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走向近代

中国持续了上千年的制度到此发生了根本变化

1840年6月四十七艘英国军舰运载着4000名英军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了海口,中英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对中国的一场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主权。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政治上清朝从独立自主的国家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中国被卷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原本占主导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思想上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旧观念,走上了开眼看世界的道路,探索新知,寻求自强之道。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双方签订的《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的爆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海外扩张,把中国当作新目标。

1640年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随即积极向海外进行殖民扩张,主要依靠海盗式掠夺、直接搜刮、贩卖奴隶、走私鸦片等暴力掠夺手段,从亚洲、非洲、美洲等地掠夺了大量财富,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19世纪20年代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额50%,原煤产量占世界70%。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增长,对产品市场和原料来源的要求越来越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英国加紧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有着巨大扩张价值的国家,成为英国侵略扩张选择的新目标。

清政府腐朽落后,小农经济走向没落

从经济上看,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人口猛增到4亿,耕地的增加远远跟不上人口增长,土地兼并、贫富分化严重。同时中国重农抑商传统观念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生产力明显落后于西方。

从政治上看,贪污腐败严重,最典型的是乾隆时期的官员和珅,担任军机大臣20多年,被民间戏称为“二皇帝”。乾隆死后,新皇帝嘉庆立即治和珅罪,没收田地85万亩,查抄的家产是当时国库年收入的5倍。各地农民起义接连不断。

从外交上看,执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为防止中外交往,只准广州一口贸易,制定了防止外国人来华活动种种苛细繁杂的规条和章程,将中国与西方交往的大门关闭。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不屑于了解外部局势。

文化上,清政府对人们的思想实行禁锢,对不满情绪或评议时政者,实行残酷镇压。

执行一口通商政策的广州城

鸦片贸易激起中英之间的冲突,成为战争导火索。

17世纪开始,英国从中国采购茶叶、丝绸和瓷器等,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英国商品在中国并不受到欢迎,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形成巨大的收支逆差,为平衡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输入鸦片。

19世纪20年代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开始激增。鸦片贸易不但弥补了英国贸易的逆差,并且大有盈余,中国白银开始外流。清政府在很早以前,就禁止输入鸦片,但实际效果不大,大量鸦片毒品的走私流入,不仅造成白银外流,国库空虚,还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吏治腐败、军备废弛等。

1838年12月经过激烈讨论,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关天培整顿海防,缉拿烟贩,并通知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

1839年4月至5月英国、美国鸦片商人呈缴烟土1.9万余箱,约118万公斤。

1839年6月3日至6月25日林则徐将大部分缴没鸦片库存全部销毁。虎门销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道德心和反抗外国侵略的意志,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

那么鸦片战争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战争酝酿阶段(1839年7月-1840年5月)

1839年7月九龙尖沙咀村发生林维喜案。英国水兵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林则徐要求英国商务总监义律交出凶手,但义律轻判了事,中英双方矛盾持续升级。次月,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贸易,派兵进入澳门,驱逐英国人出境。

英国方面听闻消息后,内阁以商务受阻和大英子民生命受威胁为由,叫嚣发动侵华战争,随即做出出兵中国的决定。第二年年初林则徐根据道光帝旨意,宣布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的贸易。同时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密切注意英国人的在华利益和国家尊严。

1840年英国国会经过激烈辩论,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对华军事行动。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分别为正副全权代表,以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英国派出船舰40多艘,士兵4000多人。

战争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0年12月)

1840年6月懿律率领英军陆续达到中国澳门附近海域,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英国首先进攻广州,由于林则徐、邓廷桢防备甚严,英军未能得手,以主力北犯,攻占浙江定海(今天舟山市),作为前进据点。不久之后,英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企图迫使清政府屈服,道光皇帝的态度发生动摇。直隶总督琦善奉命前往大沽口与英军进行谈判。

1840年8月20日道光帝答复英国,允许通商和惩办林则徐等人,条件是英舰撤至广州,同时派琦善南下广州谈判。林则徐、邓廷桢被革职。年底琦善通过私人翻译鲍鹏与义律进行谈判,未能满足英军要求。

战争第二阶段(1841年1月-1842年6月)

由于英国利益未被满足,中英之间战事再起。1841年1月7日英军攻击珠江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清军死伤700余人。琦善未经朝廷同意,与义律签订《穿鼻草约》,答应香港岛割与英国、赔偿烟价600万元、开放广州等。

清廷得知沙角、大角炮台失守后,派下令对英宣战,道光皇帝派御前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主持广东战事。奕山尚未抵达广州,英军已经抢先占领虎门和广州以南各处炮台。奕山到达广州后,与英国发生战事,战败后,与英国签订城下之盟《广州条约》,规定向英国交纳赎城费600万元,清军退出广州城。

1841年5月盘踞在广州的英军,曾闯入三元里骚扰抢劫,当地百姓奋起抗击,打死英军数名,史称“三元里抗英”,此后广东人民又以“社学”的形式,组织武装力量,开展反侵略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广州市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

此外英国政府认为英国在《穿鼻草约》所获得的权益太少,决定撤换义律,改派璞鼎查为在华全权代表,进一步扩大侵略利益。1841年8月璞鼎查率领援军到达南海,随后,英军再次北上,随后攻陷厦门、定海、镇海(今宁波)等地。

面对英军再度北上,1842年3月道光皇帝派奕经赴浙,陆续调兵反击,企图收复宁波、镇海、定海,但战斗接连失败,道光皇帝调耆英与英军媾和。6月英军攻入吴淞口,并于当年8月初,抵达南京江面,准备和清廷再次议和。1842年8月29日耆英与璞鼎查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条约》主要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英国在中国的进出口货物纳税,中国与英国共同议定;英商可以自由与中国商人交易,不受“公行”限制。

为了进一步满足列强侵华需要,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及其他列强又分别和清政府缔结系列条约,保证其在华利益。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增加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此后,西方列强不欲英国坐大,纷纷与中国签订更多的不平等条约。

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法国与中国签订《黄埔条约》,享有领事裁判权和传教权等。此后,比利时、瑞典等国也胁迫清政府签订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了进一步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鸦片战争   中国   琦善   虎门   英国   南京   鸦片   广州   条约   英军   近代   走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