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 - 戴荣里:过年想着回家

编者按:年味渐浓催人归,故乡召唤游子,小家期待团聚,在中国人心里,走过再多的路,最喜欢的还是回家的路。今起请看一组《回家过年》。

我很小就离开了家乡,故乡就成了一个心中牵挂的坐标原点。无论你在外漂泊多久,故乡还是儿时感到的亲切。年,把一切汇拢过来。就亲情而言,一入冬天,农闲时节,亲戚们会频繁走动起来,邻居们也会互相串门,冬阳酝酿着过年的味道。冬天又是娶亲的季节,喇叭一吹,又有新娘嫁入老村。临近年关,集市上开始噼里啪啦地响起炮仗声,焦灼里藏着愉快,令人向往过年时弥漫的火药气息,这才是过年的模样啊!

沂蒙山区小山村的过年,年味十足。少时家穷,能买起猪头的家庭不算很多。有年春节,在铁路工程队工作的父亲咬咬牙,买了一个小猪头,烀猪头肉的香气飘在庭院,麻雀跳跃着,比平时欢快了许多。猪头肉放到瓷盆里,成为冬日里就餐的佳肴,是童年难忘的记忆。

故乡是亲情的浓缩地,过年加重了这种仪式感。

游子的求生,充满了各种不确定。闪闪烁烁这些年,故乡渐行渐远。父母在时,几乎每年回家过年。过年是重温亲情、再忆年节的过程。年,会留下亲人的亲切交流,人人会有不同的情思。父亲会回忆起他的父亲,母亲会回忆起她的母亲,大爷和姑姑们,则会回忆起少时过年的趣事。亲人好像多了起来,好话也会多起来。小孩儿们会盼着多挣些压岁钱,磕头的礼数就要提前温习。如何先作揖,是先跪左腿还是右腿,然后恭恭敬敬地磕上几个响头,长者会满意地喊一声:不要磕了。更有慈祥的长者,跑过来把孩子扶起。暖融融的气氛,想想都有代入感。

戴家是乡村里的大姓。每年,磕头的队伍从前排到后,除夕一早,天还黑着,孩子们就敲开一家家门去磕头,一直会磕到中午。长者会往你口袋里塞糖果、花生和瓜子,有时还会让你同喝两盅。等磕完头回家转时,早已醉意连连,口袋满满。心里自然也装满了快乐,走路也泄出三摇四晃的霸气。家乡磕头的仪式,保留到现在,让农村的年味得以流传。我喜欢家乡的这一传统。即使老哥俩不和,过年孩子们一上门磕头,两家也会尽释前嫌。年是乡村伦理发生作用最重要的关坎。年那边是狭隘,是抱怨,是糟糕;年这边是宽容,是大度,是美好。年一过,预示着春天已来,一切会美好起来。

漂泊的人离家乡越来越远,感知的年味越来越少。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迁徙,年味就像城市禁放的炮竹声一样稀少起来。成家后,有几年颇犯踌躇。回家过节与工作,亲情与寒冷,赶车与安逸,脑海里总要滋生很多筹划,在纠结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怅惘的春节。先是父亲离世,后是母亲走了。家乡的老院子里长满荒草,我惧怕回家。爹娘一走,故乡一下子遥远很多。我是家中老大,弟、妹各自成家,住在弟弟妹妹家里过年,少了跟父母在一起的妥帖;若住在宾馆里,则更没有过年的亲情;回故乡,那荒芜的老宅则让我徒生伤感。

大妹看透了我的心思,帮我重新翻盖好了老屋,院里只留下那棵见证我成长的老榆树。只是,今年春节前还没有修缮好门窗,暂时无法回去过节。我计划着,等明年房子彻底修好了,则要好好准备准备。

一入腊月,我会把几箱图书邮寄回去,专门矗立在一个靠南的书房里,让阳光洒满屋子;也会提前烀好一个大猪头,放到瓷盆里享用;更会提前温习好怎么去给长辈们磕头。我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豪饮,也不能像松鼠一样地爬树了。少小离家老大回,那些能塞给我红包的长辈,怕也屈指可数了。回家过年,那是多好的感觉啊!(戴荣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沂蒙山区   少时   长者   游子   猪头   故乡   亲情   家乡   父亲   母亲   戴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