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示范区怎么建设?我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什么落地浙江?

共同富裕虽然是个远景目标,但是共同富裕示范区已经提上日程了,2021年6月10日,我国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标志着我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正式落地浙江,6方面、20项重大举措助力浙江省到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为什么选择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先锋呢?虽然浙江省GDP总产值位列我国31省市中的第四位,但是浙江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96,远低于全国的2.56,是全国唯一1个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而且浙江在创新性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有利于探索和提炼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制度模式。那么,共同富裕示范区到底该怎么建设呢?专家建言,或许可以从探索居住领域共同富裕模式开始。

共同富裕示范区怎么建设?我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什么落地浙江?

一、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什么意思

1、共同富裕示范区概念的提出

2021年6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支持鼓励浙江先行探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4大战略定位凸显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亟待突破创新的重要方向和关键领域。6方面、20项重大举措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抓手。《意见》指出,到2025年,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就,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还需改善,城乡区域发展和不同群体间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与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各地区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条件也不尽相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难以短时间内全面铺开,迫切需要选取部分条件相对具备的地区先行先试、作出示范。

浙江省富裕程度较高、均衡性较好,在探索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通过改革在浙江率先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能够为全国其他地方促进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在此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大部署。

2、支持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义

专家表示,在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这四个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是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全面富裕、共建共富和逐步共富。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表示:“富裕”就代表了生产力,就是要把社会财富蛋糕做得最大、最强;“共同”代表社会主义先进的生产关系,就是要把这个社会财富的蛋糕分得更公平、更合理。所以“共同富裕”就是把社会主义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关系有机结合起来,使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不仅要提高收入,也要有富足的精神生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不是就谈收入增长的问题,而是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推进共同富裕。因为共同富裕很重要的基础我们的发展,而发展不是单向的,是一个全方位的。

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建设好共同富裕示范区,对于如何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意见》也作出了具体的谋划部署。《意见》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基础和必然路径,要在高质量发展中建设好共同富裕示范区。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分好蛋糕”,建立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

共同富裕示范区怎么建设?我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什么落地浙江?

二、我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什么落地浙江

1、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优势

首先,浙江省情具备开展示范区建设的代表性。从规模看,浙江面积、人口具有一定规模。从地理区划看,浙江有“七山一水二分田”,行政区划上有2个副省级城市、9个地级市和53个县(市),代表性较强。从城乡看,浙江既有城市也有农村,农村户籍人口占了一半。

其次,浙江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

一是富裕程度较高。2020年浙江生产总值为6.46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4万元,仅次于上海和北京,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3倍。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0年和36年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

二是发展均衡性较好。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1.96,远低于全国的2.56,最高最低地市居民收入倍差为1.67,是全国唯一1个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三是改革创新意识较为浓烈。浙江探索创造了“最多跑一次”等多项改革先进经验,创造和持续发展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各地普遍具有比较强烈的改革和创新意识,便于大胆探索和及时总结提炼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制度模式。同时,浙江在市场经济、现代法治、富民惠民、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

最后,浙江开展示范区建设的空间和潜力还较大。浙江在优化支撑共同富裕的经济结构,完善城乡融合、区域协调的体制机制,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有效路径方面都还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尤其是正确处理好稳定扩大就业与技术进步的关系,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破解用地不足、资源约束等矛盾,如何形成先富帮后富、建立有效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长效机制,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都迫切需要探索创新。

共同富裕示范区怎么建设?我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什么落地浙江?

2、浙江具有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

之前也有网友提出疑问,为何不把共同示范区放在上海、北京这样的省级直辖市,或者是广东、江苏这样的经济大省。其实,浙江能成为共同示范富裕区,完全凭借的是自身的经济实力与城乡软实力。

上世纪90年代至今,浙江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连续三十多年排在了全国省份首位。作为一个省份,浙江的人均收入都能超越天津、青岛等沿海强市,这是不可想象的。如果再拿出具体的城市来,杭州、宁波的实力更是有着特有的优势。

2020年,浙江全省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了5万元。而同期,青岛的人均收入为4.7万元,山东全省的人均收入为3.2万元。通过客观合理的数据对比,才能体现出数据背后的发展现状。

特别指出的是,浙江在农村收入方面的优势,相对更强一些。最新的数据,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已经降到了1.96∶1,全省的发展已经非常均衡全面。浙江不少当地网友表示,在浙江已经没有了城市与乡村的概念,这也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落地奠定了基础。

相关学者指出,这次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地浙江,离不开强大活跃的民营经济。据悉,浙江的民营经济非常发达,下辖各个县市都有自身的产业特色。浙江如今看似热门的互联网科技产业,前期同样离不开下辖各个县市以及乡镇农村的努力奋斗。

像海宁的皮革、织里的童装、横店的影视、义乌的小商品、乐清的电器、苍南的印刷等等,这些各式各样的行业,为浙江老百姓带去了发展的第一桶金。研究人员表示,浙江经济的本土性和根植性很强,具有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

无论是各项指标还是各个产业,浙江基本都走在了全国省份的前列。还有的网友提出疑问,共同富裕示范区落地浙江会不会影响杭州、宁波的核心地位?这个是多虑的,随着浙江更为均衡的发展,杭州和宁波的实力还将再更进一步。

浙江工商大学的赵浩兴教授表示,共同富裕不会削弱杭州、宁波的中心地位。随着浙江各地的全面发展,反而还会强化杭甬两大核心的集聚效应,更快提升其城市地位、综合实力以及辐射力、影响力。

去年,浙江自贸区已经升级为四个片区,杭州的互联网科技、宁波的航运贸易、舟山的能源化工、金华义乌的小商品,都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能量。而这次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正式落地,也给浙江未来的发展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随着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文件下达,宁波撤销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慈溪高新区管委会、杭州湾创新经济区管委会,设立宁波前湾新区管委会这波操作就容易理解了。

前湾新区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的目标定位,聚焦滨海生态创新城、东部先进智造片、慈北产业创新片和中意新兴产业片开发建设。

滨海生态创新城以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城市功能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重点培育创业创新、企业总部、科研院所、文化旅游等高端服务业态,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

东部先进智造片以宁波杭州湾新区的产业功能区为主体,重点支持汽车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打造通航及相关产业,抢抓5G、物联网—智能终端两大新兴产业。

慈北产业创新片区依托环创中心、整合高铁枢纽打造慈溪中央创新区,做强科教功能,集聚产业研究院校,打造科创综合服务区,建设创新产业化基地,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创新服务。

中意新兴产业片以中意宁波生态园为主体,加大力度构建尖端产业集群,吸引新能源、智能机器人等产业,预留大科学装置空间。

把杭州湾新区建设成为国际化产业名城和现代化美丽湾区,积极打造宁波前湾新区的核心区,成为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功能高地和制度创新的示范标杆。努力将前湾新区打造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性大平台,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共同富裕示范区怎么建设?我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什么落地浙江?

三、共同富裕示范区怎么建设

在住房领域方面,《意见》提出,要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确保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针对住房领域,业内人士建言,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可以探索居住领域共同富裕模式,包括扩大保障性住房的覆盖比重、出台房产税等措施。

1、探索居住领域共同富裕模式

在住房领域方面,《意见》提到要持续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确保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针对新市民、低收入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意见》指出,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对房价比较高、流动人口多的城市,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和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建设租赁住房,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

同时,《意见》明确,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探索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机制,塑造江南韵、古镇味、现代风的新江南水乡风貌,提升城乡宜居水平。

对此,有专家表示:“在居住领域,新市民与旧市民、低收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老旧小区与新小区、城市与农村等方面均存在贫富差距,这些问题不只在浙江省存在,更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浙江省具备开展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优势,因此将浙江省作为试点,探索通过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实现居住领域共同富裕的模式。”

2、业内: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比重,适时征收房产税

共同富裕的实现,要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教授陈杰表示:“需要高度注意对地区经济社会差距的缩小,特别防范先进地区对后进地区的虹吸效应,加快落实公共财力、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促进高质量的均衡增长、协调发展来实现共同富裕。”

在探索居住领域共同富裕的模式方面,多名业内人士建言,示范区应聚焦缩小居住层面的贫富差距,比如扩大保障房覆盖比重,加快落实租购同权等。

在扩大住房保障方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也建议称:“一方面,要扩大城乡居民保障性住房的覆盖比重,根据收入等状况分别给予完全保障、部分保障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实施新市民安居工程,让常住人口的新市民与户籍人口居民一样,享受保障性住房和政策支持。”

在探索居住领域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杨畅认为,税收是政府弥补市场缺陷最为重要的工具之一,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调节居民收入分配问题,能够使更多人享有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杨畅表示,“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一般来讲,收入分配最终将以财富保有的形式沉淀下来,而在我国财富又主要表现为房产价值。因此,对于拥有多套房产或高价值房产的群体,实质上占有了大量有限资源,而房产价格上涨的同时,或会拉大财富的分化。”

对此,杨畅建议称:“征收房产税针对‘存量’财富进行调节,由于房产的不可转移性,能够避免税基流动性问题,使得住房持有者难以规避征税;房产税在直接调节收入分配的同时,还能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建设,搭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对优化收入分配发挥间接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共同富裕示范区怎么建设?我国首个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什么落地浙江?”的相关介绍,希望小编的整理会对你有所帮助。融建网-建筑工程造价行业材料价格查询服务平台。融建网专注于工程领域成本控制、工程预决算,为建筑工程行业同仁提供人工询价,材料价格信息大数据查询、全国各地市信息价查询、水泥、混凝土、钢价查询,全过程材料价格咨询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示范区   浙江   浙江省   宁波   杭州   城乡   新区   住房   领域   先进   意见   我国   基础   产业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