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孜明:中医药治乳腺增生研究进展

文/蒋孜明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纤维结缔组织、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以及乳腺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改变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又称为乳腺结构不良或乳腺增生症,是目前女性中最为常见的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疾病。

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女性,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女性的40%,占所有乳房疾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周期性疼痛或伴有乳乳腺增生房肿块,并随着患者月经周期或情绪的波动而呈现乳腺增生周期性的变化,且有潜在发展为乳腺癌的风险。

▲乳腺增生

目前激素为治疗乳腺增生的首选药物,但该治疗方案乳腺增生仅能够缓解或改善症状,无法达到对病灶深层的彻乳腺增生底治疗,治疗效果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乳腺增生治疗乳腺增生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近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病因和病机

乳腺增生属中医学“乳癖”的范畴。中医认为与乳房关系最密切的是肝、脾、肾三经,其次是冲任两脉。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脾胃相表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忧思郁怒,则肝失疏泄,脾脏受损,导致气滞痰凝血瘀,则出现乳房结块疼痛。

冲脉为血海,任脉主胞宫,二经循腹而行止胸中,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冲任二脉隶属于肝肾,冲任失调,痰气郁结,肝肾不足,阳虚痰湿内结,则出现乳房肿块疼痛,并随月经周期改变。

▲本文首发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本病病性属本虚标实,肝、脾、肾、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气滞、痰凝、血瘀为发病之标,病位在肝、脾、肾。

2、中医内治法

近年来,中医中药对乳癖的研究越来越多,治疗方式亦多种多样,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患者解除了病痛。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及冲任二脉紧密联系,内科治疗主要通过辨证论治,从肝治以疏肝理气为主,从肾治以补肾调冲任为主,从阴阳治则以活血通络、温阳散结为主。

2.1 疏肝理气法

清代高秉钧《疡科心得集》中记载:“由肝气不舒,郁积而成,若以为痰气郁结,非也,夫乳属阳明,乳中有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土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唯恐来克,伏而不扬,气不敢舒,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胃气不敢舒,而畏惧之色现,不疼不赤,正见其畏惧也。治法不必治胃,但治肝而肿自消矣”。

▲《疡科心得集》

乳腺增生在临床上多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该症状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同时伴有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胸闷嗳气、胸胁胀满。治法以舒肝理气、通络止痛为主,以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代表方。杨立伟等对60例乳腺增生患者(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处方为柴胡10g、当归10g、赤芍15g、白术10g、川芎15g、香附10g、橘核30g、青皮10g、连翘15g、桃仁10g、夏枯草20g、金银花30g、甘草6g,并随症适当加减。

伴胸闷胁痛、大便不畅者加利气宽胸、润肠通便、散结消肿之瓜蒌、贝母;乳块坚硬者加通络搜风、散结消肿之穿山甲、王不留行;乳块肿胀、疼痛者加元胡、川楝子;舌质淡、有齿痕者加薏苡仁。对照组则采用抗生素等西药治疗。

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60例患者中,痊愈15例,有效52例,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

2.2 调补冲任法

《圣济总录》中记载“妇人以冲任为本”,认为冲任失调是导致乳腺增生的根本原因。冲任之脉隶属于肝肾,肾为先天之本,女子以肝为先天,若肝肾失调则会导致冲任失调,累及胞宫而发为此病。冲任血海之充盈与脾肾有关,冲任之疏泄主于肝,故通过调补肝肾阴阳即可实现调和冲任。

乳腺增生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常伴有月经不调、经量减少、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等症状。治法以补益肝肾,调摄冲任为主。

李晓彤等采用疏肝补肾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处方:柴胡10g、杭芍15g、当归15g、炙香附15g、穿山甲10g、浙贝母15g、夏枯草15g、蒲公英15g、仙茅15g、淫羊藿10g、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天冬10g、生麦芽30g。该方具有疏肝理气,补肾散结之功效。

▲《圣济总录》

随症加减,两胁痛甚者加川楝子、青皮、元胡;肿块明显、坚硬不消者加三棱、莪术;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血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肾阳虚明显者加鹿角胶、巴戟天;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该研究结果显示,疏肝补肾散结汤治疗总有效率较高(96.70%)。说明疏肝补肾散结汤对乳腺增生的疗效较佳。

此外,崔洪海等使用补肾疏肝活血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处方:熟地黄30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菟丝子10g、白术10g、茯苓15g、当归15g、郁金10g、柴胡10g、香附10g、穿山甲3g、夏枯草30g、山慈菇10g、三棱10g、莪术10g、海藻10g、昆布10g、浙贝母10g、生牡蛎20g。

方中以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补肾填精调补冲任;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理气止痛;茯苓、白术健脾祛湿、消痰浊;当归补血调经;海藻、昆布、半夏化痰消瘿;浙贝母消痰散结;三棱、莪术行气、破血、祛瘀。

全方共奏补肾调冲,疏肝活血,散结止痛之功效。研究表明,补肾疏肝活血散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赖海燕等认为肾虚贯穿于乳腺增生病程演变的全过程,补肾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该研究采用二仙汤加味(仙茅10g、淫羊藿10g、黄柏10g、知母10g、当归10g、巴戟天15g)治疗乳腺增生较维生素E及安宫黄体酮的疗效显著。方中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温补肾阳;知母、黄柏泻相火而坚肾阴;当归补血和血,温补与寒泻同施,壮阳与滋阴并举,温而不燥,寒而不滞,共奏调和阴阳之功效。

2.3 活血化瘀法

乳癖起病缓慢,病程长,中医有“久病入络”之说。肝气郁滞,气滞血行不畅,郁积在乳房,乳络不通,发为乳癖。

治疗上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为主。杨军研究表明,使用消癖汤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较佳,处方:丹参20g、穿山甲20g、延胡索20g、海蛤壳20g、月季花15g、青皮15g,佛手15g、姜黄15g、香附15g、露蜂房15g、猫爪草15g、生牡蛎50g。方中青皮、佛手、延胡索、香附疏肝解郁,理气行滞;海蛤壳、生牡蛎、穿山甲软坚散结;月季花、丹参活血通络。全方共奏疏肝行气、活血通络散结之功效。

▲化血化瘀法

田新民自拟疏肝活血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处方:柴胡10g、香附12g、丹参12g、郁金15g、当归12g、昆布12g、芍药12g、浙贝母12g、夏枯草18g、蒲公英20g、甘草6g。方中柴胡、郁金、香附疏肝解郁;丹参、当归活血化瘀;昆布、浙贝母化痰、软坚散结;蒲公英、夏枯草散结解毒。全方共奏疏肝活血、软坚散结之功效。

该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疏肝活血散结法治疗的总有效率(90.83%)明显高于乳癖消片治疗(71.25%)(P<0.05)。

2.4 化痰散结化瘀法

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水湿内停,运化失司化湿而致痰湿内生,痰湿阻络,脉络不通,阻滞气血运行,血行失畅,终致痰瘀互结壅结乳房而成肿块。

周柏林研究表明,逍遥贝萎散治疗痰瘀互结型乳腺增生的疗效显著。逍遥贝蒌散处方: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2g、郁金12g、白术12g、香附10g、瓜蒌15g、浙贝母10g、生牡蛎15g、赤芍12g、红花10g。

方中柴胡、白芍、香附、郁金疏肝理气;浙贝母、生牡蛎祛痰散结;白术健脾化湿,杜痰之源;红花、赤芍、当归活血行瘀,消肿止痛。全方共奏疏肝行气、化痰散结、化瘀止痛之功效。

3、中医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是中医疗法中的重要治疗方法。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药物敷贴法、针灸疗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推拿按摩等。

3.1 药物敷贴

药物敷贴是临床治疗乳腺增生最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具有疗效显著、无痛苦、患者顺应好等优势,深受临床医患的认可。药物敷贴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张氏医通》中就有使用卿鱼膏外敷治乳癖的记载。乳房位于患者的体表,局部敷贴药物治疗,药物可通过皮肤渗透直达病灶。

▲《张氏医通》

乳腺增生在临床上多以肿块、疼痛和肿胀等症状为主。而敷贴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的药物能起到消肿散结、通络止痛、活血祛瘀的作用。刘建设等研究表明,采用乳消散外用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显著。

乳消散处方:麻黄20g、细辛20g、肉桂40g、皂荚15g、姜半夏25g、制天南星25g、丁香40g、三棱20g、莪术20g、冰片4g。方中丁香、肉桂行气通络,散寒止痛;姜半夏温化寒痰,散结消肿止痛;天南星、皂荚祛痰,外用散结消肿;麻黄、细辛辛温行散,芳香透达,温通散寒。

三棱、莪术活血散结,消肿止痛;冰片芳香辛串,引诸药透皮入里,以奏温经止痛、化痰散结消肿之功。上药共研极细末,取30g装入棉质布袋中,每晚以温水清洗乳房后敷于乳房肿块处,晨起取下,3d换药1次。

3.2 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乳癖是中医传统方法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有文献记载采用针灸治疗乳腺增生。近代随着绿色疗法的盛行,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逐渐增多。

虽然医家治疗时选择的穴位不尽相同,但均以中医辨证为基础。中医将乳腺增生分为肝郁气滞型、肝肾不足、痰瘀互结三型。魏凌波等研究发现,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常用穴位包括膻中、乳根、屋翳、肝俞、期门、合谷、肩井、天宗、足三里、太冲,主要归经于胃经、肝经、膀胱经。

▲中医针灸

张智敏等采用针刺屋翳、合谷、期门、天宗、肩井、肝俞(均取双侧)及膻中穴治疗气郁型乳腺增生,偏肝肾阴虚者去肝俞、合谷,加肾俞、太溪;气血两虚者去肝俞、合谷,加脾俞、足三里。结果显示,临床治愈12例,显效30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0%。

3.3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至腧穴内,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而起到药效、穴效的双重作用。高宁等采用维生素B₂加生理盐水10mL进行穴位注射治疗乳腺增生,取双侧肝俞、天宗、肩井,每穴注射1mL,每月1次,避开月经期,连续注射3个月,并配以乳癖消片口服治疗,结果显示,乳癖消联合穴位注射的疗效优于单纯乳癖消片治疗。

3.4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应用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李润霞等运用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取主穴:(1)膻中、天宗、期门;(2)屋翳、肩井、肝俞。配穴:肝郁气滞加内关、行间;痰浊凝结加丰隆、脾俞;肝肾阴虚加肾俞、足三里。常规穴位埋线操作方法:2周施治1次,2次为1个疗程,每次取主穴1组,两组主穴交替使用,共治疗3个疗程。月经来潮时停止治疗,月经结束后继续治疗。结果显示:42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0%。

3.5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可起到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和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运用推拿按摩治疗乳腺增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中医推拿疗法

李碧瑶等选取背俞穴、内关、公孙、三阴交、阴陵泉、盏沟、足三里、擅中、屋黔、乳根、章门、极泉、手三里、太溪、阿是穴,采用揉法、点法、按法、摩法、擦法、提拿法、提颤法、捻揉法、按揉法、振腹法治疗乳腺增生,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2.90%。

4、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是一种可行有效的乳腺增生治疗方法,能做到对中药和西药的扬长避短,对乳腺增生的疗效显著。张希衍研究显示,桂枝茯苓丸联合枸橡酸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的总有效率为89.80%,显著高于单纯枸橼酸他莫昔芬治疗的总有效率(76.90%)。

刘侠等采用乳癖消丸联合他莫昔芬治疗乳腺增生,治疗3个月后,结果显示:乳癖消丸联合他莫昔芬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明显高于单纯他莫昔芬片治疗的总有效率(88.28%),提示乳癖消丸联合他莫昔芬疗效优于单纯他莫昔芬片治疗。

5、研究结论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传统医学多认为乳腺增生的发生多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肾不足、冲任失调,痰瘀互结等因素有关。根据辨证论治,内治法结合辅助外治法以及综合治疗等方法,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尚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阐明:

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共识,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辨证分型难以统一,且拟方用药缺乏客观性,在乳腺增生的临床诊断、疗效判定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

临床上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虽多,但在实验研究中很难设立对照组,使不少治疗方法缺乏可比性及可重复性,不能确定治疗效果,影响结果的可靠性。

▲预防比治疗更中药

中医汤剂的种类繁多且常有加减方,其固定汤剂较少,这就导致了对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环节、作用靶点等了解不透彻,不利于有效方剂的筛选,并且对于中药方中何种药物有效,以及量效关系等也不能知晓,使得中医药治疗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针对以上问题,在临床中应尽量做到确立并使用统一可靠的诊疗标准,开展随机对照盲法实验,筛选出有效、高效、速效,且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加强动物实验研究,明确中药疗效及机制,为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机,为治疗方法提供更多有用的实验依据。

【作者介绍】

蒋孜明,从医28年,中医主任医师,1995年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擅长用纯中医手段治疗各种疑难病症,欢迎关注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浙贝母   莪术   疗效显著   柴胡   肿块   当归   研究进展   穴位   中医药   乳房   药物   中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