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暴打”淘宝,现在超过9.9的消费,都得再想想

消费的悲观,让拼多多“大超预期”,并且持续高投入、高增长、高营收。

从用户端来说,拼多多的业绩向好,意味着消费正在迅速降级。同期阿里、京东的营收要么同比增长个位数,要么减少,但拼多多远远跑赢行业平均。

拼多多的增长,就是从同行嘴里抢肉吃。因此阿里、京东不得不开始反击,淘宝天猫下场做低价,京东也有京喜。

但是拼多多却十分淡定,去年被称为是最卷的618,拼多多管理层表示:我们每天都是618。毕竟,在平价消费成为主流的时候,消费者都在选择平替。主流趋势和拼多多的调性撞了个满怀,不自觉成为风口。

从商家端来说,由于拼多多客单价低,充斥着大量中小卖家,因此广告投放远低于淘天、京东。也就说,拼多多的货卖的再多,没有广告投放意愿的商家环境下,钱未必能流进平台的口袋。

但目前来看,拼多多不仅交易服务收入(佣金)随着GMV增长了,营销服务收入(电商广告)也在高速增长,说明商家打广告的越来越多了。

此前,因为拼多多的低价调性,打牌们都不愿意和9.9元包邮的商品们挤在一起,拼多多的品牌升级之路并不简单,甚至特斯拉、茅台、汾酒还站在了拼多多的对立面进行对抗。但中腰部品牌并不在意这些,纷纷入驻高流量的拼多多。

大牌虽然能贡献更多的GMV和广告收入,但是在拼多多上的真实货币化率却不如中小品牌。因为它们的品牌本身就能收获流量。但是中小品牌却需要投放更多对的预算,或者提供最低的价格,才能被推荐。

拼多多流量分配的逻辑很简单,以单品为逻辑,只要单品的价格够低,投放够多,自然就能得到更多的流量扶持。比起淘宝的店铺积累逻辑,拼多多的战场更加血腥,每一件商品都要重新进入新一轮的比价和投放。

掌握生死大权的拼多多,狠狠拿捏了平台上的中小卖家。

拼多多势要将低价进行到底,一边给平台上受损的店家兜底,一边将“仅退款进行到底”。

商家为了销库存,只能打更多的广告,或者降价。

所以,拼多多的好日子,是建立在商家的苦日子上的。

或许,从淘天、京东的缝隙中成长的拼多多,有刻在骨子里的野蛮生长力。

它不仅不断加固国内市场,而且还在疯狂开拓海外市场。

低价,永远有受众,永远有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调性   低价   阿里   淘宝   流量   逻辑   收入   商家   品牌   更多   广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