溏泄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溏泄是指大便稀大便不成形,这种症状与脾虚肾虚有直接关系,是脾胃虚弱的常见表现。大便溏泄是大便比较稀但不是泻肚,一般排便次数可不增多,也可次数稍有增多,大便排泄不畅,或有排不尽的感觉,中医认为这些病症是脾虚,脾不敛水造成的。本症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脾病候》中说:“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萎不收,行善 ,脚下痛,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则宜补之”。


《诸病源候论·脾病候》篇,针对溏泄提出了两种病因,其一是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为脾气实,宜泻之;其二是脾气不足,四肢不用,食不化,为脾气虚,宜补之。即提出了患病的病因,同时又指出了治疗方法。

我曾接诊几位这样的病症,她们的共同病症是,腹胀、长鸣、体型肥胖、大便次数多、神疲倦怠、食后易泻、吃多后腹胀、呕逆、舌质淡、苔薄白、不敢吃凉食、不能多吃肉类食物、脾虚无力。

她们的病症与我们医学圣人提出的病症相同,我运用经络疗法,从脾论治,坚持“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治疗一段时间稍有起色,比如,敢吃凉食,多吃几块肉,但腹胀病症没有减轻,溏泄程度没有解决,大便次数,便后无力,呕逆,疲乏无力都没有发生变化。

我重新思考了这个病症,从脾论治,为什么病症没有变化?说明病因的判断,以及治疗方法都存在问题,一症必有一因,一因必有一法,治疗后没有取得疗效,应该在病因的判断和采用的方法上查找原因。

溏泄大便不成形的人群,不仅在饭店吃饭便溏,即使家里做的饭菜,连泡带洗的特别注意,也不知道那种菜不对付,吃后仍然便溏。

便溏只能是患病的表症,并不是患病的病因,便溏的病因在哪里,我通过其中的一个病例讲起。

这位女士便溏多年,为了治病中医、西医没少看,药没少吃,病症也没发生多大的变化,只要使用饭店、外卖的食物,十有八九吃完就拉肚,家里做的东西有时也拉肚,每天大便一天至少便两次以上,自己总感到胃肠动力不足,始终有便不净的感觉,除此以外,一到冬季穿多少衣服都怕冷。

自己非常重视胃肠的病症,但又没有主见,听风就是雨,别人劝说便溏一般肠子上都有息肉,因为有息肉才会便溏,听后急匆匆到医院做了肠镜,确实发现有几个息肉,立即做了摘除处理,摘除后再观察大便,结果病症依旧,为此,使她大失所望,忧心忡忡夜不能寐。


我为她治疗采用经络疗法,每次治疗之前,都要观察当天的脉象,她患病的脏腑基本在胃(脾)肠(心)之间,然后,根据脉象调整患病脏腑的经络。治疗一段时间疗效不十分显著。我看病这些年,基本上治疗几天,病情就开始趋于好转,她已经治疗一段时间,病情没有发生变化,一定另有他因。《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脾病候》对便溏描述的非常清楚,与脾的功能失调有关,为她治病的脏腑也在心,为什么治后的效果不佳?还是因不对症之故。有的病症是一病一因,有的病症是一病多因,相对一病一因较为易治,一病多因病较为难治,她这种病症应属于一病多因的范畴,探讨产生病症的病因,是治疗当中的关键。

从她患病的主要病症上看,大便不是便秘,而是无力,总有排便不净之感。便溏是饮食物消化的终端产物,消化是人体的一个大系统,消化器官是指:胆、大小肠、胃、三焦、膀胱,这些消化器官都有其生理功能,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中,产生和分泌多种消化液供机体使用,主要是在肠道中进行。

成人的小肠长度在3到6米之间,为食物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 小肠上接胃部远端的幽门、下接回盲瓣与大肠相连。小肠的生理功能,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肠所,并在肠道蠕动的推动下,将食物残渣运向大肠,而大肠的作用,是从肠道内剩余的可消化物质中吸取水分与电解质,将剩余的无用部分形成粪便,并作暂时储存以及最终排出粪便。

饮食物加工吸收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在十二指肠,消化器官产生的消化液如,肠液、胆汁、胃液、胰液等,都要进入到十二指肠内,在十二指肠经过充分的搅拌后,开始它漫长消化吸收的过程,哪一个消化器官的功能失调,消化液都不会得到充分的吸收和排泄。

从以上分析看到,便溏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消化器官的整体上看问题,仅调整一两个器官,便溏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必须多器官同时得到调整群而攻之,使六腑功能增强,阳气充足,便溏才能得到抑制。

根据这个思路把胸前做为治疗点,胸前分布的有肝经、胆经、脾经、胃经、肩胛骨上面的小肠经、骶骨上面的大肠腧、小肠腧、头部分布的膀胱经,以及胳膊上的小肠经、大肠经。确定这些部位是否符合便溏的病医理、病理,这套方法对于治疗便溏是否有效,还有待于在临床上尝试。

按照这个治疗思路和方法实施后,不再观察脉象,只通过揉肌法直接调整经络和有关穴位即可,治疗的第二天病症开始发生了变化,随着每天的治疗,大便时腹腔痛感逐渐减轻,大便见粗,一次性能便净,服用外卖和饭店的食物也有改善,家里做是各种食材也不挑剔了。病症好转证明:治疗便溏的思路和方法是正确的,之后又治疗几例便溏的患者,都感觉到这种方法好,均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疗效。


通过治疗便溏使我们明确的看到,对难病的治疗,即要遵循祖国医学理论,同时,还要拓宽思路探讨新的领域,在中医理论的引领下不断尝试、不断总结,破迷开悟。比如,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主要是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治病必须要明确脏腑之间的阴阳关系,在人体当中五脏为阴,滋养万物,六腑为阳,温煦大地。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生存需要阳气的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所以,阳气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

排便是人体“主受盛化物”的最终结果,排便与六腑阳气原动力的发挥关系极大,单纯依靠六腑中一两个器官阳气充足是不能完成的,只有六腑诸器官的阳气充足,联合作战,“主泌别清浊”的运化正常,才能彻底治愈便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病因   脏腑   阳气   小肠   病症   大便   器官   脾气   食物   人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