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的退休金是每年50两白银,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是多少钱?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对科举的执着,令现代人叹为观止。


不过一旦踏入仕途,好处多多。别的不说,这一辈子都有保障了。即使官员致仕,依然会有一笔不菲的退休金,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退休金制度了。


比如说清朝的官员,一旦致仕至少每年有50万两白银的退休金。这笔退休金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呢?

古代官员致仕的标准

致仕这一做法,始于唐朝。而之所以会有致仕这一做法,与科举脱不开关系。


当初唐太宗推行科举制度,并感叹道:“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矣。”他当时有多开心,后面的皇帝就有多痛苦。


李世民之所以采取科举制,是为了避免朝政被那些世家大族所把持。因此给了寒门一个升迁的机会。


但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虽然几年才举行一次科举,而且只取几百人,但是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个庞大的数量。


与此同时,官员由于生活条件更好,以至于寿命更长。真要等着他们寿终正寝,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这就导致了官员的数量是一个逐年递增的趋势。长此下去,朝廷啥都不用干了,每年的税赋都拿去养着这群官员得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致仕这一做法开始被推行。朝廷首先规定了官员的数量,朝堂上,大小官员加起来,只留下2620人,郡县之中,各级官吏加起来是16185人。这人数实际上已经是李世民时期的数倍了。

与此同时,朝廷还规定,官员但凡到了70岁必须致仕。不过那年头,能活到70岁的能有几个人?能活到60岁的人都是少数了。不过不管怎么说,规矩总算是定下来了。


到了宋朝,文武有别,因此致仕的年纪自然也有所区别。文官致仕的年纪和唐朝一样,都是70岁,最大的变化在于武将身上。


一开始,朝廷规定,武将80岁才能致仕。这看上去是在照顾武将,其实能活到80岁的人又有几个呢?武将长期冲锋陷阵,其平均寿命是远低于文官的。宋朝之所以这么规定,主要还是武将里人才匮乏。


别说80岁了,能活到60岁的武将,即使资质平平。人家什么场面没见识过,什么样的战斗没经历过?真要打仗了,这就是活着的兵书,他们的经验很有价值的。


不过这么做, 让一些文官不满了:凭什么武将致仕比他们还晚?

于是宋朝后来将武将的致仕年纪改成60岁,美其名曰“让贤”。毕竟到了那个年纪,武将早过了当打之年,让他们致仕,才能给年轻人多些发挥空间。


这一做法一直被后来的明清两朝所继承,清朝也是文官70岁致仕、武将60岁致仕。只不过清朝的致仕比较流于形式,这一规定主要针对的还是普通官员。换作是封疆大吏,或者朝廷重臣,那往往就是干到不能干为止。


毕竟清朝的皇权空前强大,皇帝不想让某人离开朝堂,没人敢说一个不字。


总的来说,无论什么朝代。之所以有致仕的规定,就是为了控制官员人数,以免拖垮朝廷。


古代官员致仕后的待遇

关于官员致仕后的待遇,各朝各代不尽相同。


比如唐朝,直接给钱,也就是所谓的退休金。不过都不干活了,这退休金肯定不能和工作时一样吧?退休金往往是按照俸禄的比例发放。

宋朝应该是最大方的,致仕的官员不仅有退休金,还有田地赏赐。而一些朝中大员、封疆大吏,还会得到数量不等的恩荫,也就是让家中子弟入朝为官。值得一提的是,宋朝的退休金也是历朝历代给得最多的。


这不仅使得致仕失去了意义,同时还加剧了土地兼并。加速了宋朝走向灭亡。


元朝和明朝的官员,大概是最不愿意致仕的。因为致仕之后基本啥也没有。


元朝顶多给点爵位、虚职以示恩宠,到了明朝干脆啥都没有,毕竟朱元璋对官员是出了名的小气。你说退休金?不存在的。


比如说曾经担任内阁首辅大臣的李东阳,在致仕后,竟然要靠着卖字画为生。首辅尚且如此,下面的官员是何处境可想而知。


到了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对于官员致仕后的待遇还是很注意的。顺治时期,由于朝廷穷,白银紧张,因此对于致仕官员,往往是赏赐大小不等的田地。毕竟当时地广人稀,土地不值钱。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发展后,土地没那么多了,朝廷也富裕起来。因此官员致仕后,开始领取退休金。


退休金的金额还是有区别的,三品以下的官员,退休金是每年50两白银。至于三品以上的,说实话,人家也不指望靠那点退休金过日子了。何况,那些都是朝廷重臣,皇帝允不允许他们致仕还是两说呢。


那么,普通官员的50两退休金,放到现在相当于多少钱呢?


50两退休金,放到现在是多少钱?

最简单粗暴的算法,直接按照白银的价值来算。50两白银就是2500g,按照1g白银6元来算,大约是1.5万。这笔退休金,即使放到现在,也太少了。


不过古代和现代,很多东西的物价不一样。这50两白银的价值不可一概而论。


毕竟古代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以至于物价远高于现在。


比如大米,据记载,道光年间,一石大米要2两白银。一石大米大约死142斤,也就是说,一两白银只能买71斤大米。古代一个家庭往往能有十几口人。这一两白银,可能还不够一家人吃一个月的大米。

此外,古代的肉价也离谱。根据曾国藩的日记记录,他曾经花1000文铜钱,买了10斤腊肉。


1000文铜钱,差不多有一两白银。这么算下来,50两白银也只能买500斤腊肉。新鲜肉会便宜一些,但是也要70文铜钱一斤。


50两白银,让那些致仕官员连猪肉畅吃都无法实现。


至于当时的衣服,由于是纯手工制作,价格更高。有人花了1两买了一件棉短褂,而如果想要买一件棉袍,则要3两。


一名致仕官员,想要靠那点退休金为全家人换一身衣服都做不到。也难怪古代女子都要会针线活,缝补衣服。这可是为家庭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呀。


如果这么看来的话,50两白银,放到现在也就相当于几千元的购买力罢了。这点钱,岂止是不算多,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罢了。


不过结合致仕的目的,不就是节省朝廷开支嘛。这样一看,清朝官员的退休金会这么低,也就不奇怪了。反正饿不死人就行。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古往今来,“铁饭碗”虽然都很香,但是也不过如此。完全没必要一股脑扎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真想过上好日子,选择多了去了。比如学门稀缺的手艺,说不定赚得比很多“铁饭碗”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退休金   清朝   官员   致仕   文官   科举   武将   宋朝   多少钱   朝廷   古代   人民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