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在哪里发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怎么建成的?

神舟十二号将于6月17日9时22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开启太空之旅,这是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目前我国有酒泉、太原、西昌、文昌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其中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我国最早开建的,目前也是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1958年建成,虽然深居我国内陆,但是有一条兰新铁路通过,沿线是河西走廊繁华地带,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也很适合卫星及载人航天发射。作为我国最早的卫星发射基地建设工程,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到底是怎么建成的,有什么优势?

神舟十二号在哪里发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怎么建成的?

一、神舟十二号即将启航

1、神舟十二号什么时候发射:6月17日9时22分

神舟十二号,简称“神十二”,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二艘飞船,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1年4月,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船箭分批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2021年6月,根据规划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将成为 “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并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 。

2021年6月15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6月16日,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2、神舟十二号在哪里发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2021年1月29日,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飞船以及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总装测试,将于2021年执行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2021年4月15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载人飞船及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完成出厂前所有研制工作,已分批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发射场区总装和测试工作。

2021年5月30日报道,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已转入强化训练阶段,正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太空之旅。据了解,3名航天员将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

2021年6月9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1年6月16日,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获悉,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稳定,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

3、神舟十二号四大特点

2021年6月1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作为我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承上启下,十分关键。总体来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有四大特点,将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及应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积累宝贵经验。

一是将进一步验证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功能性能。改进后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新增了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停靠能力,改进了返回技术、进一步提高落点精度,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

二是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技术。通过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工作生活3个月,考核验证再生生保、空间站物资补给、航天员健康管理等航天员长期太空飞行的各项保障技术。

三是将在轨验证航天员与机械臂共同完成出舱活动及舱外操作的能力。航天员将在机械臂的支持下,首次开展较长时间的出舱活动,进行舱外的设备安装、维修维护等操作作业。

四是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搜索回收能力。着陆场从内蒙古四子王旗调整到东风着陆场,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神舟十二号在哪里发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怎么建成的?

二、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酒泉市与阿拉善盟之间,海拔1000米,始建于1958年10月,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发射场区的组织指挥,实施火箭的测试、加注、发射,逃逸塔测试,整流罩测试,人船箭地联合检查,船箭塔对接和整体转运,提供发射场区的气象、计量和技术勤务保障,并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待发段航天员撤离及逃逸救生。

2、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始建于1967年,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此外,它还进行过一系列运载火箭试验。

1997年12月8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1999年5月10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高度为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是该中心连续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进行的航天发射。

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截至2003年底,已先后成功组织了34次国内外卫星发射。

1986年,西昌卫星发射场正式对外开放。1990年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2004年4月,“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是这个中心首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标志着这个中心的航天发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进行多射向、多轨道卫星的发射。

截至2004年4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拥有两个自成系统的发射工位,可以发射不同类型的长征运载火箭,既能将大吨位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也能将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2009年4月15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第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2009年9月14日,2014年10月竣工,2016年6月25日投入使用,该中心位于海南省龙楼镇,纬度约为19°30”,毗邻大海,不仅具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而且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好。

在海南建设新发射场,是为了适应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新发射场建成后,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在海南建设发射场,可利用纬度低的优势,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延长卫星使用寿命,效费比高,有利于优化我国航天发射场布局,提高我国航天发射综合能力,促进国际合作和扩大对外航天发射服务,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等区域产业发展。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最年轻也是最先进的发射场,也是我国目前纬度最低以及全球6大低纬度卫星发射中心,由于纬度越低,就越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从而可以节省火箭的推力并增加火箭的有效载荷,因此我国未来的航天重心可能会逐步向文昌倾斜。

神舟十二号在哪里发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怎么建成的?

三、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怎么建成的

1、为什么要在酒泉建立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1958年建成,虽然深居我国内陆,有一条兰新铁路通过,沿线是河西走廊繁华地带,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也很适合卫星及载人航天发射。

既然是试验场,就要求天气窗口好,酒泉地处我国西部大沙漠地区,降水稀少,人口密度小,每年有300多天可以进行试验发射。

卫星发射场多在低纬度地区,而酒泉发射场纬度位置在40度,处于中纬度地区,地球自转线速度与低纬度相差很大,但发射运载火箭或低轨道卫星不需要那么高的初速度,需要更多的发射天气窗口,为此天气最重要。酒泉天气就很容易达到这个条件,因为这里很少有云雨天气,一天的发射窗口就很多。

此外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东可到海上,西部可以到喀什,落点可以选择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些都是特别好的导弹试验场,所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置非常重要,不可替代。

2、为什么酒泉是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基础设施较全的综合性航天发射场,有相当雄厚的物质、技术、人才基础,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完善。

(2)航区安全有保证,发射场区为戈壁滩,航区200千米以内基本为无人区,600千米以内没有人口密集的城镇和交通干线,火箭残骸坠落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

(3)发射场区占地数万平方千米,地势开阔,完全满足待发段和上升段航天员逃逸救生要求。

(4)场区干燥少雨,雷电日少,容易满足发射条件,便于选择发射日。

(5)可以充分利用我国已经建成的西起新疆喀什、东至福建闽西数千千米的陆上航天测控网。

神舟十二号在哪里发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怎么建成的?

3、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建设历程

在我国西北的戈壁滩深处,有一座恢宏的航天城。这座航天城,近几年先后发射了“神五”、“神六”宇宙飞船,把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送上了太空,唱响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赞歌。当我们面对这座宏伟美丽的城市,赞扬那些航天英雄,尽情享受胜利的喜悦时,我们不能忘记这座航天城的开拓者们,是他们用艰苦卓绝的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导弹卫星发射试验基地,把一颗又一颗导弹、卫星送上蓝天、太空,为我国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今天的辉煌成就,是他们当年默默耕耘的结果。让我们追根溯源,探寻他们艰苦创业的足迹。

领受使命,组建机构

1958年2月25日,经中央书记处批准,我国第一个陆上导弹试验靶场选定在地处西北戈壁的额济纳旗的青山头地区。

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立即带领工程勘察队奔赴戈壁滩,进行点号布局和铁路、公路走向的定点及工程勘察。为了工程的顺利进行,中央军委决定组成靶场“特种工程指挥部”,由陈士榘任司令员兼政委。总政治部批准组成了“特种工程联合党委”,由陈士榘任第一书记,孙继先任书记,黄文明、栗在山任副书记,共同负责靶场的工程施工和各方面的协调工作。

1958年3月6日,总参谋部下达命令,驻在朝鲜的志愿军20兵团机关立即回国,参加导弹试验靶场的筹建工作。当月,被称为10万大军的施工队伍浩浩荡荡开进戈壁滩,在千年沉睡的荒漠里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国防工程大会战。

组建一支执行尖端科技试验任务的部队,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有文化、懂技术的干部和各方面的人员。基地党委牵头组成了六个工作组,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分别到志愿军、齐齐哈尔空军场站、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南京军区、成都军区、北京军区坐阵督促。栗在山政委对各个组下了严格命令,务必于今冬明春选调人员基本到位,把几个试验部组建起来。

困难最大的是几个试验部需要400多名工程师。当时从全军现职工程师中抽调根本不可能。基地组织人员到军校和地方院校,选拔了一大批表现好、专业技术强的大学生入伍,来到基地。他们成为基地的重要骨干力量,一些人后来成长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优秀人才。

基地对干部的审查非常严格,这给选调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一年左右要选调数千名合格人员,工作量之大是难以想象的。然而,经过一个冬春的努力,到1959年3月,选调干部2000多人,到1959年底,达到3000多人,基地总实力也达到近万人。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将地地导弹试验部、空空导弹试验部、地空导弹试验部、海上导弹试验分场、航空测量试验部、飞行勤务部和工程部等主要技术部队和司、政、后机关组建起来。同时还陆续组建了警卫团、汽车团、工兵团、文工团、铁路管理处、发电厂、修配厂、农场、军邮局、印刷厂、服务处、小学校等单位,基地各级领导班子和机构建设初具规模。

以苦为荣,艰难创业

茫茫戈壁,人烟罕至,干燥缺水,寸草不生,气候变换无常。夏天烈日高照酷热难忍,冬季寒气逼人直入骨髓。尤其是狂风终日呼啸,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干部战士们经常在漫天的风沙中施工作业,干风吹裂了皮肤,沙石击打着身躯。没有住房,缺粮少菜,多数人口干唇裂,流鼻血不止。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面对极端恶劣的环境,基地官兵立下誓言,一定要在这亘古的戈壁荒漠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创造出人间奇迹。本着“先工作,后生活”的原则,他们挖地窝、住帐篷、喝苦水、吃干菜,但各项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政委栗在山归纳了群众战天斗地的豪言壮语,在基地党委常委会上提出了用“以场为家,以苦为荣,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做为战斗口号,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官兵和科技人员扎根戈壁,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责任感和坚定信念。从此,这个口号,激励着一代代的航天战士,打造出了一支吃苦耐劳、忠诚祖国,思想、作风过硬的高素质队伍。

不久,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基地的物资供应奇缺,部队生活极其困难。基地党委组织部队挖野菜,打沙枣,制成代食品,组织狩猎队打沙鸡等野物,解决生活问题,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开展生产运动,进行生产自救,向戈壁滩要粮要菜,修水库、挖水渠、植树造林、绿化场区、改造荒漠,使干部战士扎根戈壁、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进一步深化。

“长征”振翅飞

站在锈迹斑斑的发射塔架前,75岁的刘庆贵心潮起伏。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这里起飞,《东方红》乐曲响彻寰宇。

“大漠里放飞东方红,让我们提振了民族士气、挺直了民族脊梁,宣告了浩渺太空中有了属于中国人的一席之地。”当年参加卫星发射测试工作的刘庆贵自豪地说。

1970年4月1日,载着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专列,秘密驶抵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发射场。

然而,大漠航天人尽管有冲天的热情和干劲,脚下的道路却并不平坦:发射前一天,在为火箭加注燃料时,发生了严重的泄漏事故;最后一次综合测试中,各种故障接连出现;发射前一小时,发射场上空出现厚重的高云……

面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困难,那一夜很多人没有合眼:燃料泄漏,就赶紧组织人员堵漏;发现故障,就立即安排人员排故;天空有高云,气象室紧急开展天气会商……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托举着东方红一号直刺苍穹。

天上一曲《东方红》,领唱华夏航天歌。

“2018年,我们将创造年发射20次以上的航天发射新纪录。”中心主任张志芬说,60年间,中心先后执行110次航天发射任务,成功将145颗卫星送入茫茫太空。

“神舟”泛银河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从1999年到2016年短短17年间,11艘神舟飞船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发射升空,先后将11名中国航天员送入浩瀚太空。

时光回溯。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几年后,一座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出现在西北大漠。

1999年9月18日,神舟一号飞船按照试验程序做模拟飞行时,返回舱一个制导陀螺突然不工作了。为确保万无一失,发射场指挥部顶住压力,毅然决定打开舱底,把所有隐患消除在地面,这给工程全线开了一个严把质量关的好头。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出征太空。从此,浩瀚太空出现中国人的身影。

多人多天飞行、太空行走、交会对接、太空授课、太空加油、中期驻留……此后的15年间,中国航天人的步伐越迈越快。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空间站时代。“大漠航天人的忠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中心党委书记纪多说,“迈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们将继续书写航天强国新篇章。”

以上就是关于“神舟十二号在哪里发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是怎么建成的?”的相关介绍,希望小编的整理会对你有所帮助。融建网-建筑工程造价行业材料价格查询服务平台。融建网专注于工程领域成本控制、工程预决算,为建筑工程行业同仁提供人工询价,材料价格信息大数据查询、全国各地市信息价查询、水泥、混凝土、钢价查询,全过程材料价格咨询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神舟   西昌   酒泉   文昌   场区   发射场   基地   运载火箭   航天员   空间站   中国   航天   轨道   太空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