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竟然是第一等智慧,投资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思维?

自相矛盾竟然是第一等智慧,投资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思维?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常犯一个思维毛病:

“非黑即白”。


更进一步说,很多时候都是“屁股决定脑袋”。


看好格力的,瞧不上美的。

看好美的的,瞧不上格力。


我们所处的社会实在太复杂,即使我们多次被社会毒打,踩了很多次雷,交了很多次学费,但每次碰到新的场景,新的问题,我们依然会重蹈覆辙。


我们去看看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我们先从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名人说起。


明朝方孝孺为坚持自己的信念,结果被诛十族的故事,广为流传。


朱棣希望方孝孺投降,让他撰写即位诏书。

方孝孺反问:成王何在?

朱棣说,成王(指建文帝)已经死了。

方孝孺又问,为何不立成王之子?

朱棣说国家需要年长的君主。

方孝孺继续追问,为何不立成王之弟?


在强迫方孝孺写诏书时,他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字,激怒了朱棣。


朱棣问:你就不怕我诛你九族吗?

方孝孺回答,就是诛我十族又如何?


在坚持自己的信念方面,方孝孺是很纯粹的,表里如一。


我们再看一下南宋文天祥的故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坚持自己的信念方面,文天祥绝对不亚于方孝孺。

但是,另外一方面,文天祥却做了一件看起来自相矛盾的事情。


文天祥是大哥,写给弟弟的信里有一句话:

“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隐。”


意思是他忠心为国,慷慨就义,让二弟文璧投降元朝侍奉老母,三弟文璋退隐山林不问世事。


后来,二弟文璧尽心尽力,奔走安置战后流民,一人出仕,妥善安置文家老小,替兄长修建祠堂、出版遗著,把兄长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们对比一下文天祥与方孝孺,就可以看出来,文天祥的自相矛盾思维才是更高一等的智慧。


华为总裁任正非的灰度理论其实也是自相矛盾思维。


任正非的灰度理论集中体现在2009年1月15日发表的《开放、妥协与灰度》一文中: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而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妥协其实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丛林智慧,凡是人性丛林里的智者,都懂得在恰当时机接受别人妥协,或向别人提出妥协,毕竟人要生存,靠的是理性,而不是意气。”


“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面,管理上的灰色,是我们的生命之树。”


知行合一,华为的企业经营当中也贯彻实施了灰度思维。


2013年,任总在一篇内部讲话提到未来无线网络的发展趋势,不管是LTE还是WiFi,华为都要做好准备。


“网络将变得越来越扁平,越来越简单,宽带很宽,接入网络会像接自来水管一样简便,Bit成本将大幅降低。未来面临的是超宽带后还有没有什么带,竞争到底是从室内走向室外,还是从室外走向室内,这条技术路线没有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不会甘于输掉,美国执意WiFi全频率开放的目的还是为了从内往外攻。漫游问题一旦解决,华为的优势就不一定存在了,这是我对未来的看法。

爱立信是一面旗帜,它要维护旗帜的威望只能从外往内攻。华为不是旗帜,不管是左手举旗(从内往外攻),还是右手举旗(从外往内攻),都是很灵活的,最后不管哪一头胜利,总会有华为的位置。“


自相矛盾的人不会非黑即白,它会同时脚踏几条船。


我之前写过一篇思维方式的文章《缺乏杠铃思维让丰田汽车都后悔莫及,理性的你也许在犯同样的错误》。


《黑天鹅》,《反脆弱》的作者塔勒布提出了一个思维方式--杠铃策略Barbell Strategy,就是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之间寻找平衡。


杠铃思维本质上也是一种自相矛盾的思维方式。


譬如,股市崩盘这种黑天鹅偶尔会发生,一般人主要考虑如何避开黑天鹅,杠铃思维则可以反过来利用黑天鹅获取暴利。


一端是极度安全的资产,比如国债。

一端是极度危险的资产,比如期权。


极度危险的资产平常都是赔的,但是只要有一次市场崩盘(2001年网络泡沫,2008年次贷,2020年新冠),就可以把多年的亏损补回来。


我之前曾写过一篇读书笔记《不是MBA教材胜似MBA教材,教你脑洞大开的投资创业育儿思维》,介绍《在耶鲁精进》一书,作者是担任财新传媒《财新周刊》总编辑的王烁。


除了《在耶鲁精进》,王烁还写了《跨界学习》等书。


王烁的书写道:

“真正的智者拥抱混合策略。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的作者弗朗西斯·菲茨杰拉德(Francis Fitzgerald)所说:

“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大概正常、随机发疯这类事,博弈论中有个术语,叫作混合策略。它很常见。

打乒乓球的时候,主要攻击对方反手,偶尔偷袭正手,这是混合策略;第一次海湾战争,美国只把萨达姆赶出科威特,第二次却直捣巴格达,非推翻萨达姆不可,这也是混合策略。

要找出博弈中的纳什均衡,往往得靠混合策略。在前面的懦夫游戏中,单一策略有两个纳什均衡(你拐弯,对手不拐;对手拐弯,你不拐)。而在混合策略中只有一个纳什均衡,随机按25%的概率发疯。“


“如果你常用混合策略,会得到许多骂名: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表里不一、伪君子。

因为人们特别重视一致性。言行要一致,前后要一致。无论面临什么处境,社会都要求一个人得始终如一,做不到就是伪君子,而伪君子比真小人还要坏,因为真小人好歹还有个一致性。“


那么我们在投资和生活中究竟如何运用自相矛盾这种智慧呢?


1.不变 VS 变化


自相矛盾竟然是第一等智慧,投资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思维?


《巨人的工具》一书有如下一段话:


“蒂姆:“你会投资喜诗糖果公司吗?”

马克:“不会,绝对不会。而且每当我听到类似喜诗糖果公司的事 情时,我都想找一家新的超级食品糖果公司,证明他们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跟他们完全相反。从本质上说,巴菲特是在赌变化不会发生,而我们是在赌变化会发生。当他犯错误时,他犯错的原因是他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发生变化;当我们犯错误时,我们犯错的原因是事情的变化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上文的对话发生在蒂姆·费里斯(Tim Ferriss)和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之间。


蒂姆·费里斯是《每周工作4小时》的作者,被《财富》杂志评选为“40位40岁以下的精英人物”(40 under 40)之一,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理念的先驱,“被动收入(Passive Income)”(睡后收入)概念的著名推动者。


通过affiliate网赚,外贸电商,博客自媒体,远程工作等来获取被动收入的人可能比较熟悉蒂姆·费里斯。


但是蒂姆·费里斯的很多厉害之处,没有多少人了解。


他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探戈吉尼斯记录保持者。

他研究培训班课程,发现有三个要点被忽略,第一步伐比较长的舞步更加优雅,第二旋转时身体轴心的变化技巧,第三节奏的变化。

他在这三个领域刻意练习,每天看20分钟自己舞蹈的录像,4个月就参与了职业比赛,打破了每分钟旋转探戈舞杰尼斯世界纪录。


他用四周的准备时间获得了全美中国式散打冠军。

他找到了规则中可以利用的两点,一是比赛是按体重分组,二是一个回合中跌落散打台三次,对手自动获胜。他在赛前18小时内锐减了13公斤,分在75公斤组,而当他站在散打台上的时候,体重已经恢复到了88公斤,比对手超出了三个重量级。

比赛中他则利用身体优势,想尽办法把对手推到台下去,战胜了5~10年经验的选手,获得了冠军。


马克·安德森是“浏览器之父”,美国最牛逼的风险投资家之一,著名的Mosaic浏览器共同开发者,网景通讯公司Netscape的创始人,Facebook、eBay等公司的董事会成员。


马克·安德森解读自己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差异,一个强调不变,一个强调变化。


我们看一下巴菲特投资过的亨氏番茄酱,这笔投资业绩不是很好。


巴菲特犯的错误不就是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发生变化吗?

他以为亨氏的品牌壁垒固若金汤,但是他低估了渠道自有品牌对于制造商品牌带来的威胁。


在2009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表示:“对于美国大多数报纸,我们不会以任何价位来收购它们。”


过了3年,巴菲特却开始大量收购报纸。

从坚决不买,到大量购买,是什么让巴菲特做出如此大的改变?


原来不买的原因很简单,巴菲特早就意识到报纸竞争优势大幅减弱。

后来买的原因也很简单,报纸股价跌得太多了,跌得巴菲特心动了。


巴菲特投资的《华盛顿邮报》从2007年开始5年跌幅过半。

《纽约时报》从2007年开始5年跌幅超过70%。

巴菲特这次收购其63家报纸的Media General公司的股价只有5年前的1/10。

Lee公司股价只有5年前的1/20。


巴菲特集中收购的不是全国性大报,而是社区性中小报纸。


巴菲特的投资逻辑是社区性报纸具有更加稳定的经济特权:

“未来几年伯克希尔可能将会收购更多的报纸。我们偏爱那些喜欢具有强烈社区意识的小镇报纸或城市报纸,类似于我们即将运营的这26家报纸。如果市民对他们所在的社区漠不关心,他们最终也不会关心所在社区的报纸。一般说来,对社区事务的兴趣大小与人口规模成反比,而与社区人口居住年数成正比。于是,我们将集中关注属于历史悠久社区的小型和中型报纸。”


那么巴菲特这次对报纸的投资收益如何呢?

收益不怎么样。


2020年,巴菲特终于忍不住,把之前收购的报纸股票出售给Lee Enterprises(NYSE: LEE)。

当然,巴菲特也很精明,它同时以9%的年利率给Lee Enterprises提供了5亿多美元的长期贷款。

社区性中小报纸虽然盈利前景一般,但是由于地区垄断,一时半会也不容易死掉。

所以巴菲特提供高利息的贷款给对方,应该是一笔不错的投资。


我们回头来看巴菲特投资社区性中小报纸这个不太成功的案例,可以发现他也是低估了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我之前写过文章《西班牙股神如何靠自学成为投资大师,近几年又如何一败涂地?》,介绍了著作《长期投资》( Investing for the Long Term)一书的西班牙股神弗朗西斯科·加西亚·帕拉梅斯(Francisco García Paramés)。

自相矛盾竟然是第一等智慧,投资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思维?


弗朗西斯科·加西亚·帕拉梅斯从1989年到2014年25年的投资业绩是30倍,管理的资产规模最高达到65亿欧元。


我研究发现,弗朗西斯科·加西亚·帕拉梅斯自己后来设立的基金,业绩很差,亏损累累,完全对不起自己的股神名声。

我研究了他旗下基金的持仓,发现很多仓位都在周期性公司例如汽车巨头,原油相关的巨头上面。

但是他低估了电动汽车这个巨大的变化,以及这个变化对传统汽车巨头带来的威胁。


西班牙股神的基金,最惨时净值亏损了一半以上,最近半年回血了,但是2017年成立以来的累计净值依然是亏损22%。


自相矛盾竟然是第一等智慧,投资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思维?


价值投资者喜欢找有护城河的不变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没有事件驱动时也能凭借护城河抢占地盘。但是这种企业的发展往往是很缓慢的,股价几年一倍都是正常的。


很多人看不上这样缓慢的投资收益,因为改变不了他们的人生命运。


与此相反,有另外一类投资机会,股价爆发非常迅猛,涨幅非常惊人,短时间内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这往往是巨大的变化带来的事件驱动型投资机会。


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英科医疗这个手套股,一年涨幅几十倍,成为超级牛股。

有的人靠重仓这个牛股,一年就财务自由。


由于“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价值投资者往往瞧不上事件驱动型投资机会。


例如,光伏这个变化的行业,很多价值投资者看不上。


但是变化的行业里会不会有什么不变的细分环节呢?

有。

光伏逆变器作为电力电子产品,和光伏硅片电池的属性完全不同。

光伏逆变器可以算是光伏这个变化行业里相对不变的细分环节。


阳光电源之前因为华为这个跨界对手的杀入,日子相对没有那么好过。

但是2020年,华为遭遇了不可抗力。

这个催化剂的到来,阳光电源股价就爆发了,不到一年时间,股价涨幅十倍,多么惊人!


这就是很符合“自相矛盾”思维的一个投资案例。

只可惜,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投资者,都由于思维惯性忽视了这样的投资机会。


2.做大 VS 做强


价值投资者普遍来说都欣赏“小而美”的企业,扎根一个行业做深做透,做成隐形冠军。


但是小而美,匠人精神,一定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吗?


美团网联合创始人、前高级副总裁王慧文曾经讲述过美团起步阶段的故事。


团购是一个以城市为规模效应单元的业务,上海的业务和北京的业务没有直接联系。


有的人认为多开城市,会摊薄在一个城市的资源,不如集中力量做有限的几个城市,应该集中力量而不应该广撒网。


这个逻辑对,还是不对?


结果,那些集中力量在少数城市的公司都输掉了。


但是,当我们去看商业案例,大部份成功的都是依靠集中力量而不是广撒网。


例如美国有网络租车的公司,之前市场死活起不来,后来集中力量深耕某些城市,把消费者平均等车时间缩小到一个临界值,结果市场就起来了。


譬如,之前很多投资者,都更加看好格力电器,而不是美的集团。


美的和格力的发展思路不同,一个先做大,一个先做强。

美的先追求规模,不局限于空调,所有家电细分领域全都上,号称各个领域的“千年老二”。

格力聚焦空调领域,做国内最好的产品,卖最贵的价格。


曾经格力的利润,市值领先,但是现在却反过来了。


在空调行业有巨大红利时,格力电器的做法肯定是没问题的。

所以格力之前一直都领先于美的。


但是后来,空调行业红利逐渐到头,美的凭借空调之外的其他业务,反而成长性反超格力了。


再举个例子。

按照我过去的思维,我会喜欢汇顶科技,而不是韦尔股份。

为什么?

汇顶科技主要靠内生成长,而韦尔股份主要靠外延成长。

内生一般好于外延。


另外,汇顶科技在指纹识别领域已经做到世界领先。

能把一项业务做到世界第一,可以证明管理层的实力。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成功过的人下一次更容易成功。

那么很有可能汇顶科技在芯片的其他细分领域,可以复制曾经的辉煌。


那么,韦尔股份呢,CMOS传感器只是千年老三,上面还有日本索尼和韩国三星这两个实力超强的怪物。


问题是,人家韦尔股份的赛道更好啊。

CMOS图像传感器是模拟芯片,是不变的赛道。

指纹识别芯片是数字芯片,是多变的赛道。

数字芯片只有最高端的CPU,GPU等芯片,技术壁垒很高,后来者不容易追赶。

指纹识别芯片这种低端数字芯片,技术壁垒并不够高,先发者不一定有护城河。


即使汇顶科技的管理层水平更强,但是赛道不行,管理层也难以扭转形势。


拥有“自相矛盾”思维的人,对先做大和先做强的企业,对行业老大和老二,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非此即彼,因为两者的身份也许随时可以互换。


3.专才(专注) VS 通才(多元化,跨界)


一般我们认为专才好于通才。

对于公司,一般我们认为专注某个细分行业的,好于多元化跨界的。


但是这个规律其实也有例外。


美国沃尔格林walgreens和CVS西维斯(NYSE:CVS)是美国药店零售股双巨头,市值都很高。


沃尔格林walgreens聚焦药品零售,做精做强,一直都是老大。

老二CVS一直在屁股后面追不上,毕竟人家老大精细化运营能力更强。


“沃尔格林是专家,1992年,已经通过销售点商品的条形码扫描,建立战略性库存管理系统。它的高效分销中心迅速采纳数字技术,例如数字化成像软件,在商品被装车运送之前就发现错误,消费者可以进入美国任何一个药店,从计算机系统取出它的药方进行配药。CVS公司远远落后,总是迫不得已时才在技术上追赶沃尔格林公司。”


结果没想到老二却后来居上,超过老大了。

为什么?


因为老二通过并购进入了更多相关的业务。

除了在药房上的扩张,CVS收购整合了与自己在模式上产生互补效应的公司,例如医药福利管理公司Caremark、免预约的分钟诊所等等。


CVS比起walgreens多了PBM药品福利管理业务。


PBM负责与药厂谈判药品的价格折扣,以及将药品纳入可报销的处方药目录中;其次,PBM负责与药店协商价格折扣,以及将药店纳入PBM参保人的指定药店网络中;最后,PBM还负责与保险公司分配药厂提供的价格折扣。


可以形象的比喻,PBM类似一个拉皮条的。


CVS比起walgreens多了一块蓝海新业务,同时现有的药品零售业务也极大受益。


CVS通过自己的PBM业务与药厂协商价格,为患者指定自家药店(给自己的美女拉皮条),反而使得CVS的药店零售毛利率反超walgreens。


所以,过于专注的可能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螺蛳壳里做道场,做的再好也就是螺狮壳这一方小小的天地而已。

这个时候还不如向外开拓,去寻找生路。


我们再举个A股的例子。


一般人看到韦尔股份既做CMOS图像传感器,又做MOSFET,电源IC,又做射频RF(RFSwitch、Tuner、LNA),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公司管理层太不靠谱了,太不专注了,pass。


但是深入思考,可以发现韦尔股份的管理层是很靠谱的。

因为前面的这些业务都是有协同效应的。


射频开关的技术难度是最低的,开关DIE的成本只占了20~30%的成本,70~80%的成本由封装测试决定。


那么CMOS图像传感器,最关键的技术是不是也包含封装技术呢?

CMOS图像传感器的封装技术,理论上比射频开关的封装技术难度更高。

那么韦尔股份从CMOS图像传感器开始切入做射频开关,协同效应不强吗?

如果封装测试成本占大头,这个产品是不是最终拼的是规模效应?

如果拼的是规模,那么韦尔股份结合CMOS图像传感器这个市场规模巨大的行业,来和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厂谈判,是否会有巨大的成本优势?

对比仅仅从事射频开关业务的看起来专注的厂家,韦尔股份这样的多元化厂家反而具备降维打击的能力。


“Q:我们这边和卓胜微竞争有什么优势?

A:第一个,从投入上来说,我们会比对手投资更大;半导体是一个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的合作关系,从工艺到制造到封装来形成一个产品,我们有很深的布局,也不太方便透露,我们有信心这块我们布局是最深入的。我们一些开关、LNA产品都已经有储备。“


射频RF模拟芯片技术壁垒最高的是滤波器。

假设卓胜微没能在滤波器领域获得较大的突破,他现有的业务有没有可能被韦尔股份抢走份额?

很有可能。


所以,韦尔股份可以算是模拟芯片领域的美的电器。


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

在成为专才之前,先成为通才,这是耶鲁通识教育的精髓。


我在《不是MBA教材胜似MBA教材,教你脑洞大开的投资创业育儿思维》一文中也重点阐述过这个思维。

自相矛盾竟然是第一等智慧,投资和生活中如何运用这个思维?


内特·西弗说,人生有一个另类二八定律,就是付出两成努力,对一个领域了解八成。

首先八成就够用。

其次,穷尽剩下的两成需要付出另外八成的努力,所以他们宁肯把努力用在别的地方:跨界。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是我最佩服的人之一。

他的聪明和勤奋都远远超过常人。


论聪明,他1岁开始看圣经,到了3岁半就会背诵圣经,小小年纪大脑中储存了1000个圣经故事。读书时考试成绩几乎门门一百,保送县重点高中。


他自己讲过一个证明自己聪明的案例。


“2013年、2014年、2018年,我都在腾讯的动漫平台做首席顾问。有个一直跟我对接的人考过我一个数学问题:有1000个铜板随意让你摆10堆,然后就不准再碰;接下来我随意说一个1-1000的数字,比如316,你就要说出是第几堆到第几堆的组合。怎样来设计堆法?


这个题目,我只花了2分钟就给出了答案:

堆了1,总要堆2、4,因为有了1、2就不需要3,有1、2、4就不需要5、6、7。同理,有了1、2、4、8,就不需要9、10、11、12、13、14、15。所以答案就出来了——第一堆1,第二堆2,第三堆4,第四堆8,第五堆16,32、64、128、256,这样加起来是511,最后一堆489,所以如果超过511,就把489拿出来,剩下的部分用前面的9堆都可以组合。


我拿着这个问题去问桥牌社的青年队领队,他曾到美国进修数学,二十来岁就获得博士学位。我问完他这个问题,然后我们就开车去餐厅吃饭,他停完车一进来就告诉我:“我知道了,跟2的10次方有关,2的10次方是1024,但为什么多了24?””


后来我又拿同样的问题去问跟我们一起吃饭的另一个人,这个人剑桥毕业,数学特别好,还是中研院研究员。他找餐厅服务生要了一张A4纸,写了10个高等数学公式,想通过组合去求解算法。我看了说,你用这个方法再活三辈子都找不到答案。“



说到勤奋,每天凌晨2点3点就起床,一天工作16到18小时,一天只吃一顿饭,一年最少看3000万个字,这是他的生活常态。

他在日本的4年时间里画了8000页画稿,曾经连续42天没有打开房门,连续58个钟头没有离开椅子。


但是如此聪明和勤奋的人,成功的最大秘诀竟然是跨界思维。


蔡志忠有自知之明,他要成为日本最伟大的漫画家是不可能的。

他的优势在哪里呢?


“我的日文和画故事漫画的能力当然比不上日本的故事漫画家,但我中文比日本漫画家好多了,故事漫画不如他们,但哲学漫画一定没人能赢过我。”


蔡志忠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哲学家,也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漫画家,但他是最懂哲学的漫画家。


写了《在耶鲁精进》这本书的王烁,正是在耶鲁大学领悟到跨界的魅力,因此又写了《跨界学习》这本书,对跨界的思维方式进行更详细的解读。


《巨人的工具》一书也提到了跨界的思维。


“如果你想取得非凡的成就,那你只有两条路可走:

(1)在某一具体领域成为最优秀的人;(2)在两个或更多的领域成为非常优秀的人(位列前25%)。


第一条路非常艰难,几乎不可能实现。

能够在NBA打球或者能够推出白金唱片的人屈指可数。我甚至不会建议任何人对此进行尝试。


第二条路相对简单。

只要你通过努力,就至少可以在几个领域中成为排名前25%的优秀人才。就我个人来说,我的绘画技能比大多数人都好,但我并不是真正的大艺术家。同尚未走红的普通喜剧演员相比,我的幽默高明不到哪去,但我比大多数人要幽默。问题的关键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不但画得好,而且幽默段子写得好。正是这两点的结合才使得我能够成为少数成功的人。“


上述拥有跨界思维的这个人叫斯科特·亚当斯SCOTT ADAMS,

著名漫画《呆伯特》的创作者。

这部漫画已被翻译成19种语言在57个国家的2000多份报纸上刊登。


所以,拥有“自相矛盾”思维的人,一方面要专注专业,另外一方面也要关注多元化和跨界,不能非此即彼。



总结一下,今天的文章对我们投资和生活有什么启示呢?


在一个越来越变幻莫测的时代,我们保持一个灵活的思维模式至关重要。


对任何一个事物我们都应该存在自相矛盾的两种看法,根据外界环境变化,我们可以随时切换自己的看法。


譬如美国沃尔格林公司walgreens,之前专注做强,精耕细作,表现比老二CVS更好,我们应该投资walgreens。

后来老二cvs并购了一些关键公司,我们就要意识到行业变天了,应该去投资cvs了。


之前格力的渠道模式更适合传统线下经销的时代,格力的股价表现也更好,这时候看好格力是聪明之举。

后来格力的模式开始落后了,再加上格力的小家电迟迟做不起来,这时要及时切换思维方式,更加看好美的。



我分析过中国的快递行业。

没有看到京东物流要发力自己的航空枢纽的新闻之前,我们可以假设未来中通可以复制美国UPS从陆运杀入空运的历史。

看到京东物流发力自己的航空枢纽的新闻之后,那么要调整对中通的看法,顺丰和京东抢先发力航空枢纽,中通未来在空运领域机会就变小了。


没有看到顺丰和中铁合资的新闻之前,我们可以假设未来中通在陆运领域无敌手。

看到顺丰和中铁合资的新闻之后,我们就要调整看法,也许中通会面临顺丰通过高铁进行的降维打击。


我们要关注行业边缘甚至是其他看起来不相关的行业。

只关注本行业或者本公司的竞争对手,视野会过于狭窄。


譬如我知道有的牛人就很聪明,他很少参加本行业的会议,因为他在本行业的人脉足以让他不需要参加会议就可以获得最新的动态,他反而经常去参加其他行业的会议,去开拓眼界。


我们就应该像一个具有超远程激光雷达的变色龙一样,不断扫描周围环境各种具有重大意义的趋势变化,随之不断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思维,并调整决策。


我们在投资之时,对于不变的行业或者公司要多去思考其中的变化,而对于变化的行业要多去思考其中的不变。对于行业老大,我们要更关注哪些事情可能让他被干翻。对于行业小弟,我们要更关注哪些事情可能让他后来居上。


譬如AMD这个CPU芯片的小弟,抓住了先进制程晶圆代工的红利,竟然又再次东山再起,几年之内股价涨了几十倍。


对于“死也要死在行业龙头股上”的价值投资者,只看老大,不看老二,肯定就会错过AMD这样的顶级投资机会。


总之,拥有自相矛盾的思维,会更容易抓住机会,改变人生的命运。

----------------------------------------------------------------------------------------------------------------------

如果要想进一步阅读我前文提到的文章,请点击阅读:

《缺乏杠铃思维让丰田汽车都后悔莫及,理性的你也许在犯同样的错误》

不是MBA教材胜似MBA教材,教你脑洞大开的投资创业育儿思维

西班牙股神如何靠自学成为投资大师,近几年又如何一败涂地?

----------------------------------------------------------------------------------------------------------------------

如果想要进一步阅读我写的更多关于商业和投资思维方式的文章,请点击阅读:


笨蛋,关键是赛道:如果华为当年真的造拖拉机了……

生活和投资中有哪些看似无害却能致命的智商税?

什么顶级销售思维,让他毕业2年创立跨国投资基金?

重仓10年却依然不涨,什么智商税让牛逼投资基金也上当?

投资时最需要警惕的错误之一:没有洞察赛道本质

点石成金案例,什么思维造就啤酒营销史上最强逆袭?

让富豪血本无归的造假公司,我们能从董事会嗅出危险?

从中小学课本的2个错误谈生活和投资中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

我认识的深圳草根创业者靠什么思维成功?

图形化思维的魔力,高手如何用信息图赚钱?

-----------------------------------------------------------------------------

如果想要进一步阅读我写的关于股票投资机会的文章,请点击阅读:

高瓴资本调研的机器视觉赛道,一个暴利的蓝海行业

前华为高管空降当总裁,传化智联能成为大牛股吗?

穷人改变命运的好方法:投资做穷人生意的公司

为什么迈瑞医疗(SZ:300760)可能是目前A股最低估的股票之一

顺丰跌停了,快递行业的终局会有变化吗?

顺丰快递别高兴,你还不一定称王

电子气体这条黄金赛道有一个价值千金的问题需要解答

陕鼓动力 VS 杭氧股份,在工业气体赛道里哪个更有投资价值?

#投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自相矛盾   里斯   格林   华为   思维   灰度   赛道   美国   股价   芯片   报纸   智慧   领域   股份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