国会众院司法委员会听证会上称,美执法部门过去5年每年向微软签发2400至3500份保密令,以获取其用户数据,未受到美国法院有效监管。对此我们发言人进行了回应,称“事实一再证明,逼迫企业开设“后门”、违规获取用户数据的恰恰是美国自己。美国才是对全球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

7月9日,滴滴旗下25款APP被集体下架。

这就是我自己梳理下来的过去这些年关于滴滴的一些事件时间轴,均从公开的资料、新闻里收集梳理的。

那么再做点我的个人分析。

(2)滴滴的外资影响

滴滴从2012年创立到现在,也快有10年的发展历史了。

在滴滴发展过程里,获得过大量的融资。

很多人说,当前滴滴大股东是外国资本,是因为我们自己风投没眼光,这句话其实是不对的。

滴滴早期,最开始的融资来源,是我们自己的风投。

这个可以看下面这个滴滴的融资历史。

梳理“滴滴”时间轴,当前大国博弈越发激烈,数据安全越发重要

在2014年之前,滴滴的初始资金来源主要是我们自己的风投。

不过从2015年开始,外国资本就开始加大对滴滴的投入。

其中以苹果在2016年5月13日的10亿美元投资,为最大手笔投资,这个上面也提到过。

然后到了2017年,软银就成为滴滴融资的最大投资者。

在2017年,软银两次投资滴滴,投资金额高达80亿美元。

而后软银在近年来仍然追加投资,前后投资滴滴金额总共高达120亿美元,也因此软银成为了滴滴第一大股东,持股21.5%。在完成上市后,软银持股比例也仍然高达20.1%

滴滴上市以来,一共经历了19次融资,总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这其中软银2017年开始的投入就超过了一半。

所以,并不是我们投资眼光不如外资,而只是因为我们的资金没有外资雄厚。

不过,软银如此大手笔投资,却没有复制在阿里身上的投资神话。

滴滴之前上市的发行价是14美元,发行市值670亿美元,以此计算,软银持股市值134.67亿美元。

前后投资120亿美元,辛辛苦苦推动上市好几年,最终发行溢价才赚了12%,这很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比例。

可能软银想要让滴滴火速上市后,快点推升股价来实现其套现获利了结的想法。

不过,在滴滴上市后,被连遭重锤后,软银想要获利了结这个想法很显然已经不太现实了。

滴滴最新的收盘价是12.04美元,按照这个价格算,软银持股市值只剩下115.8亿美元,相比其120亿美元的投资来说,已经是出现“浮亏”。

在当前滴滴事情的严重程度来说,软银想要在滴滴身上复制阿里的千倍投资肯定是不可能的,甚至软银能不能全身而退,都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滴滴第一大股东是软银,第二大股东是优步,第三大股东才是企鹅。

而滴滴的管理层所有股份加起来也才10.5%的持股比例,但基于同股不同权的规则,管理层拥有20.1%的投票权,仍然可以控制滴滴,并掌管滴滴日常运营事务。

不过,2016年滴滴和优步合并,看似是滴滴收购优步,并且双方是互相持有对方的股份。并使用和延续滴滴的品牌,但从股东结构看,滴滴早就把优步的股份抛售干净,而优步仍然持有滴滴12%的股份,身为第二大股东。

优步没有像滴滴那样把股份抛售干净,跟滴滴一直没有上市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些企业的大股东投资,想要套现退出,大都是只有上市一条路。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奇怪,为何软银和优步,这些外资会这么着急着推动滴滴上市。

因为,我们这些年在滴滴身上撒的大网,肯定不是这几天才落下的,应该很早就开始撒网,只是还没有收网。

不过可能这些外资有一些察觉,才想着孤注一掷,来这样静悄悄的火速强行推动滴滴上市。

却没想到,外资这种孤注一掷的行为,却反而成为了收网的信号,结果这个网没破,里面的鱼倒是可能要挂了。

这一切背后根源,还是在于我们当前对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是越发的重视。

(3)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在7月5日,我们发言人对一件事情做出了回应。

梳理“滴滴”时间轴,当前大国博弈越发激烈,数据安全越发重要

梳理“滴滴”时间轴,当前大国博弈越发激烈,数据安全越发重要

我们发言人在7月5日回应的是6月30日的一件事情。

6月30日,微软副总裁在美国众议院听证会上称,“美执法部门过去5年每年向微软签发2400至3500份保密令,以获取其用户数据,未受到美国法院有效监管。”

这件事情性质其实挺严重的,虽然这件事情跟滴滴没有关系,不过美国因为有大量这种窃取数据前科,不由让人对美国是否会窃取我们网络数据感到担忧。

这背后其实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作为互联网技术最早的发起国,再加上其对西方国家的长期渗透,这使得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对欧洲国家的监听、渗透、数据窃取、侵犯各种隐私的行为是屡见不鲜。

在5月底的时候,丹麦国家广播公司爆出,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同丹麦情报部门的合作关系,监听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内的欧洲盟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

这件事情当时一度引起舆论哗然,默克尔和马克龙还一度要求美国做出澄清,不过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2013年斯诺登曝光了美国的棱镜门丑闻后,人们对于美国这种长达十几年的窃密、监听历史早就见怪不怪。

梳理“滴滴”时间轴,当前大国博弈越发激烈,数据安全越发重要

除了对传统电话的监听之外,美国对互联网数据的窃取也是更加热衷。

根据一些媒体报道“2018年美国情报总经费高达805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近30%。窃密手段也是五花八门,包括利用模拟手机基站信号接入手机盗取数据,操控手机应用程序、侵入云服务器,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窃密,在美国近100所驻外使领馆内安装监听设备对驻在国进行窃密等等。”

面对美国这些累累前科,再加上美国去年出台了无理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相信,美国不会用各种无理要求,来胁迫在美上市的企业,泄露出一些不该泄露的数据信息?

当前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被互联网深度渗透。

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几乎都已经被互联网包围。

买衣服有网购、买菜买食品以前还通过超市,现在也出现一大堆社区团购软件、“住”方面还有一大堆住房中介软件、出行则是网约车软件。

然而“衣食住行”的这些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居然大都在美国上市。

这背后的信息数据安全,不得不让我们感到担忧。

在互联网数据大爆炸的当下,我们的个人隐私安全,一直得不到切实保障。

从小的说,我们每天现在接到各种骚扰电话和骚扰短信早就见怪不怪了,个人隐私数据泄露早就泛滥成灾。

从大的说,海量的个人数据汇聚起来,在不同人、不同机构手里可以发挥出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完全无序的数据,可能只是一堆垃圾数据。

但如果通过智能AI、大数据分析处理,把这些无序的海量个人数据汇总起来,并按照特殊算法规则进行分类梳理,那么这些涉及到我们“衣食住行”的海量数据,就可以形成可以穿透我们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数据包围网,如果这些数据被美国情报部门获取,那么对我们国家安全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梳理“滴滴”时间轴,当前大国博弈越发激烈,数据安全越发重要

在前段时间的巴以冲突里,以色列对加沙地带进行空袭的时候,会在空袭前打电话给巴勒斯坦的住户,通知他住的楼房即将遭到轰炸,要求他立即撤离。

结果在他撤离后没多久,以色列的导弹就精准命中他的楼房。

以色列这种看似保护平民的行为,实际上只是在炫耀他对巴勒斯坦的掌控力,意味着巴勒斯坦在以色列面前,几乎没有秘密。

在当前我们和美国博弈越发激烈的情况下,未来我们和美国的关系走向会何去何从,没有人能够知道。

但我们肯定要为最坏的情况来早做打算,未雨绸缪。

这种情况下,我们肯定要更加重视我们数据安全的保护,不能任由这些企业存在把这些涉及到我们方方面面的数据有任何泄露出去的可能。

2021年9月1日,我们的《数据安全法》就要正式施行。

到时候,我们对数据安全的重视和保护,还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可以预见的是,当前很多互联网App软件这样肆无忌惮的过度收集我们信息并违规使用,将彻底成为历史,我们将健全我们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不但要保护我们的个人隐私安全,也需要从国家安全层面来保护数据安全。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巴勒斯坦   丹麦   以色列   硅谷   数据   微软   美国   市值   大国   研究院   融资   外资   激烈   苹果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