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与7.0%,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多少更好?本文说清

糖尿病患者通常每三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血糖是否控制达标,同时需以此为依据调整降糖方案。不少朋友已留意到: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上限为6.0%,但多数糖尿病患者控制在7.0%以下,那么,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多少更好?接下来,专科医师将为您解析。

6.0%与7.0%,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多少更好?本文说清


血糖升高会带来多方面影响,其一会损伤以心脑血管为主的大血管,不同程度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其二会损伤以视网膜与肾脏为主的微血管,远期可能引起视力下降与肾脏损害;其三会损伤神经组织,可能引起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出现内脏功能障碍;其四可能会加重胰岛β细胞的损伤,使机体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不断下降,可能会持续增加降糖难度。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控制血糖,以降低不同时期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血糖是否达标,不仅需参考空腹与餐后2小时这两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还应重点关注糖化血红蛋白。

6.0%与7.0%,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多少更好?本文说清


糖化血红蛋白由血糖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与某一时间点的血糖水平不同,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应近三月血糖整体控制水平,其正常上限不超过6.0%,达到6.5%为诊断糖尿病的切入点,达到7.0%且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是启动药物降糖的转折点,药物降糖以后也需每三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若当前治疗方案无法控制其达标,则应升级降糖方案,而达标与否并非以正常值为参考依据,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0%为达标,部分患者可将其控制在6.5%以下甚至正常范围,老年人的控制目标则可根据自身情况放宽至7.0%-9.0%,因此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因人而异。

6.0%与7.0%,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多少更好?本文说清


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目的在于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若糖化血红蛋白长期高于正常范围,是否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理论上如此,但当前却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能够证明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更低或正常范围,可为心脑血管、视网膜与肾脏等带来更多益处的证据。与之相反的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更低或者正常范围,反而可能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与高血糖相同的是,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增加了血糖波动幅度,也会增加对各种器官组织的损害;与高血糖不同的是,严重低血糖可能会引起不可逆转的脑细胞损害,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宁高勿低。

6.0%与7.0%,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多少更好?本文说清


当然,此处所谓的“宁高勿低”是有条件限制的,这一条件便是低于糖化血红蛋白7.0%。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即便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依然会引起靶器官损伤,但与较高范围的降糖目标相比,“低于7.0%”的控制目标,已经可大幅降低近期与远期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在7.0%的基础上,之所以不继续降低1.0%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一方面与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有关,一方面与获益幅度的减少有关。相比较而言,将糖化血红蛋白从7.0%降至6.0%,获益增加的幅度低于将糖化血红蛋白从8.0%降至7.0%,或从9.0%降至8.0%,所以没有必要为了争取有限的获益空间而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6.0%与7.0%,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多少更好?本文说清


当然,前面已经提到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因人而异,部分糖尿病患者可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但应满足一定条件:首先是不易发生低血糖,多数糖尿病患者调节较低范围血糖的能力减弱,尤其是已经发生神经损害的老年人,可能并发无感知的低血糖,不宜将血糖控制在较低水平,否则风险大于获益,且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其次是未发生较重的并发症,降血糖的目的是尽最大努力减轻心、脑、肾、神经等靶器官损害,若这些器官已经并发了较重损害,治疗的目的在于延缓进展以及避免急性事件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而单就血糖而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已可实现这一目的,无需继续增加降糖幅度。

6.0%与7.0%,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多少更好?本文说清


能满足上述条件的糖尿病患者不多,多数中年人、几乎所有老年人均排除在外,只有青年人与部分中年人有机会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6.0%以下,即便对他们而言,这一降糖目标也适用于病程较短的人群,因为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降糖难度会随病程的延长而增加。当然这并非意味着符合条件的患者必须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0%以下,能控制在6.5%以下也可显著获益。退一步讲,糖尿病患者若能长期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同时减少血糖波动,控制好体重、血压、血脂等指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未来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并不高,无需过度担忧,而无法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患者,若糖化血红蛋白与目标值相差1.0%以上,应增加降糖强度,以延缓糖尿病进展,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6.0%与7.0%,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多少更好?本文说清


综上,糖化血红蛋白是调整降糖方案的重要依据,糖尿病患者需每三月复查一次,血糖控制平稳的患者可适当延后检查时间。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上限为6.0%,而多数糖尿病患者无需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主要与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有关,且相比于较高范围的血糖,血糖越接近正常水平,增加降糖幅度后的获益空间越有限,因此多数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即可,老年人由于易发生低血糖且可能发生无感知性的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还应进一步放宽,青年人以及部分中年人,若病程较短、不易发生低血糖且无严重靶器官损害,可尝试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甚至正常范围。

感谢大家的阅读!

若有不妥,敬请斧正!

欢迎在评论区咨询与交流! 注:本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血红蛋白   糖尿病患者   目的   低血糖   病程   可能会   并发症   血糖   损伤   器官   幅度   本文   水平   风险   目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