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不再赏饭 ,通通搬走?印度工厂却出现大批中国人,为何?

郭台铭的富士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和大陆的劳动力以及市场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大陆,就没有富士康,给郭台铭赏饭吃的大陆,在他眼里,就变成了他“给大陆赏饭吃”。

如今的富士康,头也不回地搬离中国布局印度,但是刚开始,郭台铭就遭遇五重打击,不仅被苹果戏耍,而且营业额和员工数量也下降了超30%,现在的印度iPhone制造工厂,却出现了大批的中国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统统搬走?

在富士康集团蓬勃发展并逐渐崛起之际,一向备受瞩目的郭台铭先生似乎已经忘却了创业初期的艰难困苦以及与国内各界的紧密相连。

竟令人惊讶地公开宣称近年来正是富士康集团在慷慨给予大陆地区“施舍奖赏”,是自己给大陆人赏饭吃。

目前赛博时代正在逼近,富士康集团更是计划将其全球产业链大规模转移至充满潜力的印度,逐步退出其熟悉而又充满商机的大陆市场。

面对这一情况,外媒轻蔑地调侃到:富士康不再给大陆赏饭吃了。

众所周知,富士康集团一直以来都是苹果公司最重要的组装厂,曾经一度独揽苹果公司所有iPhone智能手机产品的生产任务。

自中美两国科技竞争愈演愈烈以来,苹果公司便有意降低自身在中国制造业的倚重程度。

虽然库克坚称加大投资印度市场旨在降低生产成本,但显而易见的是,如同在老美强力压制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宏观背景之下,苹果公司同样面临着来自中国方面的反制压力。

为了配合苹果,富士康使出了浑身解数,把位于中国的组装工厂,一股脑地搬到印度,不仅如此,还加大了了在印度的投资。

之前,富士康宣布与印度韦丹塔合作建立芯片工厂,首期计划投资195亿美元,并宣扬会创造1万个就业机会。

但是去年7月,却以富士康的退出而宣告结束,这是在美国的授意下进行的。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美国方面并不希望印度发展自己的高端芯片产业链,这部分头部科技的芯片生产,必须在美国授意的国家或者地区,以及美国本土生产。

像美光退出中国后能进军印度,是因为存储芯片这样的技术已经被中国攻克,高附加值也会慢慢丧失,所以才能进入印度。

而富士康的手机组装业务,能够顺利走进印度,这就和美国的战略有一定的关系。

这也是富士康计划在2026年之前,计划将位于大陆的3000亿产能全部转移印度的原因。

但是统统搬走的郭台铭,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肉还没吃到,就搞得自己焦头烂额。

郭台铭搬石砸脚

对于富士康的搬走,最担心的人是谁呢?国内的富士康员工,自然是其中之一,刚开始富士康宣布搬走时,就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毕竟这可涉及120万人的就业。

但从目前来看,大家还是多虑了,为什么呢?

起初的大家觉得,因为苹果产业链毕竟深耕中国,除了富士康的组装之外,我们大量的企业也为苹果提供手机配件。

如果富士康撤走,这些公司可能面临破产,员工可能会失业。

但实际上,中国现在制造业已经开始脱离廉价劳动力,开始向高端制造迈进。

另外,华为等国产手机的崛起,也需要自己的代工厂,比亚迪和立讯精密等也取代了富士康。

富士康原本以为自己迁往印度,订单就会增多,但却被苹果摆了一。

苹果非但没有提升富士康在果链当中的份额占比,反而是把原本属于富士康27%的份额,分给了立讯精密和其他中国厂商。

原因在于苹果不是万不得已,绝对不会主动放弃中国大陆市场。

所以富士康就遭到了来自中国大陆、苹果、印度等多重打击。

首先大陆方面,开始对富士康进行调查和审查,毕竟郭台铭现在准备吃饭砸锅,那我们对他的扶持就要收回。

这么多年凭借大陆的各种优惠政策,富士康赚地盆满钵满,难不保在这个过程中,富士康有各种违规的行为。

虽然现在郭台铭是铁了心,要全部搬移富士康的产能,但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印度的苹果组装超过一半还是用的大陆的零部件。

其次,富士康从大陆搬走,美国方面的授意是一方面,郭台铭向美国交的投名状,或许更重要。

郭台铭的一箭三雕算盘打得很响,但是苹果的战略却着实给郭台铭浇了一头凉水。

库克表示,到2025年,要把全球25%的苹果产能转移到印度,他还亲自跑到印度布局,发展印度本土的苹果产业链供应商。

也就是培养印度自己的“富士康”,郭台铭大陆的市场保不住了,印度市场更是存在鸡飞蛋打的可能,完全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三是印度不会让富士康占领印度的手机组装市场,郭台铭始终都没明白,富士康能成功,本质就是大陆的劳动力和市场。

现在印度的市场,人家印度自己人要包揽,怎么可能给你全部的市场?像曾经的大陆那样真心实意地对你。

因为这种低端组装的工作替代性很强,比如印度的塔塔集团,已经收购了纬创在印度的工厂,塔塔在印度的实力,那不是富士康可以比拟的。

印度的政企关系复杂,未来富士康能否在印度持续存活,可能都要打上问号。

最后,印度因供应链体系尚处发展阶段且物流及原材料供给未必充分,印度在智能手机生产过程中或将面临诸如生产进度与成本控制等诸多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制造的智能手机几乎全依赖于中国大陆的零件进口,若无法建立本地完备产业链,其生产成本恐怕将难以负担。

核心问题是,如果印度想像中国一样掌握全产业链,就必须拥有完整的工业链,印度可不像中国一样完成了工业化,其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能否完成工业化都是一个问题。

富士康搬迁印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印度廉价的劳动力,比如目前印度普通工人的工资只有900元人民币。

但是廉价归廉价,但是印度工人的素质极低,而已极度懒散,6点下班,6点10分就已经坐在玛莎拉傍边了。

由于印度工人不愿意加班,甚至两班倒也被印度工人抵制,员工都还没招满,富士康印度工厂发生了罢工事件。

目前,富士康在印度工厂的员工还不到4万人,主要原因就是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又不服从管理。

富士康的员工规模,已经从120万降到不足80万,2024财年一季度,富士康的母公司鸿海精密业绩暴跌20%。

这种情况下,印度工厂出现了许多中国面孔,这是怎么回事?

印度工厂里大批中国人

2023年末,印度获得了和中国同步生产Iphone的权利,但是泰米尔纳德邦富士康的工厂里,却迎来了一批批的中国人。

这群人的身份,是中国富士康派往印度的“工程师”,印度生产的iPhone我们先不考虑质量,从效率上来说能赶上苹果的要求,中国人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中国人是如何帮助印度制造苹果呢?

因为这么多年,印度一直造不好苹果手机,曾经冲入印度的资本,也暗淡地退出印度市场,比如我上文提到的纬创集团,把印度的业务出售给了塔塔,撤离了印度。

印度这么多年,制造业一直不温不火,主要的原因就是基础设施、工业化、效率、环保、劳工素质和劳工政策政策等等。

但是要是直接去印度富士康一线的工厂里去看看,你就知道印度制造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了。

工人的技术和学习力太差,思想很散漫,印度工厂的制造业良品率,在全球包括发展中国家都排名靠后,不是没有原因的。

现在把苹果产业链完全转移到印度,就是赶鸭子上架。

中国人去印度的富士康工厂,就是要手把手教印度工人怎么组装一台良品率合格的苹果手机。

原来在印度甚至郭台铭的印象中,组装一台手机可能很简单,因为他们都参观过中国的工厂,一群小青年在流水线上,按部就班地创造着价值。

他们认为这样的情况依然适合印度,但是这很明显是错觉,因为这群年轻的劳动力,是中国工业30多年优胜劣汰的结果。

比如说,本人就曾和富士康的一个管理组长深入交流过,不要看这样的流水线,实际上很多工作真的简约而不简单。

像用橡皮条擦拭天线这样的简单不能再简单的工作,去除天线上的工业残留,防止信号接收和传输受到影响。

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是有很多细节的,比如用多大的力道,力道小了擦不干净,力道大了磨损天线一样影响良率,还要清除掉橡皮条的残留,否则可能引发短路。

要怎么擦的更快,良品率更高,这都是熟练工人的秘诀,而且也是长时间磨炼的结果,在中国,有大量的熟练工人,而且老带新已经形成管理。

要组装一台良品率合格的手机,涉及无数的供需,这其中的人员调配、分工、质检、标准,不合格能否返工,流水线的速度到底要多快,一个熟练工人请假,如何完美地让流水线顺利进行。

这一切,就像是一台巨型机器,任何一个零件运转不了,效率都有可能卡住。

印度的工人,普遍没有流水线的工作经验,招进来的人,需要从头开始培训,富士康希望这些印度工人快速地复制中国厂子的成功经验。

于是这才有了大量的中国成熟组装工人,前往印度工厂,对他们进行培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个培训的活一点也轻松。

比如一个中国老师傅三番四次地都教不会一名印度工人处理技术故障之后,选自自己修好设备,这位技术人员还埋怨没有教会他们,结果这位老师傅怒吼道:“我到底要教你多少次?”

对于苹果而言,想把中国这套成功的经验复制到印度,其实难度非常大。

由于之前苹果早已经不参与线下的组装程序制定,这些几乎都是在中国进行的,这导致印度组装工厂的机器,从说明书到机器按钮,几乎都是中文。

所以,富士康想在印度复制大陆的成功,实在太难了,而已印度本土的企业也是虎视眈眈,战略上的失误和选择上的错误,导致郭台铭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最后,大陆的市场没有了,印度市场也被蚕食,郭台铭的末日,才真的得到来,到时候大陆想赏饭给他吃,恐怕也没有他的饭碗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印度   苹果公司   工厂   产业链   中国   工人   中国人   员工   苹果   大陆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