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箭是什么感受?桂海潮回校讲授“飞天第一课”

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1月24日,在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地球85天后,中国航天员、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北航宇航学院教授桂海潮回到了学校,与师生交流。他分享了在北航的求学和成长经历,以及在执行任务期间的点点滴滴,重点介绍了他的在轨生活。桂海潮深情寄语学生,要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永葆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梦想。

“作为中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能在太空中做科研实验,我感到特别幸运、开心和自豪。”桂海潮说,在轨驻留154天,3名航天员紧密配合,进行了1次出舱活动和中国空间站第4次太空授课活动,配合完成空间站多次货物出舱任务。随后,他重点介绍了在轨期间开展的科学实验、空间站管理与运行、健康监测、日常生活和记录、科普教育活动等相关工作。

在讲到太空授课背后的故事时,桂海潮透露,“球形火焰实验”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在舱内开放空间中演示燃烧实验。舱内风速较高,会直接影响实验效果。为了降低风速,乘组经过观察思考,反复摸索尝试,提出了对舱内出风口进行封堵导流的方案,充分发挥创造力,就地取材制作工具,最终取得了最佳的微重力球形火焰演示效果,“授课中大家看到的,实际上已经是我们在空间站中的第9次点火实验,也是演示效果最好的一次。”

火箭升空时,桂海潮情不自禁说:“坐火箭,太爽了!”交流会现场,他回忆,当时一点都不紧张,非常专注,一方面是执行程序,一方面也是感受体会飞行过程,“我感到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失重,我感到自己的后背有一股厚重的力量,稳稳地托着自己的身体挣脱引力、拔地而起。我深刻感受到,那一刻,是祖国托举我飞天!”

他表示,能够圆满完成任务,源于党和人民的培养,源于全体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他感谢母校的培养,是以空天报国为内核的北航精神一路深深影响着他,也是因为学校,让他在毕业后能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有了教书育人的平台,获得了参选航天员的宝贵机会。“未来,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能把在训练期间和执行任务期间的收获和体会、所学所思的经历和经验融入到科学研究和课程教学当中,同时把我对‘载人航天精神’的理解传递给学生,努力为祖国培养更多空天报国、科技报国的人才。”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何蕊

编辑 匡峰

流程编辑 刘伟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飞天   载荷   航天员   球形   风速   北航   空间站   中国   太空   演示   火箭   效果   桂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