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军队攻打中国,却因迷路回不去,滞留中国200年,现加入中国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

前言

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翼的吉隆沟,生活着一群独特的人民——达曼人。他们的祖先在18世纪末从尼泊尔迁徙而来,经过几世纪的繁衍,形成了一个拥有200多人的小社区。

这些人拥有深蓝色的眼睛,生活习俗与藏族相似,曾长期无国籍,依靠打铁为生,直到21世纪初,他们终于被中国正式认定为公民。这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的历史经历了何种变迁?加入中国国籍后,他们的生活又有了怎样的改变?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在中尼边境的偏远角落里,生活着一个名为达曼的民族。他们的存在长期以来几乎被世界遗忘,生活在现代国家体系边缘,没有国家认可的身份,这种境遇使得他们自幼便面临种种不公与歧视。

由于缺乏合法的身份认证,达曼族人在争取土地所有权和就业机会方面遭遇重重障碍。这迫使他们只能接受社会底层的劳动工作,为了生计,他们常常在农忙季节外出为藏族社区提供零工服务,如打理家务、搬运货物等,以此艰难维系生活。

对于尼泊尔而言,他们同样没有获得应有的接纳。数代人的流离失所,不被任何国家法律所保护,他们的生活陷入了极度的艰难之中。国籍的缺失直接剥夺了他们许多基本人权,如获得医疗和教育的权利,他们只能依靠偶尔的体力劳动来勉强维持生活。

尽管达曼族人曾经以铁匠工作为生,这一职业几乎成为了他们族群的象征,但这份技艺并未能显著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锻铁虽然辛苦且枯燥,却是他们唯一的生计来源。历代达曼人都梦想着能有一天找到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归宿,一个不再受到排挤和歧视的地方,让他们能够安心生活和工作。那他们是怎么来中国的呢?

在18世纪末期,即清朝的康乾时期,中国达到了其历史上的一个高峰,国力强盛,对外展现出一种无可匹敌的气势。这一时期不仅国内和谐繁荣,而且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望,众多国家纷纷来朝贡以示敬意。这个时期的清朝,在军事上几乎战无不胜,累积了大量的战利品,彰显了其强大的国力。

在众多朝贡国中,尼泊尔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受到清朝疆域辽阔和财富浩瀚的吸引,尼泊尔对清朝边疆地区起了侵略之心。清朝时期,周边的小国虽多,但总有一些不安分的势力试图挑战清朝的威严。

尼泊尔王国便是这样一例,他们派遣军队侵扰西藏地区,打扰了当地民众的平静生活。面对这一挑衅,乾隆皇帝毅然决定派兵镇压,清朝的军力迅速压制了尼泊尔的侵略势力,迫使其认输并签订和平协议。

尼泊尔的投降并非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他们不仅撤回了自己的军队,而且主动纳贡归顺,希望借此获得清朝的庇护和支持。尽管清朝对这些小国的贡品并不十分重视,但出于礼仪和面子的考虑,通常会回赠更为珍贵的礼物。

在撤军过程中,一个由数百人组成的尼泊尔军队失联,原因是他们在撤退中迷路了。当他们终于重新联系上自己的国家时,却发现尼泊尔刚刚经历了一场政变,新政权不愿接纳这些迷失的士兵。无家可归的士兵们被迫留在了西藏,幸运的是当地的藏民表现出了极大的友好和包容,接纳了他们。

尼泊尔王国之后再次企图侵略西藏,试图抢夺寺庙中的财宝。当西藏遭受廓尔喀侵扰,危及地区安宁之时,两位受尊重的活佛联名上书,紧急呼吁乾隆皇帝提供支援。对此乾隆皇帝立即采取行动,指派经验丰富的将领福康安带领逾万名士兵迅速向西藏进发。福康安深谙迅速行军之道,日以继夜地行军18小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令廓尔喀军队措手不及。

凭借着精湛的军事策略和兵法智慧,清军在连续六场战斗中均告捷,斩杀敌军四千余人,并成功收复失地。面对再度侵犯中国领土的廓尔喀,清朝展现了坚决和果断的态度,没有给予任何宽容。

战事一路向西,福康安率军翻越险峻的喜马拉雅山脉,直逼廓尔喀首都。面对清军的强大压力,处于绝境的廓尔喀国王不得不屈膝求和,承认向清朝臣服并纳贡。此后清朝与廓尔喀之间的宗藩关系持续了逾百年,直至1908年尼泊尔完全落入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这段历史,也标志着廓尔喀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藩属国。

在追击廓尔喀军队的过程中,一部分廓尔喀士兵因混乱而与主力部队失散。由于缺乏向导,加之对西藏地形不熟悉,他们为了避免在寒冷中丧命,只能选择在吉隆沟附近的山区寻找临时的栖身之所。

一度是入侵者的他们,担心被当地藏民发现,因而选择隐居生活。随着清朝与廓尔喀建立了宗藩关系,这些士兵渐渐不再企盼回到故土,而是希望能被清朝正式接纳为其子民。加入大清国并非易事,因此他们在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生活在无户籍的边缘状态中,期待有朝一日能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接纳。

他们独特的容貌——蓝色的眼睛和高挺的鼻梁,使得他们在外貌上显著不同于当地藏族人民,尽管他们的肤色、生活习惯、着装以及语言与藏族相近,但藏族人仍旧将他们视为外来的尼泊尔人。同样地,尼泊尔人也因为他们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处,而不将他们视为自己的一分子。在长期的岁月中,他们既没有得到西藏同胞的完全认同,也没有获得尼泊尔人的接纳,处于被双方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成了真正的无国籍群体。

在这种背景下达曼族人经历了数代人的艰难生活,他们的存在逐渐成为了边疆文化多样性的一个注脚,展现了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和适应的不屈不挠。

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还要努力保持自己文化和身份的连续性,尽管被两个国家所忽视,他们仍旧坚守在这片他们称之为家的土地上。

达曼族群终在2003年被正式纳入中国的怀抱,结束了超过200年的无国籍状态。这个历史性的转变,为这个长期边缘化的群体开启了全新的生活篇章。

200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居住于吉隆镇的达曼族人被授予中国国籍,象征性地融入了中国这个大家庭的怀抱。获此殊荣后,达曼族人的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曾经简陋的住所变得稳固,久未修缮的道路得到了改善,孩子们获得了免费教育的权利。

作为中国公民的达曼族人开始享有与西藏其他地区居民相同的权益,其中包括国家提供的十五年免费教育政策。这意味着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教育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随着中国公民身份的获得,达曼村的居民们不仅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园,也开始享受到平等的社会待遇和机会,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进一步改善达曼族的生活条件,吉隆县水利局技术团队对达曼村进行了实地考察,针对村落因历史背景长期面临的饮水难题,启动了饮水工程。经过多部门的联合努力,2005年10月饮水工程正式开工,总投资达到17.4万元,旨在解决达曼村的饮水问题,并确保自来水管道直接通至每户人家。

2005年11月12日,经过一个月紧张而有序的建设,达曼村的饮水工程顺利完成,村民们终于可以饮用到干净、安全的水。这一切的改变,不仅显著提高了达曼族人的生活质量,更象征着他们由边缘向中心的转变,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生活篇章。

对于达曼人而言,获得中国国籍不仅仅是一纸身份证明,更是他们归属感和认同感的体现。扎西顿珠和加措老人的故事,是其中典型的两个例子。扎西顿珠对于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感到不可思议,而加措老人则对国家的关怀感激涕零。他们的故事,是整个村庄共同的记忆和体验。

到2021年达曼村的变化显著。人口增至194人,低保户比例显著,反映出国家政策对于改善他们生活条件的有效性。尽管过去教育资源匮乏,使得许多长者无法识字,但现在的孩子们有机会接受教育,村里甚至培养出了大学生,为村民们带来了自豪和希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达曼村的居民逐渐感受到了国家的温暖和关怀。他们享受到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生活保障,还有各种补贴和福利,包括守边补贴、老年生活补贴及草场补贴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达曼人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传统技艺,他们依靠着祖传的打铁技艺,发展起了自己的小规模产业,同时也尝试着将现代农业技术如温室大棚引入传统农作,既保留了传统,又拥抱了现代,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祖国带我奔小康,我为祖国守边疆”,这句话成了达曼人心中的座右铭。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回报着祖国的恩情,不仅是通过经济上的自力更生,更通过文化和社会的贡献,彰显着自己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达曼村从一个无国籍的村落,变成了一个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小村庄。这里的故事,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也是国家政策带给边远地区民族的温暖和希望的证明。对于达曼人来说,这片土地不再是流浪的终点,而是希望和梦想起航的地方。

资料参考:

央广网——《「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达曼人的幸福新生活》

澎湃新闻——《达曼人:祖国带我奔小康 我为祖国守边疆》

中国青年报——《达曼人新生记》

中国青年网——《今日达曼人的幸福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吉隆   喜马拉雅   中国   尼泊尔   藏族   山脉   西藏   族人   清朝   军队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