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全县“怪”中医:初中学历,挂号费只5毛,却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新华网等),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中医向来稀缺,“怪”中医更是稀缺中的稀缺。

在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就有这样一位“怪”中医,8块的“底线”挂号费被他砍到5毛(后因电脑收费成本上涨为1块),医院人多得像市场,甚至省中医管理局局长来了都感慨不已——怎么当初就没给你评上省“名老中医”?

他就是陈怀炯,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位“大先生”的故事。

高超医术,出神入化

凌晨五点,天全县笼罩在宁静之中,而在县中医医院,79岁的陈怀炯医生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陈怀炯出生于一个武医世家,祖上数代从事中医骨伤科的行医,年轻时的他继承家学,将中医和武术结合,开创“陈氏骨科”技艺,深得周边百姓的信任。

1975年,正在事业上升期的陈怀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放弃私人诊所,将祖传医术和秘方全部无偿献给国家,用于建立公立医院。

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让更多的百姓尝到中医的好处,看得起病,花得起药。

于是,在他主动奉献的基础上,天全县城关镇骨科医院应运而生,八十年代又升级为天全县中医医院,陈怀炯成了院长兼主治医生。

他只拿与普通员工同样的工资,甘心奉献,心系百姓。

陈怀炯最擅长的就是治疗骨折、关节脱位等“活动性”骨伤,他将中医理论与武术经验完美融合,对骨骼运动结构的掌握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1982年,作家魏巍奉派到四川天全县采风时,在下乡途中不慎从山坡上摔下,导致左腿骨折。

当时距离县城还有十几里地,同行的员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竹竿和毯子做成简易担架,将他抬到最近的村医诊所。

乡下小医院没有X光设备,村医也不敢轻易动手,就先给魏巍做了临时紧急包扎,止住流血。

然后立即安排用手推车将他送往县城医院。

到达天全县中医医院时,魏巍额头上已冒出豆大的汗珠,疼痛难忍,值班医生第一时间联系了院长陈怀炯。

老医生二话不说,立刻从家里赶来,检查伤情。

他只用手轻轻一摸,就判断出魏巍是胫骨中段完全性骨折,并详细描述出骨头断裂的位置。

魏巍坚持要去县人民医院做X光片验明结论,片子很快出来,证实陈医生的判断完全正确。

得知“医圣”竟在眼前,魏巍由衷地赞叹,当即认定自己治这腿伤非陈老不可,他决定在此安心疗养。

陈怀炯耐心为魏巍讲解伤情,表示腿骨粉碎折很难治,需要长期固定不能活动,同时中药口服和外敷也很重要;而魏巍也是一个劲地表示认同,在这待了下来。

接下来十几天,魏巍受到医院上下的精心照料。

陈老每天清晨首先查看他的伤口包扎,然后坐在床前细细剖析昨天的治疗效果,交代今日的注意事项,中午和傍晚也都会抽出时间来看望。

在药膏和固定架的作用下,骨头慢慢开始生长,魏巍可以感觉到明显的愈合迹象,大约十天后,陈医生允许他在协助下试着下地站立和小范围活动。

又过了一周,可以拄拐自主行走了,出院时,魏巍对陈老的医术已经充满了敬佩之情。

数日后,他回到北京,特意致信天全县中医院,邮寄了自己多部小说作品,还连续发表文章介绍和褒扬陈怀炯的高超医术,自此,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20世纪80年代,一位藏族同胞骨折未治,被本地人认为是报应,遭到歧视,他决心来到千里之外的天全求医。

县中医院用藏语引导这位同胞在院内就医,期间就住在医院草坪帐篷里。

经过陈老悉心治疗,同胞伤愈出院,在医院池塘里放生鱼以示感激,祈愿医生功德无量。

从此,每年都有藏族民族患者慕名而来,离开时个个向陈医生献上最虔诚的哈达,称他为“汉地活佛”。

仁心仁术,慈悲为怀

陈医生待人谦逊温和,给人一种熟悉的亲切感,但他的仁心仁术,更让数万位患者受益。

曾有一位从四川内江市来的老人,他从小患有顽疾,曾在本地各大医院求医,花了上万医疗费,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这期间家里欠下了钱,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一天老人的儿子听亲戚说,天全县有位治疗骨伤的大夫,医术高明,能治很多看似绝症。

老人这才想到,自己的祖上好像也是骨科医生,这或许是老天爷给的机会!

于是他鼓起最后一股劲,向亲朋好友借路费,开始了漫长的寻医之路,历经十多天风餐露宿,老人终于来到了天全县中医医院。

他双手合十恳请陈怀炯一定要治好自己,否则生计无着,只能等死,陈老医生马上请他进诊室,仔细查体问病。

原来老人患有胫骨头坏疽,情况已是重症,考虑到老人家境贫寒,远道而来,陈医生不仅为他全免了住院治疗费,还主动联系县民政局为其申请临时救济金。

期间他耐心听老人讲述烦心事,开解解惑,让老人重拾信心,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老人的病情明显好转,可以期待基本康复。

临走时,陈医生再次掏出自己的积蓄,购买了老人的返程车票,叮嘱他回家后要继续按时药物治疗和复健运动。

类似的慷慨解囊案例时有发生。

一次冬日,一位单亲妈妈抱着烧得不省人事的女儿急救而来,陈老立刻放下手头工作,为小女孩会诊治疗。

因家境原因,妈妈拿不出太多医药费,老医生再次打开私房钱包,替她垫付了一部分住院费,这样的故事在医院里数不胜数。

陈老身体力行,感染着其他医护人员,医院还专门成立了医疗救助基金,用于帮扶一些特殊困难的患者。

每个员工都自发地从工资中扣除一定数额,汇入基金,这种人道精神,是医院最宝贵的财富。

薪火相传,桃李满门

陈怀炯已是耄耋之年,但他仍然保持着每天凌晨五点起床的作息,六十多年如一日的勤勉工作,成为整个医院学习的楷模。

20世纪80年代,陈怀炯开始收徒传艺,首批入室弟子中,有他的女儿陈若雨和儿子陈若雷,也有几名县中医院骨伤科的年轻大夫。

每天早晨五点,大弟子小弟子就聚在陈老家的院子里,开始新一天的训练。

陈老先通过身体力行,让大家体会正骨的酸痛感受和反复揉按的劳累,这是建立医患感情的第一步。

然后再逐一演示祖传的六十四手骨折复位手法,细细讲解每一步的谨慎和巧妙之处。

弟子们跪坐在地上,手持骨模型,反复模拟实践。

有时,弟子们也会跟着老夫子坐诊观摩,病人来了,陈老先与患者详谈询问病情,然后请他们面向窗外合上眼睛。

他左看右看,上下打量,着重检查骨骼的形态、走向和活动度,然后手法轻柔地覆上,仔细推按各关键部位,判断骨头断裂的位置和断面。

随后,他会一丝不苟地为弟子们详解推理思路,指点诀窍所在。

下午则是理论辅导时间,陈老坐在竹椅上,弟子们坐在脚边。

他一面思索,一面缓缓道出治疗骨折的方案、注意事项,讲到精华处,不时拈须挥手强调重点。

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下,包括子女陈若雨、陈若雷在内的一众弟子很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中医人才,在当地也小有名气。

陈老如法炮制,先后收了三班弟子,大大繁衍发扬了陈氏骨科的医术,在他的感染下,一批批医学人才涌现出来。

许多县中医院的骨科医生,都曾在陈老门下汲取养分,天全县中医院也由一个小诊所,发展成规模宏大的三级乙等医院。

陈老医术的影响力,竟让这个小县城远近闻名。

国粹瑰宝,传承保护

陈老先生常常感慨,为何传承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优秀的中医人才却日渐稀缺。

全国只有不到3000名真正具有中医思维和境界的名医,而他们大多也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中医。

实际上,这样的现象并非我们国家特有,全球范围内,传统医学都面临传承断层的问题。

比如日本的和医,真正拥有高深造诣的“名医”只剩下两位数,平均年龄都在80岁以上;欧美国家甚至更加严峻,真正以中医思维行医的人寥寥无几。

这是因为现代医学教育的普及,让传统医生沦为了边缘化人群;另一方面,传统医学门槛高深,很难有人甘心苦干、又能坚持下来。

在利益的驱动下,大多数医学人才都选择了更实际的现代医学方向,而在信息时代,各国政府和社会都在积极寻找突破口。

他们发现中医中药是巨大的蓝海市场,号召企业家、医学工作者挖掘利用这一遗产。

虽然出于商业目的,但也的确在推进中医走向世界,这是一种双赢思维。

比如日本为了振兴和医,招揽了一大批中国中医人才加入研究团队;新加坡资助巨资建立中医院,开设中医专业,甚至连非洲也有国家聘请中国中医。

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是否也应该重视保护和挖掘利用?

希望通过类似陈老医生的典型案例,能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保护和传承老中医的医术,培养中医新秀,将中医推向更加规范化的发展,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共同推动。

参考资料

新华网,川西小城有位“大先生”2023-12-15

人民网,(132)陈怀炯先进事迹,2016年10月13日

四川在线,追光2023·天府人物㉑丨“1元大先生”陈怀炯:怀仁心传承“骨科武医”医术2024-01-2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天全县   中医   挂号费   医术   骨科   中医院   弟子   学历   老人   初中   医生   医院   国家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