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继位后,未参与“九子夺嫡”的最小几位弟弟的人生如何?

要说康熙的些这小阿哥,可比他们的那些老谋深算的哥哥逊多了,他们其中不是懒惰就是不爱上进,反正稀里糊涂的过完一生,也算美哉了!

在雍正继位之初,这些皇子年纪最大的老十八胤祄若活着也只有二十出头,年纪最小的老二十四胤祕刚7岁。

要说和那些老谋深算的哥哥相比,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可没有竞争力、没有威胁,人生如何?

而这些小皇子就能安心当一辈子富贵王爷吗?非常难,首先,比如老十八胤祄和老十九胤禝就没那福气。

先天命好,后天命薄的哥俩

先天命好,是因为他们的母亲王都很受康熙的宠爱。

老十八胤祄的母亲,也就是老十五、老十六的母亲王氏。而老十九胤禝的母亲高氏,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高氏也是汉家女子,但她仅用4年时间,就为康熙生下了皇十九子胤禝、皇十九女和皇二十子胤祎。

甚至老十九刚一出生就被安排“序齿”,从而进入了康熙的皇子排行中,侧面也可以看出高氏的受宠程度。

只可惜先天命好,架不住后天命薄。老十八和老十九这两位小皇子,命短,都早早夭折了。老十九胤禝在康熙四十三年夭折了,年仅3岁。

老十八胤祄呢?也没强到哪儿去,在康熙四十七年,年仅8岁就染病去世了。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老十八胤祄的死,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康熙朝“九子夺嫡”的发展进程。

因为胤祄当年是被康熙领着去参加木兰围猎时,在塞外染病而逝世的。当时同行的还有太子胤礽,只不过胤礽对小胤祄的病情非常冷漠,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毕竟这兄弟俩差了27岁,平常没有什么交集,没感情也很正常。

可作为父亲,康熙肯定觉得这个哥哥太过于冷漠了,所以非常生气,狠狠地训斥了胤礽一顿。在这之后,太子胤礽的行为变得鬼鬼祟祟,夜间偷窥康熙帐篷,康熙怀疑胤礽可能要谋逆。最终,康熙在老十八胤祄去世当天,临时起意宣布了废除胤礽太子之位的决定。

由此才出现了后来一系列夺嫡事件,比如老大胤禔的“蠢猪发言”,老九和老十四的“难说逼宫”,还有老八的“满朝拥戴”,以及老四的“渔翁得利”。

老十八胤祄虽没有直接参与夺嫡,但他的死,却成了宫廷动荡的最初源头。

这就是老十八和老十九,两位早早夭折的皇子。

懒惰的弟弟老二十胤祎

如果说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是康熙的儿子中最勤奋的,那么老二十胤祎就是康熙的儿子中最懒的。

胤祎出生于康熙四十五年,老四继位时,胤祎17岁。因为为人又懒又笨,还不爱学习,因此在康熙朝,胤祎没有留下过任何值得称道的记载。

雍正最初对允祎还是非常不错的,21岁封了贝子,25岁封了贝勒。能力不行,就白养着,反正是弟弟,也不差这点俸禄。

不过最后他还是惹毛了雍正,因为他实在太懒。雍正十一年,雍正第一次给允祎布置任务,派他去盛京祭祖。结果允祎出了京城,刚到通州,就说他病了,要回京。雍正只能让他回来了。

雍正十二年,雍正又派允祎去盛京祭祖,结果允祎故技重施,这次还没到通州呢,连家门口他都不想出了。

这一下,真把雍正给气到了。这是什么弟弟呀?

老十七允礼,身体一直清弱,但雍正真的需要他时,让他去西藏去西藏,从来不犹豫、推脱;老十三允祥临去世前一年,瘸着腿,还要为了帝陵的建造翻山越岭、勘察地形,雍正拦都拦不住。

好你个老二十允祎,30岁不到,让你去趟盛京,祭祖磕头即可,你都称病懒得去?

于是,雍正直接把允祎连降三级,从贝勒降成了辅国公。

乾隆继位后就更有意思了。乾隆跟允祎说:皇叔啊,我爹活着的时候,派您去陵地祭祖,您就是不去,如今我爹去世了,您这个当弟弟的,就直接去给大哥守陵吧,有病搁哪儿养不是养。

于是,老二十允祎在清西陵默默无闻地看坟看了18年,最后因病去世,终年50岁。

他的一生在历史中都是毫无存在感的。其实允祎但凡能勤快一点,都不至于落得这么个下场。一辈子活了个“懒”字,什么都没有还想躺平,自己没享什么福,还落得一地鸡毛。

文艺傍身保平安的老二十一胤禧

和老二十比起来,老二十一胤禧的技能库就要丰富多了。

胤禧出生于康熙五十年。他的母亲陈氏也是来自江南的汉族女子,所以陈氏哪怕生了胤禧这个皇子,也没能在康熙朝得到任何册封。所以胤禧从小就没想过参与政事,因此一心投入习武、射箭、吟诗作画上去了,而且这些技能水平都很高。

康熙晚年间曾给弘历找过两位武术师父,一位是老十六胤禄,教弘历打枪;另一位就是老二十一胤禧,教弘历射箭。

不仅武艺高强,老二十一在绘画方面也很卓越。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老二十一可以说是当时清朝宗室的艺术门面了,所以老十三和宝亲王弘历都特别偏爱他。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老二十一未来的人生会是多么顺利。

康熙去世时,老二十一才12岁,自然不会被安排什么职务。可等到雍正八年,老二十一20岁,老十三允祥因病过世了。雍正伤心不已,在回忆自己十三弟的遗愿时,一下就又把老二十一给想起来了。这边丧礼刚结束,雍正就下旨将允禧封贝勒。

没多久,雍正转头就又把宗人府、御书处、粘杆处、镶红旗满洲都统等一系列职务都给允禧安排上了。这些职务基本虽没什么活,但地位不低。允禧的政治存在感忽然就空前膨胀了。

且除了雍正的恩赏之外,允禧自己也非常会做人。

允禧和弘历是同一年生人,两个人的成长轨迹是同步的,说是叔侄、师徒,其实更像兄弟。允禧可能挺了解自己这个侄子的爱好,总是能拍马屁于无形。

比如允禧擅长绘画,经常挥毫泼墨完了之后就去找弘历说,好侄子啊,叔叔最近又画了一幅画,虽说画得还行,但总觉得还不够完美,还缺首诗,可叔叔写诗的水平一般,要是好侄子能给叔叔的这幅画题一首诗,那可就太棒了!

弘历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一拍胸脯就一口一个“没问题”。其中,弘历为允禧题的诗作了诗。

后来,乾隆继位,允禧就被为正黄旗汉军都统,没多久,又被乾隆为封为“多罗慎郡王”。

《甄嬛传》中的允禧也是一个人间清醒的王爷,而且多才多艺,又远离是非,所以雍正乾隆都重用他。

值得一提的是,在剧中允禧和甄玉娆也是羡煞旁人的一对,在甄嬛和果郡王生离死别的对比下,允禧和甄玉娆才是真正赢家。当然这只是剧情。

除了自幼喜好吟诗作画,允禧还四处结交文人雅士,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允禧与他的关系非常密切。有趣的是,郑板桥人生中的第一个入职工作调动,就是允禧出面给办的。

郑板桥是乾隆元年的进士,但当时僧多粥少,郑板桥一直是候补身份,没能上任。

直到乾隆六年,允禧再遇见郑板桥,因仰慕已久他的才华,就主动请郑板桥吃了顿烧烤大餐,还亲自给郑板桥割肉。这俩人,那时一个是当朝王爷,一个是找不着工作的候补文人,身份可谓云泥之别。

因此,虽然能看得出允禧是真心喜欢自己,但郑板桥也确实是非常受宠若惊的,在这顿饭过后不久,吏部就下令,让郑板桥就任山东范县县令。

为什么允禧对郑板桥这么好呢?据说允禧15岁时,郑先生曾到京城游历,他们见过一面,当时他就很仰慕他,只是当时年纪小,帮不上什么忙,如今这都是举手之劳,算不得什么的。

自此,允禧和郑板桥一直互通书信,引为挚友。最终允禧以书画为伴度过了一生。只可惜乾隆二十三年,允禧突然染病去世,年仅48岁。而他的丧礼,是由老十六允禄办的。

老二十一这是有一技之长的,再加上他和乾隆的关系不错,一辈子还算有所成就。

两个平庸的弟弟

皇二十二子胤祜和皇二十三子胤祁这两人相对平庸,人生就平淡很多了。老二十二可能还好一点,在雍正朝,20岁封贝子,24岁封贝勒,但终究没承担过什么要紧的事务。

等乾隆继位后,没过几年,乾隆就直接安排老二十二去清东陵给康熙看坟了。后来意外染病去世,终年34岁。

在老二十二的丧礼上,带头吊孝的是老十二允祹,居中主持的是老十六允禄。这也算他们老哥俩的“专业团队”联手送走的最后一位康熙朝阿哥了。

老二十三胤祁活得比老二十二还要平庸。在雍正朝别说贝勒,连贝子都没混上,只封了镇国公。

等到乾隆即位后,老二十三默默无闻,直到老二十二允祜病死后,清东陵没人管了,老二十三允祁才接班继续看坟,一看就是40多年。

他守陵之初才32岁,临终之时已经73岁了。允祁病逝于乾隆五十年。

如弟如子的老二十四胤祕

在胤祁之后,还有康熙“序齿”排行中最小的儿子,胤祕。胤祕出生于康熙五十五年,比弘历还要小5岁,他的童年可以说是悲喜交加的。

悲的是,胤祕7岁时父亲康熙去世,12岁时母亲陈氏去世,孩童时代就父母双亡了。

因祸得福的是,雍正对他这个弟弟允祕照顾有加,把他接到宫中,让他和弘历、弘昼一起读书上学。

叔侄三人始终形影不离,关系特别好。雍正相当于直接把允祕当儿子养了。典型的例子是,在雍正十一年,雍正把允祕、弘历、弘昼三个人肩并肩一起封为亲王。

纵使这个小弟弟没有功劳,但雍正还是视如己出,与儿子一起封他为亲王。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个精彩桥段。康熙崩逝时,在老八等人趁机混淆视听的时候,关键时刻替四爷仗义执言,雍正也记住了他们的这份情谊。所以之后,雍正除了老十三以外,允祕是他最疼爱的一个弟弟。

等乾隆一继位,更是给弘昼和允祕两人修亲王府,赏钱赏护卫。对二人照顾有加。

而弘昼和允祕两个人也都明白乾隆是什么人,于是他们俩每天都是晃里晃荡的,一副不问政事的样子。乾隆看着虽然心里满意,但皇家的体面也是要顾及的,于是,乾隆下旨让他这个小皇叔允祕好好学习读书。

这一年,允祕20岁,就这么被自己25岁的侄子乾隆挤对着读书学习去了。

允祕在乾隆朝还是顶着亲王的帽子晃里晃荡,虽然不上进,但在乾隆派任务时,倒是让他干啥就干啥。虽然偶尔犯错,不过也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有一次,允祕和弘昼本来正陪着乾隆吃饭,结果乾隆还在使劲儿吃呢,他俩提前把筷子一撂,表示吃完了,饱了。因此被乾隆呲了一顿。

可这种小错误,终究是无关痛痒的。最后允祕还是舒舒服服地活到了乾隆三十八年才染病过世,终年58岁。

乾隆亲自吊孝,送了自己这位小叔叔最后一程。

写到最后

其实,康熙这些最小的皇子,因为过于边缘,康熙晚年被“九子夺嫡”搅着筋疲力尽,对他们的教育也没那些哥哥抓的紧,与那些老谋深算的哥哥相比,他们都逊太多,在当时完全没有竞争力的,所以他们即使身处政治旋涡中的故事不多。

不过他们几人身上都颇有一些特点,哥哥雍正和侄子乾隆对他们还算不错,该养的该封的,一样都没少。毕竟对雍正而言,“兄弟”一词,是他一生中一处难以掩盖的痛点。



#看见人间百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雍正   贝勒   乾隆   弟弟   皇子   侄子   天命   康熙   最小   哥哥   母亲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