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50到2300 超早产宝宝“闯关升级”成功

驻报全媒体记者王捷 通讯员赵诗琦

“小小的、红红的”这是早早妈对早早最初的印象。“早早刚生出来,就被医生围着抢救了,我只用余光看到了他。”日前,在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说起小早早,早早妈不由得红了眼圈。

早早妈在怀孕26+5周时,出现重度子痫,住进了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由于病情严重,早早在妈妈肚子里仅呆了6个多月就不得不提前剖宫产娩出。

刚出生的早早,体重仅有750g,全身通红,和成人巴掌一般大,呼吸、心跳非常微弱。医护人员立刻在手术室展开全力救治,在手术室复苏稳定后,早早被立即转入新生儿重症医学科。

妊娠小于28周分娩的是超早产儿。出生体重小于1000g的为超低出生体重儿。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全身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面临着呼吸衰竭、喂养不耐受、严重感染等各种问题……新生儿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新华立即组织讨论,根据早早的情况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从呼吸、消化、循环、神经、感染、营养支持等方面进行综合全方位管理。

第一关:呼吸关

早早经历了呼吸窘迫、频繁呼吸暂停、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问题,需要依靠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帮助呼吸。主管医生王勇兵在早早气管内注入了肺表面活性物质,来稳定呼吸,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精细微调呼吸机参数,力求保护他娇嫩的肺部。在出生后的第49天,早早终于能够自主呼吸,成功脱离了氧疗呼吸支持,顺利度过了呼吸关。

第二关:营养关

早早胃肠道不成熟,暂时不能像足月宝宝一样通过吃奶获取足够的营养,需要依靠静脉高营养来维持生命,但超早产儿血管细如发丝,无法承受常规的静脉穿刺和静脉高营养。早早一出生医护人员就为他置入了脐静脉导管(UVC),一周后PICC团队为早早置入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持静脉通路,形成了UVC与PICC无缝衔接。为防止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消化道穿孔和出血等并发症,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团队密切监测早早腹部和排便情况,但是吸吮能力差、吞咽不协调、喂养不耐受等情况,还是发生在早早身上,医护人员想方设法,微量喂养、肠外营养、口腔干预运动、非营养性吸吮,终于早早的吃奶量从1毫升2毫升......直到出院时的45毫升,他可以像足月新生儿一样,依靠正常吃奶满足自身生长发育所需,早早顺利度过了营养关。

第三关:感染关

超早产儿免疫力极其低下,可能一个“小感冒”,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致命的,医护人员深知早早的脆弱,所有操作都慎之又慎,所有环节都高度警惕,每天对早早的暖箱及周围环境,彻底清洁消毒,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技术,在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团队优化操作流程和精心呵护下,早早顺利度过了感染关。

在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治疗期间,早早一直住在新生儿多功能暖箱中,护理团队把暖箱温湿度调节至最适合的状态,模拟子宫环境,制作了柔软舒适的“鸟巢”,给早早最大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随着早早一天天成长,在病情稳定后,医护团队邀请早早妈参与袋鼠式护理,和宝宝“零距离”接触。早早依偎在母亲的怀抱中,爱在母子之间传递。

经过医护团队80天的精心照护,勇敢坚强的早早不断“闯关升级”,从750g的“巴掌宝宝”,顺利长成2300g的大宝宝,各项指标达到了出院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儿童医院   早产儿   新生儿   静脉   重症   体重   呼吸   团队   营养   宝宝   医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