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洗头膏、沐浴露,那古人是怎么保持个人卫生的呢?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古代是科技、医疗、经济均不如现代发达的时期,所以人们无论是对古代的生存环境还是个人卫生大多都是一个脏乱差的印象。

毕竟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我们能使用的洗浴用品琳琅满目,什么牙膏、洗发水、沐浴露、肥皂香皂、洗衣液等。

那古代人没有这些东西,他们是怎么保持个人卫生的呢?千万不要以为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古人就不讲究卫生了,其实他们比我们想象中更爱干净。

古人也非常注重个人卫生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代人特别注重这一点,如果自己不爱惜,做了有损身体的事情,那是被视为不孝的行为。

所以早在秦朝时期,古人便有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说法。到了汉朝时,还出现了“休沐”的规定,即官员连续上五天班之后,能够专门休一天的假来洗澡。

而“勤洗手”这个习惯也是从古代就传下来的,据考古学家考证,大约在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习惯用清水吸收,避免造成污染,感染上疾病。

而且为了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一般洗手的时候下面还会放着接水的器皿,这就是象形字“盥”的含义。

古代盥器

《礼记·玉藻》中记载:

“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

意思就是每天要洗五次手,而且次数越多越好。勤洗手虽好,但是洗的太频繁就让人怀疑是不是这个人得了“洁癖”。

比如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就对洗手有着过分的执着。身为一名大书法家,平时写写画画时难免弄脏双手,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米芾每次弄脏手的时候,就会去洗上好多遍。

这可比我们现代人还要讲究卫生,如果是这种频率,家里的香皂,洗手液恐怕要不了几天就要重新买了吧。

那么古代人是用什么洗手的呢?只用清水确定能洗干净么?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开始运用天然洗涤剂来洗手了,而这个被称为天然洗涤用品的东西叫做“潘”,通俗点讲其实就是淘米水。

古代物资匮乏,谷物也不富足,淘米水在古代可以算得上奢侈品。后来为了提升清洁效果,也为了节约成本,人们就找到了一种更加便宜实用的洗涤品—皂荚。

皂荚在南北朝时期流行,当时的达官贵族洗澡时都会用到,而且除了洗澡,皂荚还是一种《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药材。

它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如痰多壅塞、咳逆上气、或卒然昏迷、口噤不开、癫痫痰盛、关窍阻闭、肠燥便秘等几十种症状。

《金瓶梅》里,潘金莲每回洗澡都要“抖些檀香白矾”,西门庆也要“等丫头取那茉莉花肥皂来我洗脸”,遭潘金莲一顿抢白,“我好说的,巴巴寻那肥皂洗脸,怪不得你的脸洗得比人家屁股还白!”

时至今日,在一些偏僻的地区依旧还会有人使用皂荚来代替洗衣粉、肥皂来洗涤衣物和双手。

古代的人工合成的洗涤用品

除了那些天然的产物,古代是否有人工制造的洗涤用品?答案是肯定的,这个东西就是“澡豆”。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曾记载,澡豆的制作方法就是把猪的胰腺洗干净,然后去除脂肪磨成糊状,最后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的搅拌混合,最后经过自然干燥就变成了可以用作洗涤的澡豆。

而且澡豆不仅具有洗涤能力,还有着滋润皮肤的效果,这在古代属于非常高档的洗涤用品了。

只不过猪胰腺这种原料想要大量获取确实有点难度,所以澡豆也并没有在民间广泛普及,只有那些达官贵族才能够用得上。

但是古代人类的智慧是伟大的,后来的人们发现了改进方法,他们发现草木灰比豆粉更加好用,于是就放弃了豆粉。

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等碳酸类化合物,这些碳酸化合物呈现碱性可以使澡豆的清洁能力更强。

原料也从原来纯粹的胰脏变成了胰脏和脂肪的化合物,后来人们把改良后的澡豆称为“胰子”,这也是现代肥皂的主要化学成分。

由于胰子的制作成本和难度下降,产量就跟着上涨,产量上涨,价格就慢慢降了下来。胰子也就逐渐走进了老百姓的家里,再也不是古代富豪权贵们的专属用品。

古人又是如何清洁口腔的呢?

《礼记》中说"鸡初鸣,咸盥嗽",这说明古人早就有漱口的习惯。古人清洁口腔通常也都是用手指和柳枝。

到了唐代之后,人们开始用柳枝做成刷子状,然后蘸点中药粉末或者药水刷牙。

到了宋代之后,刷牙这一行为就更加普及了,大多数人都非常重视口腔卫生,不少人坚持早晚刷牙。

宋代的牙刷

大街上还有专门卖用马尾制作的牙刷,此外《岁晚幽兴》中记载,宋代还有揩牙粉、固齿药,以及“以补种堕牙为业”的医生。

平时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官员们还会口含鸡舌香,避免口臭。

古代的公共澡堂

为何说宋朝是最讲究卫生的朝代,因为公共澡堂也是这个时期诞生的,与之共生的一种职业,就是搓澡的。

众所周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是出了名不修边幅的邋遢鬼,身上长虱子,常年不洗澡,就连其妻子都不愿意与他同床睡觉。

叶梦得《石林燕语》曾将王安石“经岁不洗沐”作为一件怪事加以记述。表明洗澡在当时中上层人士中已经成为一种起码的卫生习惯。

宋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公共澡堂的地方了,而且不光是城里,就连各大寺庙也设有供人沐浴的温泉池子-汤池。

不过,也有一些大户人家在自己家里建造浴室,不光可以方便自己,还可以方便远道而来的客人洗尘。

甚至一些讲究的人,在沐浴完之后还会再身上涂抹一些香料,让自己的身体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宋代还有个叫蒲传正的资政,非常喜欢洗澡,还为此发明了大洗面、小洗面,大濯足、小濯足,大澡浴、小澡浴。

洗小澡,要用百来斤热水,五六个人伺候;洗大澡,要用一百六七十斤热水,八九个人伺候。每日洗两次脸、两次脚,过一天洗个小澡,再过一天洗个大澡,洗完要涂脂、搽粉、熏香。

这种澡堂子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一窥澡堂面貌。

结语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都对古人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吧~在个人卫生方面,古人其实和现代人相差不大,只不过他们使用的洗涤剂大多都是来自大自然。

如果让你回到那个条件“艰苦”的日子,你能做到和古人一样讲卫生吗?.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勤洗澡爱刷牙,古人如此“讲卫生”

北京晚报:沐是洗发浴为洗身 古人咋“洗澡”

中国数字科技馆:古代没有香皂和洗发水,古人是怎么洗澡、洗头发的?

北京晚报:肥皂小史:从皂荚到香胰子

澎湃新闻:胰子制造业

北京晚报:中国泡澡历史悠久 明清公共浴室禁止传染病携带者入池

文/编辑:无聊看看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米芾   胰子   古人   皂荚   古代   豆粉   澡堂   宋代   肥皂   个人卫生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