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乳糖不耐受为何如此普遍?该如何对症治疗?让我们来聊一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么一种感受,每次喝牛奶的时候总会觉得肠道不舒服。有时候还伴有恶心、想呕吐,甚至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腹泻?嗯哼?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一种疾病吗?别担心整个亚洲接近有50%的人口或许都和你一样有类似的问题。而这一现象就叫做乳糖不耐受。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要想了解什么叫做乳糖不耐受,我们就需要了解下什么叫做乳糖。

乳糖是我们母乳中的重要营养成分,乳糖进入人体以后,在小肠中的乳糖酶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半乳糖就进入大脑构成了咱们脑部和神经组织的成分。因此我们之所以能够茁壮地生长,乳糖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人的乳糖不耐受为何如此普遍?该如何对症治疗?让我们来聊一聊

因此如果肠道中的乳糖酶因为某些原因缺失了,或者活性降低了,那么原本应该被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被肠道吸收的过程,却会被肠道中的细菌发酵分解为成醋酸、丙酸等短链脂肪酸及 二氧化碳等气体,于是气体会引发腹胀、肠鸣、醋酸、丙酸等短链脂肪酸引发肠道疼痛、严重诱发腹泻,这些症状就叫做乳糖不耐受症。

据流行病学分析显示,中国人是乳糖吸收不良和乳糖不耐受的高发人群, 我国汉族人群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为75%~95%,少数民族人群乳糖酶缺乏发生率为76.0%~95.5%。所以这也是为何中国人乳糖不耐受如此普遍的主要原因。


既然乳国人乳糖不耐受这么高,那么为何小时候喝母乳却没有一点问题呢?

为什么小时候接触母乳中的乳糖很少发生不适呢?

别着急,接下来禚医生给大家讲一下,乳糖不耐受的病因和临床分类。其实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所患的乳糖不耐受其实更多的是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换句话说也叫做成人型乳糖不耐受。

国人的乳糖不耐受为何如此普遍?该如何对症治疗?让我们来聊一聊

正常情况下刚出生的婴儿,肠粘膜会逐渐发育成熟,乳糖酶供应充足在摄入母乳的时候可以很好地将乳糖消化吸收,所以婴儿很少发生乳糖不耐受。

但是幼仔于断乳后一生中极少可能再摄入大量乳糖,成年后肠道乳糖酶即失去存在意义,所以多数哺乳动物临近断乳的时候,肠道乳糖酶会逐渐减少,最终完全消失。这主要和人体自然选择下的乳糖酶基因关闭有关。

国人的乳糖不耐受为何如此普遍?该如何对症治疗?让我们来聊一聊

因此乳糖酶基因不再调节乳糖酶的分泌和产出,因此多半成年人都会产生乳糖消化不良引发乳糖不耐受。而这一基因的差异会因种族的区别而表现出不同的差距。例如欧洲人的乳糖基因关闭最少,因此乳糖不耐受的发病率仅为2,但是亚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几乎 达100%。因此乳糖不耐受的发病多见自然选择下的乳糖酶基因关闭有关,多见于成年人的原发性性乳糖不耐受。


当然还有其他情况会引发继发性的乳糖不耐受,这种情况多见于其他疾病导致肠道乳糖酶减少有关例如

例如继发性的乳糖不耐受:病毒入侵引发的感染性腹泻,如齿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腺病毒,均会直接攻击肠粘膜细胞在细胞内繁殖,引发肠粘膜细胞变性坏死,其直接结果会引发肠粘膜上的柱状细胞分泌乳糖酶活性降低甚至直接分泌减少,就会引发以脂肪、乳糖、以及其他双糖的一过性吸收障碍,引发腹泻产生乳糖不耐受。

国人的乳糖不耐受为何如此普遍?该如何对症治疗?让我们来聊一聊

初次引发肠粘膜损伤的其他疾病均会引发乳糖不耐受病,例如炎症性肠病、手术及药物损伤等。


乳糖不耐受如果发生在婴儿时期又该怎么办呢?

相信这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了,因为据国家报道我国儿童先天性发生乳糖不耐受和乳糖吸收不良的发病率在3~5岁时为38.5%,在7、8岁时发病率最高,几乎可以达87.6%。因乳糖不耐受而引发的婴儿腹泻几乎可以占到46.9%~70.0%,这一数据不仅折磨诸位家长更是对我国医疗卫生的严峻挑战。

那么如果出现了类似乳糖不耐受的情况,我们作为家长的又该怎么去解决这件事情呢?我们一点更要第一时间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核实,通常情况下在医院会借助这几种试验来确诊是否为乳糖不耐受,这里简单想大家接受一下。

国人的乳糖不耐受为何如此普遍?该如何对症治疗?让我们来聊一聊

国人的乳糖不耐受为何如此普遍?该如何对症治疗?让我们来聊一聊

国人的乳糖不耐受为何如此普遍?该如何对症治疗?让我们来聊一聊

总之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均可以准确地判定我们是否真的为乳糖不耐受,以此进行特异性的对症治疗,减轻乳糖不耐受带来的健康影响。


如果被诊断为乳糖不耐受,那我们又该如何治疗呢?

1、由于人体的乳糖酶的活性是受乳糖酶基因调控的,如果不幸被诊断为先天性的乳糖不耐受则属于基因层面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尚且没有较好的治疗措施,因此此类人只能终生禁食乳糖,来避免所带来的问题。目前的基因治疗还处于实验研究中, 相信将来能成为乳糖不耐受症治疗的有效手段。

2、其他类型的乳糖不耐受,首要的治疗是原发病的治疗。

国人的乳糖不耐受为何如此普遍?该如何对症治疗?让我们来聊一聊

国人的乳糖不耐受为何如此普遍?该如何对症治疗?让我们来聊一聊


总结

乳糖不耐受是我们中国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和我们乳糖基因关闭有关相关,多见成人型不耐受和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少见先天性的乳糖不耐受。如果我们在食用牛奶、母乳以及其他乳制品出现类似腹胀、腹泻、腹痛等情况的时候,就可以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判定病情减少日后健康的麻烦。

如果诊断为乳糖不耐受也不要太过害怕,只要对症治疗,避免过多服用含有较多乳糖类的食物或者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机体对乳糖的耐受力即可。

怎么样现在大家更理解什么叫做乳糖不耐受了吧,明白为什么国人常见的原因了吧,如果对大家有所帮助,记得点赞、收藏,并转发给身边又需要的人吧,嘿嘿,纯手打感谢支持哟。

部分参考文献:

1、王文建.乳糖不耐受症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27(19):1468-1470.

2、陈健,赛晓勇.乳糖不耐受的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37(2):299-302

3、周兰兰,张玉英,刘娜,等.原发性乳糖酶缺乏的流行病学及分 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8): 836—83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乳糖   断乳   丙酸   指示剂   氢气   原发性   粘膜   母乳   肠道   活性   基因   国人   婴儿   疾病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