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称帝后,为了不让父亲给他下跪,想出一妙招,后世沿用两千年

前言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道一直是最为人们所推崇的美德之一。然而,世人对于"孝"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有的人认为只要尽量满足父母的需求就是孝了;有的人则将孝视为理所当然的责任和义务。

但无论怎样解读,"孝"背后都蕴含着子女对父母无私的爱和深深的敬意。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汉高祖刘邦的一段孝行故事,看看他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的真谛。

一个贫家子弟的高大理想

刘邦出身于楚国一个小村落丰邑,家境贫寒。不过,尽管家里并不富裕,但他的父亲刘太公自小就对他寄予了厚望。小时候,刘邦就被父亲送到私塾读书识字。这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普通农户家庭来说无疑是奢侈的。只因为刘太公希望儿子能有所作为,将来不至于终老一生就葬送在贫穷的田野里。

少年刘邦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很快。随着年岁渐长,他对外面的世界越发向往。尤其在听过信陵君的英雄事迹后,内心涌动的是想要为理想而去奋斗的豪情壮志。

刘太公看在眼里,自是高兴得很。他明白,家中并非养不起儿子的银钱,唯有放手让其飞翔追求理想,方能不负生他的一番苦心。于是,在做好万全准备之后,刘太公终是舍得让心爱的儿子远行。

一番艰辛开启了新的征程

可是,刘邦的理想追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原本期望投奔信陵君门下的他,到了半路才得知恩师已经离世的消息。一时间,前程茫茫,找不到适合的栖身之所,内心焦虑万分。幸得从信陵君那里得知,原来的首席弟子张耳如今已在外黄任县令,并正在招揽门客。机不可失,刘邦索性一转方向,投奔了张耳。

就这样,本该顺遂的前程多了一个插曲。但刘邦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在张耳的悉心教导下,日益通晓军旅之道。从这位历经沙场的老将身上,他领略到了心中所向往的英雄气概。

几年后,秦朝灭亡六国之后的战火也波及到了这一带。张耳和刘邦不得不分道扬镳,各自远走高飞。回到家乡的刘邦躲过了一劫,但是内心满怀壮志难平。人生何处不是一个新的开始?就在刘邦还在苦思冥想的时候,天下动荡,一场机会终于来临了。

励精更始探寻梦想通途

这个机会便是刘邦当上泗水亭长的一个契机。作为一个小小亭长,其权势自然微不足道。可是,正是从这个岗位做起,刘邦结识了后来的至交好友萧何、曹参等人,并且慢慢打拼出了一番人马基础。

尽管官阶不高,但因为手下也有几十上百号人马,偶尔还要讨伐土匪山贼,所以也颇有些小小的军旅作为。慢慢地,刘邦周围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而他的能力和手段也在这个阶段得到了极大锻炼和提升,内心的雄心壮志也越发坚定。

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放手一搏,开始了真正征战天下的道路。凭着智勇双全的作战本领和百折不挠的斗志,刘邦很快就在战国纷争的大潮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击败了最后的对手项羽,建立了自己的汉朝王朝。

一个孝子的孤芳自赏

巍峨的紫禁城内,当刘邦终于登基成为一代天子后,他首先想到的竟然是已经高龄的父亲。小小农家子弟一跃成为万众景仰的君王,想必刘太公也从未想过吧?

回忆往事时,刘邦心中油然涌起一股暖流。他很感谷父亲曾给予他前程的祝福与支持,同时也为父亲曾经承受过的苦难而内疚万分。想起昔日摇曳在油锅边的刘太公,他不禁全身发抖----要不是自己及时侥幸获胜,刘父真就万劫不复了!

于是,刘邦立刻就下旨,将远在家乡的父亲接到紫禁城中,亲自安排府邸,供给他老人家衣食无忧,过着闲云野鹤的逍遥福分。难能可贵的是,尽管刘邦王霸天下,但他仍然坚持着给父亲请安问好的习俗。每隔五天,他就要风雨无阻地去拜见老人,一如年幼时那天真无邪的孝顺本色。

"太上皇"诞生新篇章

一次,刘邦照旧去向父亲拜早。只见刘太公正在扫地,看到儿子要给他请安,连忙侧身避开。"父亲,你这是何意?"刘邦不解地问道。刘太公回答说:"你如今是天子,我只是一介平民,不应该向我请安,反倒应该是我给你行最恭敬的大礼才是。"

刘邦一怔,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为难。因为按照祖训,身为子女就应该孝顺父母,向父母请安是天经地义。可是礼法又是王朝的规矩,那又怎能如此踩踏呢?回宫后,刘邦找来几位谗臣商议对策。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他终于醒悟:身为天子,就应该颁布新的王制,从而解决这一困扰。

于是,刘邦立刻就命人撰写下诏书,册封父亲刘太公为"太上皇",地位比自己这个皇帝还要高。从此以后,父亲就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儿子自然就有理由恭恭敬敬地给他请安了。

就这样,刘邦独创的"太上皇"制度应运而生,这一称号也被后世沿袭了两千多年。而刘太公,则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从未当过皇帝就被册封为太上皇的人。

一种怀念下的感人孝行

颐养天年的刘太公,虽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却时常思念故里的那些亲朋好友。眼看老人愈加憔悴,刘邦深感自己理应做些什么来排解父亲的乡愁。

在献殷勤的服侍下,刘太公终于吐露了心里话:"我老儿虽在宫中,却时常惦念着故乡的街坊邻里。好不经常恍惚间,还以为自己身在丰邑。"

刘邦听后大喜过望。因为排解乡愁的办法,其实并不难。于是他立刻就给手下人撰写密旨,重新在长安城外仿建一座崭新的丰邑城,并将原籍的街坊四邻们全部迁徙而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终于在一年后的一个清晨,刘邦陪同满头白发的老父来到了新城。只见和故乡一般无二的房屋街道,熟悉的邻里朋友,还有四处飘荡的乡间习气,无不令刘太公感到熏熏然的亲切。

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久久说不出话来。就这样,一座摹刻当年丰邑的"新丰城"拔地而起。这一举动,无疑体现了刘邦作为孝子对父亲的那份孝心和深深眷恋。

结语:人生无多,不如孝为贵

刘邦给予父亲的孝行无疑出自内心,但同时也传递出了一种宝贵的人生哲理。那就是:做人如果连最基本的孝道都无法去践行,又何谈其他更高尚的品德呢?世上荣华,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消散;而可贵的品行,却可以流传百世而永世不朽。

因此,我们不妨在一些平凡的日子里,也稍微反思一下:要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尽孝呢?是无条件满足父母一切需求吗?还是耐心地与他们相处,努力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孤独与期盼?孝道的真谛,其实就在平淡的日子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刘邦   孝行   紫禁城   父亲   太上皇   太公   孝道   妙招   后世   内心   千年   儿子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