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日本GDP是我国的7.5倍,人均是我国的72倍,现在差距如何?

| 文渊的历史书

编辑 |文渊的历史书

前言

同样是金砖国家,30年前,日本不管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都要比我国高出很多

就比如在1995年的时候,日本的GDP是我国的7.5倍人均GDP更是我国的72倍之多,在当时两国经济实力可谓是存在着天壤之别。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时间来到了2024年,中日两国的差距又有多大呢?

1995年的中日经济

1995年,是日本经济发展历史上的辉煌时刻。

这一年,日本GDP总量高达5.45万亿美元,创造了日本经济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也是在这一年,日本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7.9%,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更令世人惊叹的是,1995年日本GDP占美国经济总量的比重高达71.3%。

除了战后初期外,这在日本历史上可是最高的一次。

而在这一时期,日本的制造业竞争力极强。

它不仅在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汽车等行业占据优势,在钢铁、造船等基础性重工业也处于领先地位。

在这一时期“日本制造”也成了世界公认的高质量的代名词。

其实早在80年代,随着日元的升值,日本企业和产品就已经逐渐开始充斥全球每个角落。

日本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化而又保持高速增长的非西方国家。

在其经济高峰时期,日本的地价和股市更是一度都达到了看不见顶的状态。

而日本也因此成为全球经济的“灯塔”和典范。

虽然泡沫经济崩溃给日本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但总体上1995年仍是日本经济实力最强盛的代表年份。

与日本的飞黄腾达相比,80年代的中国仍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伊始,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工业化程度很低,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

其中改革开放之时(1978年),我国的GDP只占日本的22%,不足日本的1/5,是美国的1/16。

虽然八九十年代我国经济起飞,但增长主要依靠原始资本积累,中国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当时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高速公路、铁路、电力等基础产业规模都很小。

而且当时我国的消费水平也很低,大多数人口收入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以从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来看,1995年时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巨大差距。

其中我国的GDP为7345亿美元而日本已经达到5.45万亿美元,这一年,日本GDP是中国的7.5倍。

从人均GDP来看的话,日本每人平均创造的GDP为4.42万美元,中国每人只创造604美元相差72倍左右。

由此可见,我国1995年的经济实力与日本相比可谓存在着将近一个时代的差距。

1995年后中日经济变化轨迹

但1995年后,日本经济增速开始放缓,进入了长达20多年的停滞时期。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其中关键因素还要属泡沫经济的崩溃。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过热和泡沫积累逐渐明显。

股市、地价双双天量,形成严重的虚胀。

1985年日本广场协议又大幅提升了日元汇率,一定程度上刺破了泡沫(广场协议是美国对日本的“捧杀”)。

但泡沫并未即刻破灭,日本经济仍处于高速增长期。

直到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终于迎来决定性的崩溃。

日本经济增速骤减,开始进入零增长时代

股市、地价双双暴跌,巨额债务积累,大量银行陷入困境。

日本政府被迫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来应对经济下滑,但很显然,没有什么效果。

90年代整个十年,日本GDP年均增速只有1%左右,大大低于80年代的4%左右的高增长。

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沦落到增速仅次于津巴布韦的状况,可以说是滑铁卢式的惨败。

这场灾难性的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和随之而来的“失去的十年”。

泡沫破灭之后的深度调整迫使日本政府在财政和货币政策上都采取强力的刺激政策来化解危机。

日本央行将利率降至0,并大量购买国债来将市场流动性灌输到实体经济之中。

但这些刺激政策收效甚微,日本经济增速在90年代一直没有明显改善。

泡沫经济崩溃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日本经济,并持续到21世纪。

同时,日本社会进入老龄化时代,生育率大幅下降,人口出现负增长。

就连改善生育环境、提高生育意愿的政策都未改变日本人口的负增长态势。

少子化导致的人口负增长进一步制约了经济增长的潜力。

日本内需市场发育早,早已趋近饱和,大量平稳的内需无法带来经济的动力。

面临韩国、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挑战,日本在全球市场份额被压缩。

出口市场份额缩小的同时,日本国内市场增长乏力,这种国内外双重空间压缩严重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导致的供给端不足,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导致的需求端不足。

这些共同导致日本经济举步维艰,难以摆脱停滞和缺乏动力的状态。

人口结构和规模的双重压力成为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

此外,日本虽然在电子、汽车等传统制造业领域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基础。

但是日本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创新不足,日本错过了互联网时代的红利期。

所以日本虽然在硬件制造业方面积累了深厚基础,但在软件和互联网服务领域则明显落后。

而且日本高精尖的硬件制造无法在互联网时代释放红利,也无法带动经济实现产业升级。

创新不足导致日本产品附加值不高,过早进入收入中等陷阱

在新科技和新兴产业领域,日本没有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日本的研发投入和产学研结合不足。

而且日本保守和墨守成规的文化也不利于激发创新活力。

所以日本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进入21世纪后,日本政府试图通过货币宽松、财政刺激等手段拉动经济,取得一定效果,但未能根本扭转长期缓慢增长的局面。

所以此后20多年间,日本经济增速持续低迷,呈现停滞状态。

与日本经济的低迷相比,同一时期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

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的十年间,我国经济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创造了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

一直到2010年,我国GDP总量更是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23年,我国GDP达到17.89万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近24倍。

反观日本,2023年的GDP虽然没有公布,但根据报道以及IMF预测显示,日本极有可能被德国超越,连第三的位置都保不了了。

而我国经济持续腾飞的原因主要有:

巨大的人口红利、高水平的制造业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持续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庞大的内需市场等。

这些因素使中国经济取得了长期快速增长。

而且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还制定了积极的发展战略,坚持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同时,中国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培育市场经济,带动生产力快速增长。

进入21世纪,中国加快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内需,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高端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一系列利好因素使中国经济持续保持较高增速,实现经济总量大幅提升。

当前中日经济结构比较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已经比较完整,拥有从农业到工业及服务业全面的产业体系。

其中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比约26%,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服务业占GDP的54%,拉动内需增长。

农业产值占比下降至7%左右,但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见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强劲的内需,而不再过度依赖出口。

巨大的中国消费市场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为经济提供了稳定的内需支撑。

相比之下,当前日本经济结构比较失衡,服务业过分发达而制造业萎缩。

日本第三产业占GDP的75%,而第二产业仅占总量的25%左右。

日本工业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下降,无法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同时日本经济过于依赖出口,对外依存度很高。

而且日本国内市场规模有限,消费呈衰退状态。

外需不足使得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国内需求不振。

所以从中日两国经济结构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结构比较合理,更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结语

1995年时,中日经济总量相差7.5倍,人均相差72倍。

但三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陷入长期停滞。

两国经济实力发生逆转,中国正在向发达国家水平靠拢,我们也彻底将日本甩在了身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日本   泡沫经济   内需   中国   日本经济   中日   制造业   差距   年代   我国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