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擀面条,担扁担,自称是郑和后裔,专家:情况属实

2004年9月,我国驻肯尼亚大使郭崇立收到了一封信。没想到他在看完信后,竟带着专家团队到帕泰岛上加村,采集了当地人的血液、头发等组织样本,要寄回国内进行DNA检测。


而进行检测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坚称自己是中国人,是郑和流落在外的后裔,最终结果如何?

大明水手流落非洲岛

“600多年前,有一只中国船队经过我们这里,其中一艘船触礁沉没,船上的人好不容易才逃到岛上保住了性命,从此后他们就留了下来繁衍生息。我们从小听着祖先的故事长大,一直知道我们都是郑和后裔,是中国人!”


郭崇立起初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真有些不可置信啼笑皆非。我们的航海家郑和,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三保太监”,原名马三保。才11岁时,他就因为明朝要平定云南而成为战俘,不幸被阉割。既然从小就做了太监,那郑和又怎么可能会有后裔?

信是一个叫沙里夫的17岁小姑娘写来的,郭崇立原本以为是小孩子的顽皮话,但信封中的一大摞照片,却让他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那一大摞照片,都是盘子碗碟等各种各样的瓷器,最让他震撼的,是有些瓷器的底部,竟然还有“宣德”字样。宣德,正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


“郑和每次出海,水手船工都带走超过2万人,如果是船上的水手逃难到岛上,也不是没有可能。”


看来,这个帕泰岛上,极有可能有我国明代的文物和历史遗迹。

郑和下西洋7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郑和到过的最远地方以及航行中发生的事件,有些却无法找到历史档案。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大事,是每行一处必有记录的,这是他们需要向皇帝汇报的工作,想来这档案若存在,定是一本类似于《穆天子传》的游传奇书。


据《殊域周咨录》记载,档案是真的有,但明成化年间的大臣刘大夏,因为出使西洋劳民伤财,担心皇帝再派人过去,竟偷偷将档案一把火给烧掉了。但纵使不是他烧掉的,后来历经战火,清廷对明代档案也是销毁轻率,总之这份宝贵的历史资料,是极难恢复了。

郑和下西洋,有太多的谜团留给后人,这个帕泰岛,又隐藏了郑和船队的什么秘密呢?


为了弄清楚这段历史渊源,郭崇立很快便根据信上的地址,找到了帕泰岛上的“上加村”。


郭崇立进了村子,村里人都对他投来善意的目光,还有人上来询问他需要帮助吗?就这样,在村民的指引下,他来到了沙里夫的家里。


“600年啊,等了600年,我们的国家终于派人来找我们了!”


到了沙里夫家里,便走出来一个约莫60岁的老妇人,她上来便紧紧握住了郭崇立的手,激动得泪流满面语无伦次。

这一路来,郭崇立也观察了,发现这里的村民,有些确实不像正统的非洲人那么黑,头发也更为浓密一些,嘴唇也没有那么厚。过了600年,还能拥有中国人的一些特征,当时流落到这里的明朝水手,该有多少?


沙里夫的母亲说,他们一直有一个关于祖先的故事口口相传。600多年前,郑和的船队在海里遭遇了大风浪,有一艘船脱离了船队,在拉穆群岛附近的海域撞上礁石,沉没了!

船上最终有20多个水手幸存下来,他们游到了这个岛上。因为郑和返航不曾路过这里,岛上又没有力量造出那么先进的船只,最终他们无法离开,便留在此地繁衍生息。上加这个村名,便是由他们而来。


随后,沙里夫的母亲便邀请郭崇立在村子里参观,而郭崇立,也在村里看到了许多奇异的景象。


一般传统上,非洲人都认为肩膀是神圣的,不能在上面压东西,所以他们都擅长头顶重物的绝活。但在这个村子里,村民们挑水取物,却都是用的扁担,而扁担,是中国农耕时代的传统工具。

挑拣处理粮食,他们还在用萝子和石碓,这都是中国农村即将消失的老物件。他们会大火炒菜,吃饭用筷子,甚至还有人会用擀面杖擀面条,喜欢的饮品是茶叶,他们的烹饪方式和生活习惯都与中国人很接近。

接着,沙里夫的母亲又带郭崇立看了村里的瓷器和水手们的墓地。郭崇立在参观完以后,感到非常震撼,于是决定邀请国内的考古专家过来鉴别真伪,并将村民们的头发血样,采集后送到国内进行鉴定。


他下定决心要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还原当年的历史真相!


时隔600年认祖归宗

在上加村,真是随便一户人家都能翻出两件明朝文物,大多是青花瓷的盘子碗碟。沙里夫的母亲就拿出来一个青花瓷碗,她告诉郭崇立说,这是他们的水手祖先留给他们的遗物,整个家族一直在用心珍藏。而碗的底部,正有“大明宣德”的字样。

在上加村的附近,有一个比较中式的墓葬群,那些隆起的半圆大坟包上长满了绿草,前面都用水泥砌过,上面沾着青花瓷的碎片,还立了石碑。墓碑上的文字虽然已经难以辨识,但也依稀能够看得出来,行文笔法正是汉字的形状。


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墓穴全都面向东北,萨里芙的母亲解释说,这是因为,那里是中国的方向,他们的祖先说,便是死了,也要看着祖国的方向。

而已经时过600年,这个村的村民还坚称自己是中国人,正是这样不忘故国的水手,对他们的谆谆教诲。这个遗训在600年的时间长河里代代相传,一直虔诚如初。


没过几天,我国考古专家便闻讯赶来,经过他们的鉴定,上加村所拥有的瓷器,确实是明代的真品无疑。

根据沙里夫母亲的讲述,以及那些瓷器的年份,再结合我国的历史资料,专家很快就梳理出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历史上,郑和曾一共下西洋7次,前六次,都是在永乐帝朱棣年间。虽然朱棣对下西洋很热衷,但他驾崩以后,他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刚上台,就以太浪费钱为由停掉了这个活动。


朱高炽年过不惑才当上皇帝,结果只干了10个月就挂了。明宣宗朱瞻基继位以后,过了几年,想到爷爷朱棣对自己的宠爱,也想到处扬武扬威一下,于是再次启用郑和,让他带队下西洋。


因为上加村所有的瓷器都是“宣德”年间的,因此专家断定,这些水手,正是随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那一批人。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发生于1431年宣德年间,随行人员近3万,从南京出发,经过了印度西海岸、孟加拉湾沿岸、马六甲等等,一直到非洲东海岸,而水手们撞礁沉船的拉穆群岛,就正在非洲东海岸附近。

如此说来,一切便都合情合理了。而经过DNA检测,这个村子里的居民,确实有中国人的血统。


而写信给郭崇立的女孩,早在几年前,就有一个中国老板在听完她的故事后,受到感动,资助她读完了高中。这件事引起轰动后,沙里夫表示想到中国去寻根问祖,在我国大使馆的帮助下,她以留学生的身份来到了我国南京,用7年的时间,学习我们的民族瑰宝“中医”。

在之后的数年里,帕泰岛郑和水手的事迹还在不断被证实。在沉船的拉穆群岛附近,真的打捞出不少明代的器皿,都被收藏在肯尼亚博物馆。

拉穆群岛是由拉穆、曼达、帕泰和基瓦尤四个大岛组成,2017年,在帕泰岛相邻的曼达岛上,考古专家发现了3具中国人骸骨,经过鉴定检测,这些骸骨都具有中国人血统,且尸体年代在明宣德时期。


这一发现,可以说对上加村村民的身份,是又一次实锤肯定!

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流落在异国的大明水手,正是他们对祖国的刻骨思念和忠诚,才会让这股归乡的执念,穿越600年的浩渺时光,最终得以实现。


600年20多代人的执着寻觅,你认为帕泰岛上的这些村民,他们属于中国人吗?


作者微信公众号:稗官论史,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大明   明朝   宣德   扁担   非洲人   船队   后裔   瓷器   水手   岛上   面条   中国   母亲   中国人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