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后,51岁李卫随之气绝身亡,乾隆:一介庸奴,竟敢托名立庙

前言

李卫作为雍正时期的宠臣,可以说是雍正手中一把锋利的刀,是指哪打哪,而且大家对于他的第一印象也是停留在《李卫当官》这部剧中。

然而现实中的李卫和剧中的李卫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剧中的人物情节过于夸张,现实中的李卫反而多了一些神秘色彩。

那么作为雍正时期的宠臣,李卫自然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在雍正去世后,乾隆对待李卫的态度却并不同于雍正。

并且在李卫去世后,还将李卫的庙给拆了,认为李卫不过一介庸奴,怎么敢托名立庙?乾隆为何会如此对待李卫呢?

一、花钱买官入仕

历史上真实的李卫早年间和刘邦差不多,他出生于徐州丰县,和刘邦的故乡沛县相邻,同样早年间也是怀才不遇,学不好八股文,自然也是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

但幸运的是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虽然没有出生在皇家贵族,但好在也是一个商贾大家,殷实的家底早已为他的未来铺好了路。

早年间的李卫因为没有入仕,所以在家中也是无所事事,而他的父亲怕他出去闯祸,索性就拿出一大笔钱,给他捐了一个五品员外郎的官。

也就是说李卫能够走上仕途,并非是靠着真才实学,而是靠“钞能力”,也是一个特例,要说能够买官自然也是不好买的,更何况是五品官员。

但这对于他有钱的老爹来说,那倒成了“小意思”,因为当时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所以古时候各个朝代都有花钱买官这个政策。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朝廷解决了财政困难,同时朝廷拿出一些职位给这些想要入朝为官的商贾子弟一个机会。

完全是一个双赢的举措,但是买官也是明码标价的,清朝的时候,一个候补的县丞虽然是一个正八品的官,但价格也达到了3640两。

五品员外郎的价格就更贵了,达到了六千两银子,折算成人民币,就是三百二十万,就放到现在来说,要是想做官花钱买,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拿出来的。

但这对于李卫的家中来说,却是九牛一毛,而且花钱买来的官职只是一个虚职,对于这些人来说挂个名号就非常不错了。

一般都很难担任正职,不过是给富二代镀一层金,说出名声好听一些,却不料,李卫就是富二代中的一个特例。

人家并不是徒有虚名,反而在这个位置上做的风生水起,那么这个五品员外郎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官职?

这个位置就是六部的一个副手,相当于今天部委里的副司长,没有实权,但李卫在这个位置做的很好,随后不久就担任了兵部员外郎。

后来又被调到了户部,得到了晋升,成为了郎中,其实从这就可以看出李卫还是有真才实学的,也是从这个时候,他在仕途上节节高升。

因为三年后,雍正即位,雍正一上台,就对李卫这个大胆直言、大刀阔斧的人才非常看好,认为这样的人有胆识、有魄力,不畏强权。

所以很快就提拔了李卫,将其任命为直隶驿传道。在李卫上任途中,又将其任命为云南盐驿道。

二、从五品闲官到一品大员

这个职位可以说是一个肥差,毕竟从中可以捞不少油水,而雍正让李卫担任这个职位,也是想看看李卫是否真的是一个可用之人。

一是看李卫的人品是否过硬,另一方面则是看李卫的能力如何?若是李卫面对这一大美差,开始中饱私囊,那就证明雍正识人不清,用错了人。

但如果李卫能够做出一番成绩,就足以证明雍正的眼光没错,也能够证明李卫确实是一个人才,值得重用。

这对于李卫来说也是一次考验,就看李卫是否能够经得住这样的诱惑。李卫果然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不仅抵住了诱惑,而且还大力查处私盐贩卖。

几年后,李卫还处理了步军统领鄂尔奇破坏律法,私盐贩卖的案件,不仅破坏了秩序,还扰乱了民生。

这个鄂尔奇其实还是个硬茬子,因为这个人是八旗子弟,还是当时清朝的名臣鄂尔泰的弟弟,所以一般人对他都是避之不及,但只有李卫敢和他硬碰硬。

而李卫敢这样做的底气,一方面是有一个在背后支持他的皇帝,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家占理,自身也够硬,两袖清风,任谁都不会抓住他的把柄,所以在揭露别人的时候,才不会被别人反咬一口。

当然对于鄂尔奇这件事,雍正还是选择了轻拿轻放,没有处置鄂尔奇,也是想给朝中权贵留些面子,毕竟这种事情常有,但也不能说一棍子全部打死。

毕竟底下的大臣还都得帮他做事,而对于李卫这种帮他干实事的官员,他还是非常重视的,对其进行了表演,并对他多加提拔。

后来李卫担任了刑部尚书,后来又担任了直隶总督,这是大清九大总督之一,其管辖范围包括如今的天津,以及河北大部分地区,同时还有河南以及山东部分地区。

可见管辖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且是军务政务一肩挑,可见其权力非常大,当然身上的责任也越来越大,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上足以见皇帝对其信任程度。

一般直隶总督所兼任的职位还有兵部尚书、以及督察院右都御史,还有太子太傅等职位,可见其权力之大。

李卫从一个五品员外郎虚职做到了一品大官,从康熙五十六年到雍正五年,这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李卫有如此成就,可以说是火箭式“上升”,足以见其升迁速度之快。

三、托名立庙

能够作为东宫太子的老师,也是很大的一项殊荣,然而这个职位虽然备受朝中众臣羡慕,但有一人却对他的老师不满。

这个人就是乾隆,对于乾隆来说,虽然有对老师的尊重,但在其上台后,却并不重用李卫,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而李卫虽然一直担任直隶总督,监管直隶河道,还做出了许多政绩。

比如在治理河道过程中,不仅除掉了河道地区腐败的官员体系,也得到了皇帝赏赐,但乾隆其实并不喜欢李卫。

一点是因为李卫是他父亲重用的臣子,另一点则是因为李卫太过直爽,说的好听点是刚正不阿,但说的不好听就是一根筋,不懂变通。

但李卫显然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用之前大刀阔斧般的行事作风,这对于乾隆来说实在有点受不了。

后来有一次见李卫下朝后,和宦官不过闲聊了两句,乾隆便给李卫扣上了“勾结内史”的帽子,李卫见此才明白过来,今昔不同往日,一时间愤懑之情充满内心,不久后便郁郁而终。

但乾隆这个人不愿意将错杀忠臣的罪名扣在自己的头上,相反还要为自己扣上一个明君的帽子,就开始说李卫生前的立下许多功劳,免除其责罚,还赐给他一个“敏达”的谥号。

李卫为官清廉,在江浙做官期间,治理江河,做出不少实事,备受当地百姓爱戴,为此百姓在当地为李卫和他的十三个妻妾立庙,修建塑像。

乾隆后来在杭州西湖出游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庙宇,下令摧毁,还说道:“李卫无非就是借着皇家恩宠,才如此的骄纵,并不是一大忠臣,他竟敢托名立庙,真是可笑。”

结语

乾隆这么做的原因,一点无非就是认为是李卫自己给自己立的像,用来沽名钓誉,第二点则是不知道这庙宇是当地因为爱戴李卫才为他建造的,说白了都是乾隆的虚荣心在作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雍正   乾隆   虚职   私盐   仕途   总督   河道   早年   位置   职位   李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