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受寸磔之刑时为何一声不哼?不是他不想吭声,而是根本不能

为了更好地巩固统治、管理国家,封建王朝制定了严苛律法,尤其各种刑罚的设置更是纷繁复杂。而其中最令人闻风丧胆的酷刑就是凌迟,即俗称的千刀万剐。

这种刑罚在明清时期,有一个更专业的名词叫寸磔之刑,其名头甚大。

但因为过于酷烈,一般很少使用。只有触犯了十恶不赦之罪的重犯才会被判处,而且多为史书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清朝中后期,有一批人被集中判处了寸磔之刑,他们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

其中,翼王石达开最为传奇,据说他在受此酷刑时,居然一声不吭,被时人赞誉为“真奇男子也”。但这其实是很多人的误解,石达开并非不想吭声,而是压根就不能吭声。

屡立战功,中流砥柱

石达开这个名字,在我国也算是家喻户晓,毕竟这位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曾多次在课本中出现。比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石达开就是重要的背景人物。

民间向来偏爱带有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石达开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他曾混迹于草莽,最终一飞冲天,带领太平军拿下半壁江山。

然而在起义节节胜利之际,石达开却被迫与大部队分离,以至大好局势沦丧,石达开最终也死于非命,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大部分高层一样,石达开也出生在广西,而且还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

虽然是农民起义军的一员,但石达开的家境其实是相对比较优渥的,史书记载其为“富原之家”。

石达开年岁渐长之后,和父亲一起外出做生意,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见识,颇有识人之明。

不仅如此,石达开从小就熟读兵书,尤其对《孙子兵法》爱不释手,这为他日后成为太平天国的中流砥柱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外出做生意的过程中,石达开接触到了当时在贵县传教的洪秀全、冯云山等人,并与他们一见投缘。

在洪秀全的影响下,石达开加入了拜上帝会,并成为其中的一名骨干分子。

根据相关资料的记载,石达开在拜上帝教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他不仅提供了大量的钱粮支持,还身体力行参与其中,以“拜旗”的形式发展吸收了一大批死忠分子。

1851年,洪秀全等人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正式打响。

起义发动后,这些人将麾下的队伍分成五支队伍,分别是前军、后军、中军、右军和左军,而石达开就是左军的主将。

起义发动初期,面对地方官府的围剿,太平军虽然屡次获得胜利,但一直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直到石达开率军突袭并拿下永安州之后,太平军才有了立足之地,洪秀全等人在这里完成了大名鼎鼎的“永安建制”,而立下汗马功劳的石达开则被封为翼王。

在此之后,太平军迅速向湖南、湖北等地突进,而石达开在这个过程中同样发挥亮眼,堪称太平军的胜负手。

比如西王萧朝贵在攻打长沙时陨落,致使太平军被清军围困,形势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石达开西渡湘江,牵扯了清军主力,并完成了“水陆洲大捷”,一举解除危机。

在此之后,石达开又率军灵活走位,成功绕晕了拦截的清军大部队,顺利突出重围。

在之后的20多天里,石达开率军突进千里,先后拿下了岳阳、武汉等重镇,打得清军丢盔弃甲,节节败退。

而石达开之名也凭借这一次次巨大的胜利广播天下,赢得了无数人发自内心的认可,并为其送上“石敢当”的美誉。

石达开雕像

离开天京、兵败被俘

攻下武汉之后,太平天国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石达开率军沿着长江南下,兵锋直指江南重镇——金陵。

面对太平军的猛攻,金陵的清军并没有抵抗多久便弃城而走,太平军顺势拿下了这个江南重镇。

到了这个阶段,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进入顶峰,几乎威胁到了整个东南的半壁江山,在各处打得清军节节败退。

因此,在攻下金陵后不久,太平天国便定都于此,并将其改名为天京,大有和清朝分庭抗礼之势。

然而,太平天国的一众领袖在进入金陵这个花花世界之后,很快便走上了农民起义的老路,变得腐败昏庸,并且忙于内斗。

进咸阳后抵御住诱惑的刘邦

这其实是历代起义的必然,因为眼界的限制并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能成功打破这种桎梏的仅有刘邦、朱元璋两个特例。

在当时的太平天国高层,真正能做到洁身自好、并继续奋进的只有翼王石达开一人。

定都天京后不久,石达开奉命西征,凭借出色的战场指挥,他成功占据了安徽重镇——安庆。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太平军攻克了安徽的大量城池,并在石达开的指挥下迅速消化了这些领土。

之后的几年里,石达开一直在外作战,而他的对手就是曾国藩率领的湘军。

曾国藩

一开始,湘军凭借水战之利多次取得胜利,但石达开很快就找到了对方的破绽,通过扬长避短打得湘军溃不成军。

到咸丰六年时,曾国藩被围困在南昌,差点就全军覆没。

遗憾的是,石达开在关键时刻被调回了天京城,曾国藩和湘军借此逃过一劫。

而石达开回到太平天国都城后不久,血腥残酷的“天京事变”爆发,太平天国高层几乎被血洗一空。

关键时刻,石达开从混乱的天京城逃出,他花了一段四建整顿兵马,随后奉诏回京剿灭叛乱,重新恢复了秩序。

然而,此时的洪秀全已经彻底被权力腐蚀,他变得疑神疑鬼,完全不信任忠心耿耿的石达开,处处对其进行掣肘。

眼见无法获得洪秀全的信任,石达开选择率部出京去攻打浙江重镇,为太平天国获取赋税之源。

虽然未竟全功,但石达开的进军大量牵扯了清军的注意力,为太平天国主力军争取了机会。
攻取浙江未果之后,石达开率部从江西进入湖南,并一路北上进入湖北。

在这里,他配合安徽的太平军夹击清军,并准备在合适的时机攻入四川,为太平军争取一条退路。

一开始,石达开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还建立了四川根据地。如果能稳住局面,或许历史走向会大不相同。

可惜在大渡河一役中,太平军伤亡惨重,石达开也被清军俘虏。之后,他被判处寸磔之刑,于公元1863年6月27日受刑去世。

大渡河之战

石达开为何一声不吭

和洪秀全的毁誉参半不同,石达开在后世颇有名望,对这位英勇的翼王,人们基本都是赞誉之声。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石达开确实是能打的猛人,他以一己之力撕裂了清廷的防线,多次打出逆转之战。

另一方面,石达开还是太平天国领导人中少有的“高洁之士”,他不仅洁身自好、为人光风霁月,还很注意约束手下士兵,不让他们搅扰沿途的百姓,堪称是爱民如子。

这种人历来是很受民间和文人推崇的,极容易在后世扬名。

而且石达开据传还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蜀海丛谈》中记载,石达开在受刑之前神色怡然,在被人千刀万剐的时候也始终默然无声,赞誉其为“至死亦均默然无声,真奇男子也!”。

当然,后世有不少人对这份记载深表怀疑。

因为寸磔之刑对肉体的伤害极大,其痛苦根本不已人的意志为转移,即便性格再坚毅,也很难做到全程不发一声。

对于这一点,历史学家认为《蜀海丛谈》的记载并非捏造,只是作者可能并不清楚背后的真正原因。

结合相关资料后,史学家分析:石达开在受刑之时确实没有发出声音,但这和个人的意志力其实无关。

根据明清史书记载,寸磔之刑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和制度,每次执行的时候,都会提前几天贴出布告,邀请众人来围观,以达到威慑老百姓的目的。

而寸磔之刑在实施的时候有着严格的要求,犯人不能在中途就殒命,必须剐足一定的刀数之后才能去世。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极强的基本功和安静的操作环境。

所以在行刑之前,刽子手一般会先猛击受刑者,令其失去意识;接着把麻核桃之类的物件塞入受刑者口中,让其完全不能发声。

石达开在遭受寸磔之刑的时候,必定也做了类似的限制,不是他硬挺着不发出声音,而是压根就不能挣扎和吭声。

不过,这个规矩历来只有官府之人才能知道。而寸磔之刑又不像砍头,一般很少实施,老百姓对相关的细节压根就不知情。

在他们看来石达开就是全程都不发一声,故而将其视作是铁骨铮铮的好汉,这也是很正常。

而这个误会,则进一步提升了石达开在民间的威望。

结语

总的来说,石达开在遭受寸磔之刑时并非是不想吭声,而是不能吭声,在这一点上和被清廷处死的其他太平军领袖没有区别。

只不过,因为石达开在民间更有威望,其品行更受大众认可。因此人们愿意对其进行称颂,将他受刑不发一声的表现视作铁骨铮铮。


参考:

《客家人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凤凰网

《石达开覆没大渡河考察记》

——何雅伦,王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太平军   大渡河   太平天国   金陵   铁骨铮铮   湘军   中流砥柱   安徽   史书   重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