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市值四个月蒸发超2400亿港元

海底捞市值四个月蒸发超2400亿港元

海底捞曾凭借其“无微不至”的服务走红,并迅速成为“火锅第一股”,但近四个月其股价暴跌,掌门人张勇也失去“新加坡首富”之位。

外界普遍观点是,让海底捞名声大噪的,不是性价比,而是服务。但张勇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海底捞之所以强大、所向披靡,核心竞争力是他独创的、能激发员工创意、热情、积极性的一套人力资源体系,这是海底捞自己摸索尝试出来的,也是餐饮行业所独有的。

但这种商业逻辑也有弊端,在口味方面,海底捞越来越多的评价集中在“味道一般”、“不难吃”等等,基本上丧失了餐饮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海底捞市值四个月蒸发超2400亿港元

截至6月18日港股收盘,海底捞报39.5港元,总市值2094亿。相对于今年2月15日,海底捞股价涨至85.8港元,总市值超过4500亿港元,短短四个月,市值蒸发超2400亿港元。

海底捞涨价

“曾经的我你爱理不理,未来的我你高攀不起”。

虽然是个土味段子,但如今确实是海底捞的真实写照。如果你最近去海底捞约饭,点完过去常点的肥牛、鸭肠、黄喉、虾滑,看到账单数字时或许会吓一跳,怎么比以前贵了。

海底捞到底涨没涨?涨了多少?它的全年业绩公告有最直接的答案。

海底捞市值四个月蒸发超2400亿港元

海底捞的业绩公告显示,海底捞整体的顾客人均消费从 2019 年的 105.2 元上升至 2020 年的 110.1 元,人均消费增加 4.9 元。

4.9 元听起来并不多,但火锅作为多人餐饮活动,乘以人头数,一顿的钱也多了不少。再结合 2020 年海底捞公布的 2.5 亿客流量,就会发现,人均在海底捞上涨的消费就能为海底捞额外创造 12.25 亿的收益。

涨价背后的利润焦虑

2018年海底捞在港股上市,张勇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当年10月,张勇、舒萍两位新加坡籍夫妇以55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位居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34位。2019年8月29日,《福布斯亚洲》杂志发布最新的新加坡50大富豪榜,张勇以138亿(约192亿新元)美元净资产登上榜首,成新加坡新首富。

但近几个月,海底捞股价暴跌不止,张勇也失去了“新加坡首富”之位。

对于股价下跌的原因,海底捞将其归结为疫情影响。今年3月,海底捞发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2019年下降86.8%,营收286.14亿,同比仅增长7.75%,而相比2015年-2019年,海底捞营收复合增长率达到46.55%,增速明显放缓。

海底捞表示,受疫情防控影响,海底捞从2020年1月26日起暂停中国大陆地区所有门店的营业,于3月12日逐步重新开放门店。2020年上半年因疫情亏损9.65亿元。

海底捞市值四个月蒸发超2400亿港元

市场普遍认为,疫情影响是主要原因,但也暴露出海底捞对市场环境反应不足,甚至是管理体制上的短板。

在张勇的规划里,赚大众门店的钱,意味着需要不断扩张开更多的门店。疫情期间海底捞持续推进开店计划,业务扩张导致成本大增。原材料及易耗品从2019年的112.39亿元增至2020年122.62亿元,增长9.1%;员工成本从79.92亿元增至96.77亿元,增长21.1%;折旧及摊销从18.913亿元上升至30.34亿元,增幅达60.4%;财务成本从2.37亿元上升至4.46亿元,增幅达88.2%。

此外,其物业、厂房和设备——也就是各类非流动资产快速增加,从2019年的76.9亿元涨至2020年的120.64亿元。

如今,川味火锅、重庆火锅、铜锅涮肉、潮汕牛肉锅、鱼火锅等赛道越分越细,越来越多的新火锅品牌在市场上崛起,巴奴、德庄、蜀大侠等火锅品牌以差异化特色受到欢迎。与之相对应的,海底捞龙头地位受到威胁,标准化服务模式受到抨击,“过度化”服务是否还会被当代年轻人买单?市场后续会给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港元   潮汕   福布斯   海底   新加坡   疫情   市值   首富   股价   火锅   业绩   成本   答案   员工   餐饮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