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合并泰州,南京合并扬州,常州合并无锡,南通合并盐城提议

江苏,这片擎天而立的东方巨龙,在长江下游静卧万年。苏州自古即“吴中第一繁华地”,也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最具全球知名度的园林城市。泰州是我国五大港口之一,素有“江苏门户”之称,与苏州隔江毗邻。南京为六朝古都,明清两代的京城。扬州三国时即已建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与南京隔江相望。常州自清朝已成为江苏工业重镇,火车北上必经此地。无锡是苏南重要城市,被联合国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南通是长三角的重要物流枢纽,盐城则靠海而立,临港而生,是双江口港重要组成部分。

一、苏州与泰州

地理位置契合,“一江两岸”

苏州与泰州两市隔江相望,彼此之间直线距离不超过50公里,属于很近的距离。在交通运输上,两市之间可通过多座大桥和两条隧道相连。这为两市之间人员、物资的快速流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苏州、泰州两市之间还拥有港口、货运站和机场等立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物理距离,促进了两市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渗透。

但更为重要的是,两市在长江流域发展和长三角城市群联动中的战略互补性。苏州可藉助港口枢纽地位和文化旅游软实力的影响力,带动下游苏南地区的整体崛起。而泰州则可以充分发挥其在长江流域和苏中苏北地区的区位交通枢纽优势,把苏州的辐射带动力传导到江苏中北部,实现更大范围的均衡协调发展。

所以,从空间的距离和结构来看,苏州与泰州完全具备合二为一的地理基础。两市的区位互补也将实现“一体两翼”的发展态势,成为新苏州崛起的双翼。

经济结构高度契合,“软硬结合”

苏州与泰州两市在产业结构上也具有高度互补性。苏州以轻工业见长,是我国轻工业产品出口重镇,生产各类纺织、机械、电子等轻工制成品;泰州则以重工业为先导,钢铁、化工产业实力雄厚,盛产板材、焦化产品等重工业母品。两市形成软硬结合的产业格局,软实力与硬实力并举并进,产业配套协作高度匹配。

此外,两市的现代物流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也均位列全国前茅。“苏泰港”和跨境电商物流园区已经打通互联互通,良好奠定两市战略合作的物质基础。两市还共同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这进一步充分利用两市在外贸出口和保税物流方面的优势。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

人文底蕴深厚,“文化成就伟大”

人才和文化是组成城市软实力的两大要素。苏州与泰州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资源优良的方面完全可以相提并论。

苏州有“吴中第一繁华地”的美誉,二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独特的苏式园林文化与美学思想。苏绣、苏漆等也享誉海内外。泰州茶文化深厚,龙井、碧螺春等名茶遍布大江南北。此外,泰州的白塔、简牍、方志等古迹也深受历史文化爱好者的青睐。两地都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历史故事。

而在人才储备方面,两市也都不乏高水平的高校与科研院所。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大学与泰州医学院、泰州教育学院并立不悖。两市科教体系全面配套,堪称人才济济的“双城记”。

二、南京与扬州

较之苏州与泰州,南京与扬州之间的历史渊源就更为深厚了。

两地千年名邦,南京北京

南京有着"六朝古都"的美誉,在中国历史上曾长期作为国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尤其是在明清两朝,"天下第一京"的地位无人能出其右。扬州也自汉朝已建市。三国时,曹操在此修建大运河;宋代时为两淮盐铁重镇。扬州古代水网密布,运河纵横其间,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南京与扬州之间隔江相望,扬州人自古有"望京师"之说。作为江苏首府,南京的影响力辐射全省。而扬州则历来是影响力仅次于南京的苏北重镇。两市之间的密切联系源远流长。南京开放促进了苏北城市群的火热崛起,而苏北地区的繁荣又成为了南京开放的生力军和坚实后盾。形成全面互利互惠的协同局面。

南京与扬州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源远流长,既有两地之间的水上交通联系,更有无数文人雅士的往来游历。扬州文学与繁华盛景,还有那些城市印记和美好回忆,也深深影响和激发了南京的崛起。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扬州则拥有瑰丽绚烂的园林文化底蕴。彼此交织的文脉与遗产,共为两市的这座文明长廊增光添彩。

两地经济互利共生,南强北富

当前南京与扬州两地在经济上的互补可谓登堂入室。南京的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健康产业已具有全球影响力,扬州的石化产业则以扬子江化工园区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是全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的重镇。

此外,南京还以先进装备制造业为引领,提出打造制造业名城,已初具规模。而扬州则依靠独具工商业优势的运河文化和茶文化,大力发展“互联网+生态+现代服务”的升级版产业新体系。南京与扬州两市在现代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更新上形成了天作之合的辅相呼应甚至融汇贯通之势。

南京与扬州经济之间的正向互动与良性竞争,对推动城市协调均衡发展也大有裨益。这也激励了两市再创辉煌的竞相奋进。

三、常州与无锡

常州与无锡两座城市,不仅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近,也是江苏经济版图上的“双子星”。

多元枢纽支撑双城崛起

常州与无锡两市几乎“连体同建”,既相距甚近又相辅相成。无锡以轨道交通为支撑,打造国家级铁路枢纽和城际铁路重点节点城市;常州则依托运河枢纽和港口枢纽的优势,建设内河国际物流经济中心。两市在立体化交通网络搭建方面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此外,无锡依托苏锡常镇村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圈崛起,而常州在苏北都市圈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城市,是“南京北上”战略的关键一环。两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居中承上作用也愈发凸显,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均衡发展的“双城轴心”。

产业高度互补,南强北富

常州与无锡两市的产业互补,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无锡以汽车工业为标杆产业,石化工业更居全国前列,这些高新基础产业为无锡经济高增长注入“硬核动力”;而常州则以著名的丝绸刺绣业为代表,轻纺工业名扬四海,为无锡的“硬实力”提供柔性支撑,使无锡经济两翼齐飞。

两市之间还有大量工业产品的上下游配套协作。无锡汽车工业配套零部件产业链向常州辐射带动,常州的纺织面料和机电设备业则满足无锡汽车工业的需求。两市形成合力,使区域内工业配套程度不断提升,更高层次的分工协作与协同创新应运而生。

四、南通与盐城

沿海的南通与临海的盐城,都是依山峙海、临港而立的港口城市。两市相距仅百公里,关系密切。

1.港运枢纽,

南通与盐城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依托优越的区位和广阔的腹地,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两市的港口枢纽优势显著,是区域内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和沿海物流枢纽,高度互为依存的战略合作伙伴。

南通港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拥有 14 个万吨级以上泊位。盐城则以大丰港为代表的海河港区,可停泊 30 万吨级以上巨轮,展望未来可拓宽至 50 万吨级以上。两大沿海港区共形成了承南启北的重要战略互补点,共同支撑长三角城市群腹地腹地发展。

2.产业互补,沿海双翼齐飞

南通与盐城在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中,产业互补性也愈加凸显。南通发挥临港优势,以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装备为重点,迅速崛起为国家级海洋船舶及相关产业基地。盐城也立足港口区位优势,依托海河现代产业园,建成了国家级铝加工产业基地。两市在沿海新兴产业布局上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

此外,双方也在深化交流合作,不断拓宽产业协同创新空间。如共建海河先进材料产业基地,联合打造物联网创新中心等,把两市在沿海现代产业发展中的优势深度融合,实现更广阔的地平线。

五、总结启示

无论是苏州与泰州,南京与扬州,还是无锡与常州,南通与盐城,这些城市之间都有非常高的匹配度,具备深度合作的潜力。不仅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密切,而且在区域发展格局中高度互为依存。两地之间经济产业深度融合,文化底蕴交相辉映,人文情怀互通共鸣,共谋发展大计。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粗浅的讨论与思考。要实现这些城市的进一步融合发展,还需要解决诸多问题,也需要社会各界积极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城市间的深度互动融合,将有力推动苏南和苏中苏北地区的均衡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盐城   泰州   南通   扬州   常州   无锡   苏州   南京   苏北   枢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