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八百里洞庭,到底是如何自废武功?把自己玩成“一条河”!

当年的八百里洞庭,号称中国第一淡水湖,现在居然沦落成了“一条河”?为何洞庭湖会城如今这样?背后的“罪魁祸首”又是谁?

这还要从洞庭湖辉煌的当年说起。

八百里洞庭,是如何发展到今天这样的?

回溯到远古时代,洞庭湖所在的整个江汉平原都是一片巨大的水域,被称之为“南海”

先秦时期,洞庭湖所在地和周边湖泊共同被称为“云梦泽”,洞庭湖究竟是何时命名的已不可考,最早有关于他的记载便是屈原所描述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秦朝至汉晋时期,原先的长江北岸泥沙淤积,原先流往云梦泽的河流纷纷改道,只能向洞庭湖汇入,东晋时期洞庭湖已扩大至五六百里。

唐宋时期,南方经济开始发展,国家和人民对于长江的治理也更加重视,这时候的云梦泽已经成为了陆地良田,洞庭湖地区就成为了洪水引流的目的地

于是在人为的干预下,洞庭湖吞并了其他周边的湖群,真正成为了“八百里洞庭”

到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含沙量暴增,洞庭湖沿线成为了地上河,长江南岸由于快递出现了四个河口。由于泥沙的淤积,洞庭湖湖面也在被迫扩大,到了道光时期,洞庭湖面积一度达到8000平方公里

然而极盛转衰,近代以来,在短短的100多年时间中,洞庭湖迅速萎缩,到了2023年,洞庭湖面积只剩下2691平方公里

新中国成立后, 虽然党和政府对洞庭湖周边治理十分重视,但泥沙淤积已经使洞庭湖走上了一条分解的不归之路。

所以现在我们通过卫星图像,就可以看见在枯水期时,原本浩瀚无波的洞庭湖看起来就像一条宽宽的河道一样,失去了湖泊原本的样貌。

为什么近年来洞庭湖会萎缩那么多?

自然界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整个过程,洞庭湖也不例外,在百川会湖的同时,洞庭湖也接纳了大量的泥沙。

唐宋以来,南方经济开始发展,这也就导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日益加剧,流入洞庭湖的泥沙也日渐增多。

日积月累之下,大量的泥沙使得湖床不断抬高,一开始会是湖面向外扩张,呈现假性的巅峰,事实上从这儿开始就已经是湖泊走下坡路了。

相比于其他湖泊来说,洞庭湖的泥沙淤积尤为严重,多条湖泊流入洞庭湖,但只有一个对外流出口。河流带来的泥沙或者洪水泛滥导致的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洞庭湖底。

由相关数据显示,长江和四条水系每年流入洞庭湖的泥沙达到了1.3亿m³,但是从城陵矶口向外输出的泥沙才只不过占了其中1/4,这导致洞庭湖内每年都要沉积1亿m³左右的泥沙,比鄱阳湖多了十几倍。

近几十年间,泥沙淤积的后果得以显现,三峡大坝的建成使得入湖水量减少,也导致湖水对于泥沙的冲击能力减弱,最终洞庭湖开始向南向东侵蚀,基本失去了调蓄功能。

除了泥沙沉积之外,洞庭湖区域的围湖造田也是洞庭湖面积急速削减的主要原因。

从唐宋以来,南方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洞庭湖流域周边人口剧增,人多地少的矛盾冲突日益显现,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当地居民只能向湖泊索要良田,耕地。

从明代起一直到20世纪末,洞庭湖周边的围湖造田活动从未中断,洞庭湖周边甚至有个县的主体。都是通过围湖造田得到的。

明朝开始,洞庭湖,鄱阳湖两地成为了天下粮仓,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这与当地的围湖造田活动是分不开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开始兴起,洞庭湖大面积萎缩后引发了严重的后果,也让相关政府和人们认识到了围湖造田所带来的危害,开始对洞庭湖进行了治理,围湖造田现象才得以杜绝。

洞庭湖还能回到原来的状态吗?该怎么做?

当前再现“八百里洞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存在很多难点和矛盾,未来并不排除洞庭湖消失的可能性。

首先,洞庭湖内部泥沙淤积严重,人工清淤工程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展开的。一方面,清淤工程所增加的库容相当于整个洞庭湖来说微不足道。另一方面,清淤工程还非常容易破坏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和周边河道形成的固有格局,容易引发灾难。

其次,洞庭湖周边的城镇已经实现了快速发展,如果退耕还湖,那么势必就需要开展移民工程。据数据统计,洞庭湖周边平原居住了近千万人,想要移民何其困难。

最后,洞庭湖平原作为我国排名前列的粮食生产基地,当前乃至未来仍然承担着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想要大面积清退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洞庭湖作为长江沿岸的一颗明珠,自然需要我们对其进行保护,那么如何平衡洞庭湖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值得去思考。

想要恢复800里洞庭,已不太可能实现,但改善洞庭湖的生态环境还是能够做到的。当前湖南省各界对于洞庭湖建设主要形成了四种对策。

第一,在洞庭湖流域建立水利枢纽工程,这一方案已经上报给中央有关部门。第二,挖掘人工通道,迫使西洞庭湖澧水下游实现与长江互通,增加湖泊自身的清淤能力。

第三,对于鄱阳湖流域的河道湖底进行清淤,首先从长沙至岳阳的湘江河道开始,通过这种方式扩大洞庭湖的蓄水量。第四,彻底进行退田还湖工程,将洞庭湖水域面积扩大至4000平方公里以上。

在其中,笔者认为这一方法是最有效的,不仅能够恢复洞庭湖的浩浩荡荡,解决湖水生态危机,还能够与周边城镇相结合,共筑中国梦。

如何实现退耕还湖?

实现洞庭湖的面积扩大化呢,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将大通湖内部的两个垸区打通形成一个面积达到1400平方公里的蓄水湖,这样能够使整个洞庭湖面积扩大到4000平方公里以上,增强自身的蓄水调节功能。

相信随着未来技术的发展和生态环保理念的进步,洞庭湖流域能够发展成湖镇和谐的美好生活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鄱阳湖   长江流域   洞庭湖   云梦   武功   长江   泥沙   河道   湖泊   时期   面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