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真的急了


“券商一哥”,有点急了。



1

硬刚深交所



中信证券的股价,最近颇为波折。


3月25日开盘,中信证券便跳空低开,全天持续走低,截至当日收盘,下跌4.88%。资料显示,这是中信证券自2022年9月16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同日,中信证券港股也下跌了3.94%。


看看这K线图,像悬崖般坠落。



异动从何而来?答案和一则公告有关。时间回到3月22日晚间,深交所披露,为进一步压实保荐人“看门人”责任,从源头上把好上市入口质量关,深交所决定对联纲光电保荐人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



数天前,证监会曾连发多份文件,聚焦IPO市场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其中就提到,将对中介机构建立常态化滚动式的现场监管机制。中信证券,也是上述文件发布之后,首例被启动现场检查的IPO保荐券商。


监管为何首先盯上了中信证券?这事或许得从一家拟IPO企业说起——联纲光电。


联纲光电是一家以光电信号传输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信号传输连接产品、电声产品及3C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2023年6月28日,联纲光电的上市申请被深交所受理,保荐机构正是中信证券。


联纲光电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目前已经收到三轮问询。



其中,深交所发出的第二轮问询函直指公司的治理问题。深交所称,发行人实际控制人徐耀立、徐耀志兄弟直接或间接控制发行人表决权的比例为91.34%,加上二人的配偶合计持有发行人6.66%股份,实际控制人家族合计控制98%的股份。


深交所要求联纲光电说明实控人相关亲属的持股情况及锁定期情况,并补充说明发行人实控人家族控制比例为98%及相关风险,还要求保荐人、发行人律师发表明确意见。


焦点就在这个回复上。联纲光电与中信证券在回复中,列举了8家实际控制人家族持股比例较高、且还成功上市的案例,这些案例的实际控制人家族持股比例均超过了9成。


言外之意就是:家族控股90%以上的公司这么多,这8家还成功上市了,我们为啥就不行?


这番回复引起热议,外界直言中信证券这是“逼宫深交所”“硬刚监管层”。


人们感到疑惑的是,中信证券作为头部券商,何以如此“大胆”?



2

保荐企业问题频现



中信证券的“牵绊”,远不止联纲光电。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中信证券今年已有7个IPO项目撤回。其2024年共有保荐项目31个,项目撤回率达到22.58%。


▲图源:易简财经


而根据达摩财经的梳理,在2023年同期,中信证券的保荐家数达到80家,IPO主动撤回量只有3个,撤回率仅为3.9%。


此外,有媒体梳理发现,今年撤回的这些项目中,有不少都是“带病闯关”。


例如辉芒微电子,三年前第一次申请IPO,一被抽中现场检查就火速撤回申请文件。还有深圳博纳精密,回复问询时,前后数据自相矛盾。更有意思的是认养一头牛,该公司的“认养奶牛模式”遭到监管质疑,直接被问“是否涉及传销”和“是否非法吸收资金”。


更多的问题还在浮出水面。根据新浪财经的梳理,中信证券近些年保荐的IPO、再融资及重组项目中,还有十余家在保荐期内(含持续督导期内)出现财务造假。


例如思创医惠涉嫌欺诈发行,其可转债公开发行文件编造重大虚假内容;新研股份连续造假五年,并给出不切实际的业绩承诺。


还有力源科技,上市当年就财务造假,被浙江证监局发现虚增营业收入和虚增利润总额。


还有2023年的大妖股左江科技,被证监会初步查明,财务信息严重不实,涉嫌重大财务造假。



此外,中信证券保荐的腾邦国际、ST华钰、鼎胜新材、塞力医疗、盛新锂能、济南高新、拉夏贝尔等项目,在持续督导期内也出现多次违规。以拉夏贝尔为例,2017上市当年,其扣非净利润竟然同比下降19.53%,且2018-2022年连续5年的扣非归母净利润都为负值。


根据“第一财经广播”的梳理,中信证券2023年保荐了30家公司,其中已经有22家跌破了发行价,有8家上市首日就破发。例如航材股份,首发价格为78.9元,但上市首日跌幅就达到了19.4%。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023年,中信证券承销保荐纯利润28.1亿元。


收了大把的承销保荐费之后,保荐的企业破发率却如此之高,这着实令人感到惊讶。不久前,会计大V“马靖昊说会计”更是转发了一则消息,文中直言“众多股民要求彻查中信证券”。




3

“7名高管薪酬超过500万”



股民的质疑之外,中信证券还面临监管的压力。


2024刚开年的时候,中信证券投行业务就遭到监管处罚。1月12日,中信证券收到来自证监会的警示函,中信证券保荐的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人)可转债项目,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当年即亏损、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同日,中信证券两名保代毛宗玄、朱玮也被证监会采取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督管理措施。



再看刚过去的2023年。根据行业观察者“公爆基丁”的统计,从2023年初至2023年10月9日,共有82家券商领251张罚单。其中,中信证券以11张罚单成为该时间段领罚最多的券商。光第三季度,中信证券就因为交易系统异常先后被深圳证监局、上交所、深交所点名,这在业界也算罕见。



更早些时候,2022年10月,因下属多家私募子公司存在产品审核、公司治理、出资超标等问题,深圳证监局认为中信证券内控机制不完善,对其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行政监管措施。


还有2021年2月,深圳证监局披露称,中信证券在日常经营中对相关业务的管控存内部控制不完善等问题,并责令其改正。


这些年,类似的处罚屡见不鲜。尽管如此,有意思的是,查阅中信证券的高管名单,负责把控风险与合规事项的高管薪资并不低。


2021年,中信证券32名高管年度薪酬总额有1.66亿元,人均薪酬520.31万元,排名高管人均薪酬榜第一位。其中,担任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以及法律部行政负责人的张国明,2021年度薪酬是690.11万元,2022年也还有444.64万元。


从最新数据看,2023年,中信证券董监高薪酬总计9463万元。其中,有7名高层薪酬超过500万元。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张国明的薪酬是474万。



看到这个数据,相信很多人会感到疑惑:一家头部券商,合规高管又领着高薪,为何还频频出现风控问题?那些触目惊心的问题,这群高管真的毫无察觉?


如果真的毫无察觉,领着大几百万薪酬的高管,又该对谁负责呢?



4

尾声



中信证券常被外界称为“券商一哥”。


公开资料显示,中信证券成立于1995年,2003年在上交所上市,2011年登陆港交所,是国内第一家A+H股上市的券商。客观来说,无论从营收、利润还是各业务指标看,中信证券都配得上“一哥”的称号。它的投行业务承销规模甚至一度超过高盛、摩根士丹利。


但“一哥”并非没有压力。根据最新财报,2023年,中信证券收入600.67亿元,同比下降7.7%;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7.2亿元,同比下降7.5%。这已经是中信证券连续两年遭遇“双降”。


“券商一哥”的底蕴依然深厚,但业绩疲态已经显露。


由此看来,开头的问题隐约有了答案:中信证券“硬刚”深交所的背后,是对业绩增长的担忧与急迫。在IPO管控趋严的当下,如果撤回的项目继续增加,中信证券的压力只会更大。在这个行业,那句老话依然适用——


当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中信   证券   发行人   深交所   券商   深圳   证监会   薪酬   光电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