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亲还是姥姥亲?孩子的回答真实又扎心,父母要反思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嗯?怎么这么多人在讨论'奶奶亲还是姥姥亲'这个话题?

星期天的早晨,我正在客厅里刷朋友圈,父亲经过时被这个话题吸引了目光。他探头看了看我的手机屏幕,眉头微微一皱。

你奶奶还是姥姥最亲啊?父亲突然问道,语气有些怀念。



我抬头看着他,脑中浮现出两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形象。奶奶温柔体贴,祖母慈祥和气。从小到大,她们都把我当成掌上明珠般疼爱,我几乎无法分出谁更亲一些。

父亲的眼神黯然了几分,叹了口气,好像回忆起了什么遥远的事。看着他那略显落寞的侧脸,我忽然很想知道小时候的他,是如何看待奶奶和姥姥的。

对了爸,你小时候是更亲奶奶还是姥姥?我试探着问。

父亲愣了愣,似乎被我的问题勾起了某些久远的记忆。他走到沙发前坐下,示意我也坐过来。



其实,我小时候对奶奶和姥姥的感情可是大不相同。父亲顿了顿,眼神黯淡下来,我曾经也是个'标准'的外婆家的孩子。

我不解地看着他,心里冒出一个大大的疑问:外婆家的孩子?这是什么意思?

父亲见状便解释道:我从记事起,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当时父母在城里打拼,我们一家人分散在外,只有姥姥常年照顾我。



所以那段时期,姥姥无疑是最亲的人。父亲继续说道,她把我当亲孙子般疼爱,我对她的感情也格外深厚。而奶奶我只是在节假日才能见上一面,虽然她也是好好疼爱我,可终究没有姥姥那么亲密了。

后来呢?你们什么时候团聚的?我追问道。

就在此时,客厅的门口传来吧嗒吧嗒的拖鞋声。母亲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杯刚冲好的咖啡,脸上带着一贯温和的笑容。

你们父子俩这么专心地聊什么呢?母亲问道,在父亲身旁坐下,眼里透出几分好奇。



父亲看了看我,似乎在寻求我的同意。我点点头,这段往事的确也与母亲有关,不如就让她一同分享吧。

我正准备给他讲,小时候和奶奶姥姥的那些事呢。父亲解释道,你要不要也来听听?

噢,好啊好啊!母亲显得很感兴趣,快说吧,我也很想知道当年的你是个怎样的小家伙。



父亲侧过身来,看着我和母亲,脸上浮现出几分怀念的神情。

那年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父母终于在城里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决定把我们全家团聚在一起。于是姥姥就把我送到了城里,让我和父母及奶奶团聚。

父亲说到这里,不禁陷入了短暂的回忆。我能想象,对一个6岁孩子来说,从农村来到陌生的城市,从姥姥的怀抱到父母的身边,一定是个巨大的改变和挑战。

一开始,我很不适应。父亲自嘲地笑了笑,我总是哭着喊着要回姥姥家,吵得父母母很头疼。



后来父母是怎么安抚你的呀?母亲好奇地问。

我记得有一次,奶奶抱着我在屋里走来走去,一遍遍向我解释爸爸妈妈是多么辛苦,她们才不得不把我托付给姥姥照顾。奶奶说'你要体谅爸爸妈妈,等将来你也成家立业,就会明白做父母的不易了'。

当时我才6岁,哪里懂这些大道理。可奶奶的话语就像催眠术一样,让我逐渐平静下来。终于有一天,我再也没有喊着要回姥姥家了。



父亲说到这里,语气里透出一股隐隐的敬佩之意。看来奶奶当年的一席话,不但安抚了他离乡的恐慌,也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影响。

那之后,你和奶奶的感情就更亲密了吧?我问道。

是啊,的确如此。父亲点点头,从那以后,奶奶就成了我在城里的亲人和知心人。我们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深厚,有时甚至超过了父母。

哦?怎么说?母亲插了一句。



很多时候,我会把心里话倾吐给奶奶,而不是对父母说。父亲解释道,也许是因为奶奶更耐心、更有同理心吧。她总是尽量站在我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用非常亲和的方式开导我。

比如呢?我追问道,对奶奶当年的具体做法很感兴趣。

嗯,比如上小学的时候,老师骂了我一顿,我就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父亲的神情又黯然下来,可奶奶并没有跟着生气,而是很耐心地让我讲讲经过,然后慢慢引导我反思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她是怎么引导你的呢?母亲饶有兴趣地追问。

奶奶会说'老师是为了你好,如果你真的错了,就要虚心改正。要谨记,做错事并承认错误,才是可贵的勇气,不要逃避。'奶奶那种循循善诱的方式,让我自己慢慢明白过来,不会有太大的逆反心理。

父亲说到这里,突然顿住了,脸上的神情变得有些复杂。我看得出,接下来他要说的事情,似乎让他有些犯难。

不过,奶奶那种温良恭谨的方式,也带来了一些不太好的影响。父亲迟疑了片刻,终于下定决心般开口了,她太宠溺我,导致我有些被娇纵的倾向。



你说的'被娇纵'是指什么情况?母亲好奇地问道。

父亲斟酌了一下措辞,缓缓说道:就是做错事的时候,奶奶总是偏袒我,从不狠狠批评。她觉得孩子还小,该由大人多包容和引导。可这种做法,让我养成了逃避责任的坏习惯。

比如说呢?我追问道。我有点想象不到,父亲现在循规蹈矩的样子,小时候会是个如何被娇纵的孩子。



嗯,比如上小学时,我曾几次把同学的东西弄坏了,或是偷偷把家里的钱花掉。父亲无奈地摇了摇头,那时候我做错事怕挨骂,就会先把事情告诉奶奶,希望奶奶能帮我向父母求情。

哦?奶奶真的帮你求情吗?母亲咂咂嘴,似乎有些不以为然。

是啊,她几乎每次都护着我。父亲叹了口气,奶奶总是先把我领到一边,循循善诱地问我为什么这么做,然后再把情况告诉父母,同时帮我辩解说'孩子年纪小,做错事是正常的,大人们多包容他'。

那你父母听了,还会狠狠责罚你吗?我问道,有些好奇当年的情况。



责罚谈不上。父亲摇摇头,但父母毕竟没像奶奶那般宽容。比如说我偷钱的事情,父亲虽然没有打骂我,却狠狠地训斥了我一顿,还禁足了我一个星期。

可即使如此,奶奶还是坚持维护我,嘴里虽不反对父母的处罚,却在背地里常给我些小零食,安慰我不哭不闹。父亲的语气里流露出一丝隐隐的歉疚,所以说,我有时候是被奶奶给宠溺了。

听到这里,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看来祖辈对孙儿的溺爱,的确会让孩子养成一些逃避责任、缺乏独立的坏习惯。



后来你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改正过来呢?母亲问道,似乎对儿时的父亲颇有些无可奈何。

是有意识到的,但并非一蹴而就。父亲笑了笑,无奈地摊了摊手,后来小学毕业时,父亲把我送进了一所很严格的寄宿学校。进了那里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确被娇纵得太过头了,处处都在寻求优越和特殊照顾。

你当时一定感到非常孤立无助吧?母亲露出一丝同情的神色。

是啊,我曾一度产生很大的逆反心理。父亲点点头,眼神黯然,那时我常常偷偷给奶奶写信,诉说在学校受了多少委屈,希望她能帮我说情,把我接回家。



奶奶怎么说?她是否依旧维护你?我好奇地问。

令我意外的是,奶奶的回信并没有完全维护我。父亲顿了顿,似乎还清晰地记得当年的场景,她写道:'孩子,奶奶知道你现在非常不开心。可你要学会独立,适应集体生活。只有自己变得坚强独立,才不会被人小看和欺侮。'

这可真是与往常不同的严厉口吻啊。母亲感叹道。



是啊,奶奶接着还劝诫我:'你要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并不是个被宠坏的臭小子。奶奶永远支持你,可同时也希望你能变得勇敢坚强,而不是躲在奶奶身后哭哭啼啼。'父亲缓缓将奶奶的原话重复了一遍,语气里透出一股敬佩之意。

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看来奶奶虽然溺爱父亲,却并非纵容到底。在恰当的时候,她还是会用积极明智的方式引导和启发孙儿。

看来奶奶是想等你长大成熟后,自己能意识到问题。我若有所思地说。

正是如此。父亲赞同地点了点头,奶奶那封信无疑点醒了我,促使我开始反省自己的依赖和孤勇心理。从那以后,我在学校的表现开始慢慢好转。

那就太好了。母亲由衷地高兴起来,看来奶奶的用意终于还是帮助到了你。

是啊,我曾一度以为,是奶奶太宠溺我,才让我养成了这么多缺点。父亲话锋一转,脸上重新浮现出一丝惭愧,可后来我渐渐意识到,问题并不完全出在奶奶身上。

你是什么意思?我不解地问道。

是我自己太任性固执了。父亲自责地说,奶奶的本意其实是好的,她只是想用亲和力来引导我、宽慰我。可我却滥用了她的耐心和善意,把她的纵容当成了理所当然。

是啊,任何父母祖辈都希望用温和亲和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母亲赞同地点了点头,可如果孩子误解了这种善意,认为无论做错什么都会被姑息和原谅,那才是大错特错了。

正是如此。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后来我渐渐成长,也开始反思当初我是如何误解了奶奶美好的用意,而滋生出一些不良的习惯。所以说,奶奶并没有宠溺得不当,真正的问题出在我自己身上。

听到这里,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从某种意义上说,父亲小时候的被娇宠问题,其实折射出的是家长与子女之间教导理念的差异。如何把握好亲情关爱与教育纪律之间的分寸,向来是个需要权衡的话题。

我现在终于体会到了奶奶教育我的用意。父亲喟叹了一声,她温和、宽容、善解人意的态度,无非是为了赢得我的信任,用亲和力将我引导到正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姥姥   奶奶   父母   孩子   若有所思   小时候   当年   父亲   母亲   真实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