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蜜蜂是益虫,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危险,医生来告诉你危险性

放假了!!你要去野游、郊游、旅游?

选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去爬山?

选择“春分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去郊游?

选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雅致去度假?

选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情去放纵?

教育孩子蜜蜂是益虫,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危险,医生来告诉你危险性

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在钢筋混泥土包围中的我们,难得会有假期。一旦有了假期,不论是爬山、郊游、野游、探险或者放飞自我,人们多会选择回归大自然的怀抱。然而大自然有其特有的丛林法则。回归自然不可避免的可能出现各种意外,就如我之前就曾经写过关于蜱咬伤(草爬子)的文章。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是——蜂蜇伤。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主题有三个原因:

  1. 蜂蜇伤是最常见的可导致严重后果的意外事件。
  2. 人们在出行之前会做各种攻略,在阅读了网友们分享的各种攻略时发现很少有人会针对蜂蜇伤作出详细攻略。
  3. 昨日收治了今年的第一例严重蜂蜇伤患者。(每年都有很多蜂蜇伤患者入院,甚至关于蜂蜇伤死亡的病例也常有报道)
教育孩子蜜蜂是益虫,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危险,医生来告诉你危险性

说说昨日那例蜂蜇伤患者

教育孩子蜜蜂是益虫,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危险,医生来告诉你危险性

患者42岁,我县自行车协会成员,在骑行时不慎被单只蜜蜂蜇伤,伤后自行拔除蜜蜂尾刺(螯针),未做任何处置,约1小时后全身出现寻麻疹,蜇伤部为疼痛难忍,急来我院就诊,入院后随即出现大汗,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急诊给予了镇痛,抗过敏,抗休克等支持治疗。症状逐渐出现好转,至我发文时患者已经病情平稳。但并为脱离危险。所幸患者并不是蜂蜇伤中最重的那一类,没有出现其他系统症状。

蜂蜇伤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对于蜂蜇伤还无针对药物。均是对于中毒及过敏症状的对症治疗,即使就医后依然常有蜂蜇伤导致死亡的案例发生。

教育孩子蜜蜂是益虫,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危险,医生来告诉你危险性

我们日常当中常见的蜂蜇伤主要是蜜蜂和黄蜂(即马蜂),其他种类有剧毒的蜂类如非洲杀人蜂我们基本是看不到的。通常情况下蜂类不会轻易对人发起攻击,大部分时候是蜂认为存在威胁、同类遭到攻击、蜂巢遭到破坏等情况。

蜂类尾部有毒腺与尾刺,可以把毒腺比做注射器,尾刺就是针头,当其对人类发起进攻是,会将针头刺入皮肤同时注入注射器内储存的蜂毒。从而引起各种症状。雄峰一般是不会蜇人的,主要是以雌蜂与工蜂为主。雌蜂的尾刺带有倒钩,当刺入人体是会留在人身体上,随即飞走并死亡。

教育孩子蜜蜂是益虫,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危险,医生来告诉你危险性

蜂蜇伤都有什么症状?

可引起什么严重后果?

以单蜂蜇伤为例

轻症:主要表现为局部症状,蜇伤周围疼痛、灼热、红肿、瘙痒,个别会形成水泡,无全身反应,一般经过自行处理,症状可逐渐缓解。

教育孩子蜜蜂是益虫,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危险,医生来告诉你危险性

重症:蜂蜇伤可以有能你想象到所有的重,除局部症状以外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烦躁、胸闷、呼吸困难、周身寻麻疹、四肢麻木等一系列症状。这些是作为非医务工作者就可辨别的症状。而更严重的是蜂毒可引起溶血反应(我们输血不能输不同类型的血液,原因就是会出现溶血反应),出血反应,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窒息、肝肾功能损害,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教育孩子蜜蜂是益虫,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危险,医生来告诉你危险性

重点:轻症患者同时存在病情突然加重可能【本人曾经见过一例蜂蜇伤后2小时内除轻症外无其他不适感的患者(家属提供),未经任何处置,突然病情加重,没有等到120到达现场人已经死亡】

辟谣 #辟谣#

1)蜜蜂无毒,(黄蜂)马蜂有毒!

在网上很多人说蜜蜂是无毒的,只有(黄蜂)马蜂有毒,这个说法是错误的。第一,蜜蜂同样有毒性,只是相对马蜂而言,毒性相对较温和,大部分可以耐受其毒性。第二,蜂蜇伤导致的各种后果,一方面是蜂毒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部分体质的人会对蜂毒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第三,本人就收治过严重的蜜蜂蜇伤患者(此人是养蜂人,多次被蜜蜂蜇伤均未进行处置,自行好转,那次入院却差点要了他的命)。严重的过敏反应是可以导致人死亡的。所以这种说法会严重误导人,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教育孩子蜜蜂是益虫,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危险,医生来告诉你危险性

2)只要是不群蜂蜇伤就没问题。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中毒的伤害与剂量有关系,但过敏的反应与剂量并无决定性关系。

【你的经验仅适用于你自己,甚至有时连你自己都不适用,科学确是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就目前人类的发展。虽然科学并不一定就是真理,但一定是最接近真理的事情】#真相来了#

蜂蜇伤后应该如何处理?

教育孩子蜜蜂是益虫,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危险,医生来告诉你危险性

本人建议:无论何种情况均应该就医,虽不一定要住院,至少去就医咨询。

我们主要说一说蜂蜇伤后的院前处理(未入院时自己或身边的人的处理)

1)如四肢被蜇伤,尽快应用身边寻找到的如粗绳子、布条绷扎近心端。绷扎物避免太细。绷扎需要每隔15分钟放松1分钟,绷扎时间不超过2小时。

2)仔细检查蜇伤部位,彻底清除遗留的尾针。清除方法可用针,镊子,拔罐,甚至口吸。避免挤压伤口以防止毒素扩散。

3)尽可能确定是何种蜂类蜇伤。其实对于小伙伴们甚至一些医生来说都不一定可以做的到准确鉴别。如果能够准确鉴别何种蜂类便能做出针对性处理。蜜蜂的毒液为酸性,可用碱性中和:肥皂水(最易获得),5%碳酸氢钠、3%淡氨水等。黄蜂(马蜂)毒液为碱性。可用酸性中和:食醋(最易获得)等。用法:清洗及湿敷。如无法辨别种类略过第三点。

4)可用止痛药,吗啡尽量避免(一般人也弄不到);抗组胺药如: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秦等;可口服或外用蛇药;可用生茄子涂抹患处。避免应用碘酒。

5)如出现任何上文所述的任何全身症状或其他上文未提及的全身症状。立刻就医。

6)做完上述处理后建议就医咨询,由专业医务人员评估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如何预防蜂蜇伤

无论是旅游、旅行、郊游、野游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蜜蜂,我们不可能因为怕被蜂蜇伤而拒绝外出、旅游、亲近大自然。那么我们的重点是如何避免蜂蜇伤。以下是我对避免蜂蜇伤的总结:

教育孩子蜜蜂是益虫,不要忘记告诉孩子危险,医生来告诉你危险性

四个避免:避免接触,避免误伤,避免误会,避免吸引

避免接触:避免野外大量蜜蜂活动场所,避免接触蜂巢,游玩时要注意观察,如发现蜂巢不要惊慌,安静绕过。

避免误伤:蜜蜂是一个群体性生物,有很高的群体智慧,避免各种原因导致的蜜蜂受伤行为,如单只蜜蜂受伤可能导致群起攻之。

避免误会:1.过近接触蜂巢可能导致蜜蜂认为你是入侵者。2.当蜜蜂从身边飞过,需要镇定,一般蜜蜂不会攻击人,尽量不要动,不要拍打,不要挥舞衣物驱赶。

避免吸引:野外游玩时避免穿色彩艳丽的衣物,以淡色为主,避免香水味道。如果蜜蜂把你当作鲜花就麻烦了。

写在最后:防范于未然是重中之重,亡羊补牢同样不可或缺。蜂蜇伤不要大意,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个幸运或霉运的人。

#青云计划##清风计划##科普一下#

作者:@骨伤科刘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蜜蜂   雌蜂   毒腺   蜂毒   益虫   马蜂   毒液   注射器   蜂巢   针头   黄蜂   危险性   病情   教育孩子   症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