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乡起义成功后,陈胜为何要除掉吴广,司马迁道出了其中的真相

前言

正值炎炎夏日,秦二世仍在深宫赵氏怀中沉睡,这场燎原大火已悄然点燃。陈胜、吴广二人或许从未想过,一个临时起意的农民义军,竟能牵动天下苍生的心。

然而内忧外患环生,起义注定风雨飘摇。陈胜扼杀盟友吴广,更是生生断送了农民军队的希望。那么,吴广之死究竟是历史的必然,亦或仅仅源于陈胜的人为错误?

一切源于泽乡烈火燃起

当年7月的大泽乡,轰然作乱的农民义军似乎预示着帝国命运的改写。阳城农民陈胜与好友、邻里吴广正是这场起义的先锋领袖。起初不过区区九百人,却在几月间壮大数万。陈胜自立为王,分封吴广等人。一时间,仿佛秦朝已是风雨飘摇。

当初,陈胜与吴广两人一同前往边疆护卫,本无半分叛逆之心。他们都是秦朝忠心耿耿的壮丁,奉命前去履行本分。然而途中遭逢暴雨,行军一度受阻。二人心知迟到必遭严惩,立时陷入两难境地。面对军法处决的威胁,他们终究还是选择了反抗。

细想之下,此次起义的成功实属机缘巧合。陈胜与吴广皆是受命护卫边疆的秦朝壮丁。本不应与当权者为敌。只因途中遇雨延误行程,生怕一到任面临军法处决,二人才不得不与部下翻脸造反。可以说,吴广与陈胜同甘共苦、生死相依,此前真心向朝廷效忠。

然而一朝为寇,终身为寇。起初并无谋反之心的陈胜和吴广,一旦走上反叛之路,便再也无法回头。面对秦军的追击,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孤注一掷,率领手下士兵奋起反抗。正因起事仓促,起义军起初武器匮乏、士气低迷。本不足为患。

可偏偏秦朝逼迫民众太甚,苦难积压过深,百姓心怀不满。故一朝有了导火索,燎原怒火迅速漫天蔽日、席卷四方。没人再信任这个腐朽暴政,陈胜的农民起义军壮大为数万之众,压倒性军势让秦廷为之色变。

秦朝政府无疑是暴虐无道的。秦始皝登基后,力主推行严苛法治,不惜血本迫害人民,导致民不聊生。其子秦二世又总沉溺酒色,政事废弛。朝中奸臣当道,百姓没药可救。可以说,陈胜和吴广只是顺应了民心所向,推波助澜地引爆了全国范围的起义浪潮。

他们并非蓄意造反,却成了群情激愤的导火索。两人起初并不觉得自己能推翻帝国统治,只是想死一搏,为自己和家人争取生路。偏偏这点火花引爆了积怨已深的民心,竟让农民起义军壮大到足以威胁中央的程度。然而,他们终究还是政治素人。内忧外患环生之下,能否掌控这场运动的走向,仍是未知之数。

吴广死于权力之争

当起义一时成功,陈胜自立为王,分封重臣。面对壮大的军队和横扫一切的势头,或许陈胜也暗自期盼,自己能真正取代腐败朝廷,一统天下治理百姓。

然而权力使人盲目。陈胜犯下了第一个致命错误,选择留居苑首坐镇指挥。相较于深入民众、视察前线的吴广,陈胜的威望立刻受损。更要命的是,这带来了二人之间微妙的心理裂隙。

陈胜素来心高气傲,他自立为王,便梦想着能一统天下,称王称霸。然而军队的忠心和向心力,却依赖于深入民众、与士兵并肩作战的吴广。吴广从小就是一个热血沸腾、行动果断的人。他为人豪爽大度,深受部下爱戴。每每视察军营,必受士兵夹道欢迎。

相比之下,陈胜只是个权力欲旺盛而政治头脑简单的普通农民。他留在后方坐享其成、指手画脚,难以获得军心。很快,吴广便成为军队的实际领袖人物。这让本就心高气傲的陈胜心生忌惮,担心权力旁落。

吴广素来威信高,深入前线为士卒鼓舞士气。起义前曾与陈胜结为异姓兄弟,起誓共同翻转乾坤。可如今富贵在即,陈胜却不再信任这位宿怨已深的好友。尤其吴广在前线受欢迎一事,无疑让陈胜敲响了政权危险的警钟。他意识到,自己的地位正面临来自吴广的严重威胁。这让陈胜陷入了极度的狐疑和妒忌之中。

"不宜妄自尊大,不宜高枕无忧......"可惜功高震主的命运注定难逃。就在起义军欲攻下咸阳的关键时刻,陈胜不同意吴广的作战方案。二人意见相左,加上心结难解,陈胜终于忍无可忍,暗中指使心腹田臧杀死了吴广。吴广一死,西路主力顿失先锋,起义军一下子群龙无首。

吴广之死,断送起义胜算

吴广死后,起义军已然风雨飘摇、四分五裂。新任统领田臧不仅士气低迷,也难以有效统帅诸路大军。这场起义就此失去了最具领袖魅力和号召力的吴广。可以预见,这将让士气和组织度遭到毁灭性打击。

果然,秦将章邯立即抓住了这一机遇。他见起义军已成株连草,立时发动攻势,很快击溃了新统领田臧的西路军。田臧亦自刎殉国。西路大军的溃败,无疑是起义的致命一击。

章邯得胜後,更率大军扫荡各地起义军。其他路军也蓦然失去斗志,四散奔逃。起义军至此已经名存实亡,很快便在秦军的追击下覆灭。

从这一点看,吴广的死确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起义的最终失败。如果吴广仍在,章邯恐怕也难以打败西路军;整个起义军仍能保持高昂的士气和统一的步调,也不会出现溃不成军的局面。爱憎分明、嫉妒控制了陈胜的心智。他断送了最值得信任的战友。这无异于亲手终结了起义的胜算,也埋葬了自己的政权梦。

那么,如果吴广未死,起义能否成功呢?亦或这一切都是历史的必然?总的看来,就算吴广还在,陈胜也终究难逃失败的命运。毕竟通过短期军事冲突推翻整个政权,终究过于艰难。

但吴广恐怕能大幅提高起义军的战力,至少能与章邯周旋较长时间;为刘邦、项羽等后来者争取更多反秦机会。如果与彼时的其他势力会师,并肩作战,也不无成功机会。所以说吴广之死虽非必然,但也很大程度上压垮了陈胜起义脆弱的骆驼。

更何况,就算陈胜起义成功,他和吴广这种出身低微的农民,恐怕也无法与武装到牙齿的诸侯残余势力抗衡太久。到最后,陈胜也难逃被其他豪强夺权的命运。所以说,纵观整个秦末乱世,吴广之死固然扼杀了陈胜起义,但对大势来说也不过微末之举罢了。

结语

纵观整个起义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除去吴广之死导致起义军丧失士气和向心力这一致命打击;陈胜的内忧外患也很大程度注定了失败的最终命运。毕竟这只是底层平民的一次义举,既无周详计划,也无外援相助。就算吴广还在,恐怕成功机会也寥寥。

但是,这短暂烈火却带动了整个民变的序幕。陈胜、吴广起兵或许只是历史和民意的一次迸发。但是这刹那的烈火,却道出了帝国压迫的本质。

它唤醒和汇集了百姓的力量,推动了整个王朝的崩塌。纵使起义最终以失败收场,可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伟大事业。如今看来,秦帝国的覆灭已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大时代变局。而农民起义军无疑是推动历史车轮的催化剂之一。

然则这不可避免的小的命运和大的历史的必然,终究是被陈胜的人为因素所扭转和影响了。他扼杀了最大的战力,草率断送了事业。最后,也断送了自己短暂辉煌的一生。然而,他的作为却丝毫未能扭转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只是其自身悲剧的一个注脚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战力   起义军   内忧外患   秦朝   风雨飘摇   帝国   士气   真相   命运   农民   历史   陈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