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市场头部玩家汇总

这段时间人形机器人也挺热闹,继4月底波士顿动力发布了全电驱动的新版ATLAS人形机器人的视频后,特斯拉在5月6日又发布了OPTIMUS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分拣电池的视频,那我们就在下面来分析下目前国内外人形机器人的主要厂商和他们的特点。

一:国外篇

1. Boston Dynamics

波士顿动力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美国机器人研发公司,其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产品的知名度非常高。人形机器人HD Atlas采用液压方案,具有举重,跑跳,翻跟斗,操作简单设备等能力,多个视频表明其具有在复杂环境下灵活运动能力,其搭载的人工智能的能力拥有巨大潜力,从表现来看堪称世界第一。但目前液压版ATLAS已经退役,该公司已经放弃液压方案,全面转入纯电驱动,其首款纯电驱动的ATLAS机器人也已经发布,但从目前发布的视频来看,已经具有世界第一流的纯电驱动人形机器人水平,这与它在人形机器人以往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目前可虑的是,该公司产品成本是非常高的,这会对其产品的推广造成很大的影响。

2. Tesla

Tesla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同样是世界第一流机器人,从2022年2月AI Day发布概念到2022年9月的Bumblebee、2023年3月的Optimus Gen1、2023年12月的Optimus Gen2,其进化的速度是真的飞快。目前发布的Optimus产品在工厂的电池分拣视频中可以看到是该产品比起2023年12月时候又有了较大进步,其人工智能已经能处理较为简单的决策,说明其神经网络驱动的人工智能在较大的样本支持下是条正确的道路,并且Optimus机器人走路转弯越来越拟人化,几乎看不到机器人的动作卡顿,显得非常流畅。


个人观点,Tesla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和波士顿动力新版纯电ATLAS机器人相比,肯定是要少许领先,但波士顿动力有以往的技术积累,技术上反超是很自然的,本人预计波士顿动力的技术积累肯定要比Tesla多3-5年,但未来发展却很不确定。Tesla和波士顿动力明显走的不是同一条路线,在马斯克的领导下,Tesla更有效率也更注重实际运用,Optimus人形机器人在研发过程中就不断在采集实际运用数据,并完善人工智能。但波士顿动力以往的惯例都是将产品做的非常的炫酷,但实际工作的场景经验非常寥寥。其次波士顿动力的以往产品都非常的昂贵,造成其市场反响很差,而Tesla的Optimus人形机器人朴实无华,加上其强大的供应链,使得定价也很低约为25000美元,明显是走性价比路线,和其汽车的路线保持一致,其市场反应和未来前景肯定是更明朗的。

3. Agility Robotics

Agility Robotics是一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成立于2015年,其产品Digit目前专注于物流领域的发展,其优势在于非常强大的行走和搬运能力。Digit产品2020年就开始商业化销售,目前亚马逊已经采购其产品用于仓库运营的测试。福特汽车公司也采购了Digit产品用于产线运行。


目前来说Digit机器人在仓储中实际运用情况还不得而知,但其25万美元的售价可谓惊人,其未来发展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国外的产品我主要表述这三家的产品,其他公司包括欧洲和日韩等的人形机器人公司,短板非常明显,技术上的初创公司以技术研发为主,商业化和工程化是其主要短板,供应链薄弱,未来应用的场景不明确,市场前景也不明朗。

二:国内篇

1. 宇树科技

宇树科技(Unitree Robotics)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的高科技公司,是全球实现四足机器人商业化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其产品涵盖消费和工业应用。宇树科技的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是国内第一台能跑能翻跟斗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重量约47Kg,高180cm,其移动速度为每秒3.3米,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中为第一。


同时H1人形机器人具有出色的二次开发能力,在科研领域上独树一帜, H1机器人运动机能出色,全电驱动人形机器人能翻跟斗目前是世界独一份(翻跟斗表明驱动电机的出力和整机调教非常出色),步态稳定性高,其步态在国内是首屈一指,其次得益于它出色的供应链,它是目前国内高水平人形机器人价格最低的,基础版60万元人民币甚至更低,缺点是H1机器人缺乏手臂和灵巧手的功能,缺乏实际应用的检验,目前还只是应用于科研和二次开发验证。

2. 优必选

优必选(UBTECH)是我国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先驱者,其熊猫系列人形机器人早在2020年就参加了迪拜世博会,今年3月优必选发布了其最新人形机器人Walker S人形机器人在蔚来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工作的视频,主要检测汽车安全带质量和车标安装。和Optimus人形机器人相比,首先步态上不太拟人化,第二步行速度较慢,第三手部动作有明显的示教痕迹,足部和身体部分是完全不动的,靠手臂和灵巧手完成工作,最后是灵巧手的工作没有看出特点,安全带拉动时感觉完全没有力量,看不出灵巧手能支持多大的力量。


目前来看优必选的Walker S人形机器人是运用较为成熟的,相对比宇树科技的H1机器人它增加了手臂和灵巧手的部分,更贴近工业应用的需求,但机体部分的步态,行进速度,电机性能则落后。

3. 小米科技

2023年11月小米科技推出了自己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CyberOne,从发布会的状态看,CyberOne人形机器人尚处于初期阶段,行进速度不快,步态也不拟人化,尚还需要工程师辅助。但小米出色的供应链和研发能力能保证如果研发成功,那么CyberOne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一定是较为低廉的。


4. 其他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

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公司很多,已有产品的有傅里叶智能GR-1人形机器人,云深处机器人,小鹏汽车PX5人形机器人,追觅科技的追觅系列人形机器人,智元机器人的远征A1机器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的天工机器人,星动纪元 “小星MAX” 人形机器人,中国电科的中电科机器人,达闼机器人的达闼机器人等等,完全不能列举完。

这些机器人都是去年或者今年年初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大部分为初创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技术积累较小,产品还处于初代机,功能单一,目前也少有技术突破的视频面世,说明还是在加紧研发的阶段,离实用化还比较远。

三:总结

综上所述,国内的人形机器人最高技术水平距离国外人形机器人最高技术水平差距还是挺明显的,预计有5-10年,主要表现在人工智能方面,在机体方面宇树科技的H1已经和国外水平差距在3年以内(宇树科技的研发效率确实令人惊叹)。在国内很多人形机器人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机体+小脑(执行驱动),对大脑(决策)基本不去开发,都交给了人工智能公司,目前很火的具身智能就是把人工智能具备身体,去执行任务。但实际上国内开发的人工智能都是长文本处理人工智能,对人形机器人的具体事务决策是基本没有帮助的,他们解决的是机器人如何与人语言或者文字交流,而人形机器人目前要人工智能解决的是机器人如何决策使用机器人本身去做好一件具体的工作。

这点上Tesla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它在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上都采用大量使用样本来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数量越大就越无限趋近正确的人工智能,现在已经是最完善的自动驾驶人工智能了。在人形机器人上,已有视频也表明Optimus机器人也解决了叠衣服和分拣电池这两个简单工作。以上是Tesla的方式,那国内机器人公司能否创造出其他的好的人工智能来解决问题呢?我们拭目以待。

国内外人形机器人赛道近些年随着Tesla人形机器人的发布,也越来越收到关注,尤其是国内,一夜之间很多企业不管有没有机器人业务纷纷涉足人形机器人产业,市场也在说这是个几十万亿美元的大市场。但我要泼一盆冷水,市场是非常大,但这个市场规模是完全成熟后的规模,要求人形机器人完全融入人类社会,技术上成熟完善,人类社会完全接纳机器人的前提下的,不是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就能有的规模。以目前国内的用工成本,目前国内的机器人技术水平,第一步开拓工业用市场都还差的很远,一台只能做简单工作的人形机器人产品部署成本不少于200到300万,这能雇多少工人了。而真正一台机器人能替代一个人工作量这个短期目标的实现都是以十年研发时间计算,所以说人形机器人产业还处于行业的孵化期,离行业成长期都很远,这中间大浪淘沙,不知道要淘汰掉多少。最终技术成熟了,确实有几十万亿市场了,和汽车一样也是头部几个公司在竞争,谁的机体更安全,更成熟,谁的人工智能更完善,更聪明,谁就能多占市场份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人形   机器人   波士顿   步态   人工智能   灵巧   头部   动力   玩家   市场   产品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