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联手给中国做的高端局,把英国玩废了,彻底沦为“五常之耻”

一把高端局,一曲辛酸泪。英国这次被玩坏了!

西方联手布下精妙棋局,意图围困东方巨龙。却有一个国家意外地成为了牺牲品。

昔日的日不落,如今的“五常之耻”,英国到底为何沦落到这般田地?


英国和中国这两个昔日的工业巨头,在追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上展现了不同的策略与结果。

英国作为工业革命的诞生地,曾引领了世界工业化的浪潮。

但面对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宏伟目标,英国的减排努力却给本已脆弱的钢铁产业带来了更沉重的打击。


英国政府为实现减排目标,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规,这直接导致了钢铁等高污染行业的成本急剧上升。

在此背景下,塔塔集团被迫关闭了其在南威尔士的最后两座炼钢高炉。

这一决定意味着英国将不再有能力自主生产钢铁,成为全球20国集团(G20)中唯一没有钢铁生产能力的国家。

昔日英国钢铁年产量高达2500万吨,如今却骤降至600万吨,这一变化令人唏嘘。

随着钢铁产业的萎缩,大量工人面临失业的困境,这对社会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实际上西方国家最初提出“碳中和”的概念,某种程度上是希望通过限制其他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巩固自身的竞争优势。

英国在实施减排政策时显得过于急躁,缺乏周全的规划和过渡措施,导致产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严重问题。


面对减排压力,英国不得不将新燃油车的禁售令推迟5年。

这一决定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批评。

原本计划到2040年全面停止销售汽油车和柴油车,但迫于国内汽车制造商的压力以及对于经济影响的担忧,政府决定将这一期限延长到2045年。

这一改变意味着英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承诺出现了动摇,使得该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受损。

如果英国继续撕毁或推迟减排承诺,必将成为国际舆论的笑柄,在气候峰会上也将失去指责中国的资本。

在之前的国际气候峰会上,英国曾对中国提出批评,认为其在减排方面做得不够。

当英国自身无法兑现承诺时,这种指责就显得毫无说服力。

而且英国作为《巴黎协定》的签署国之一,本应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发挥领导作用,但推迟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无疑削弱了其国际影响力。

而英国要想重振钢铁工业也并非一蹴而就,处境可谓进退维谷。

钢铁工业曾是英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全球竞争加剧以及环保法规的约束,该行业逐渐衰退。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英国政府需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寻求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与英国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长足发展。

1949年,中国的粗钢产量仅占全球0.1%,如今却已成为钢铁生产大国,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中国在"碳中和"实施之前,就意识到了化石能源的弊端,及早做好了布局,大力发展光伏和新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在追求减排目标的同时,也注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发挥自身廉价劳动力、资金等优势,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不断摸索、试错,最终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之路。

相比之下,英国则忽视了本国劳动人民的重要作用,陷入了"碳中和"的泥淖之中。

纵观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英国被本应成为环保利器的减排政策掣肘,一度走向衰落,而中国则在减排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最终实现了绿色崛起。

这正是气候变化时代下,工业化进程中不同国家面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英国   英国政府   中国   燃油   昔日   气候   钢铁   目标   全球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