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距今两千多年,为何从不倒塌?原来秦始皇用了一个残忍的方法

文/扶苏秘史

编辑/扶苏秘史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建造长城,号召了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来修建。但是在建造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劳动力远远不足,北长城的山脉无人建造,对北方匈奴相当于敞开大门,对当时的秦国来说,有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鼓掌]

01

长城建造

秦始皇统一后,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征集大量劳役修长城。

但是,秦朝并不是第一个修建长城的朝代,也不是最后一个修长城的。长城的建造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的传闻就与长城有关,用来点狼烟的烽火台在长城之上。

秦始皇找来许多道士和风水家,预算出来秦朝的灭亡十有八九会是胡人干的。于是,为了防止悲剧发生,保存秦国六世奋斗的革命果实,秦始皇开始想方设法防御北边的“胡人”,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匈奴。于是准备派蒙恬携带30万大军北击匈奴。

但此时丞相李斯却极力劝阻,他认为在建国之初还不稳定,如果用尽全部人力、物力、兵力去攻打匈奴,对秦国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秦始皇想破了脑袋,所言有理,于是他想到通过修建长城的方式抵御匈奴的侵袭。


匈奴为什么可以以一杀五,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出色的骑马作战能力。而如果修筑一堵高大厚实的城墙来防御,马就无法进去,哪怕被撕裂一个口子,如果派重兵去把城墙缺口堵上,那匈奴就是有去无回了。使得胡人只能放弃马战,从而转为固定战。

其实在秦统一之前,秦、燕、赵三国就修建了各自的长城来抵御匈奴,高耸、坚实、厚重、长而宽的城墙有效防御了以机动灵活著称的匈奴。所以,为了稳定秦朝刚建立的国家稳定,防止秦朝被灭于胡人,秦始皇必须尽早完成长城的修建工作。

在秦始皇下定决心后,便开始着手修建和连接长城的事情,而为了更好的抵御匈奴的入侵,他决定从西边的临洮东到辽东修建,一共有足足万里,所以也叫它“万里长城”。

而这个修建的长城有着独特的特点:一为长,二为奇。长城的长让人叹为观止,地球自转一周是4万公里,但长城的实际距离就已经达到地球自转周长的四分之一。甚至有宇航员半开玩笑地说“那个长长的建筑在空间站里都能看到”。

实际上可能原来的长城比现在人们看到的还要长。因为在千年风雨和战争中,长城常常难免有所损耗,有的地方长城早就残缺不全。如果包括这些残缺的部分,那长城的总体长度直达5万公里以上。为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它,都堪称“万里长城”。

长城还有个特点就是“奇”。 长城西起沙漠,东到大海,而它的最窄的地方只有40厘米左右,甚至一个人行走都困难,但最宽处却达到15米左右,可以供八辆车子疾驰。在不同地方,长城的规格各不相等。

长城的位置也十分出乎意料,有的屹立在奇山峻岭之巅,现在的人们都无法行走。还有的屹立在悬崖峭壁之上,高耸入云。更多的还是屹立在坦荡平原之中。“可依地形而建且不受山水制约”,这便是长城的一大奇特之处。而长城最奇特、引人关注的地方是它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而没有倒塌!

事实上要是没有自然和人为破坏,长城连墙上的一个砖块都不会掉下来。要知道,与长城同时代的古代建筑也有许多,可它们甚至连500年、一千年都没有存活下来,许多都化成了飞灰烟消云散了。只有长城实在是非常特别,它历经沧桑,却无惧风雨和战乱,出色屹立至今。

02

秦始皇的坚定决心残忍手段

修建长城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程,不仅修建难度大,而且材料和物资也很是稀缺。如此巨大的工程和赶进度,人手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虽然当时秦朝统一了六国,但是刚刚经历过大战,国内更是混乱不堪,百废待兴,老百姓也是频频叫苦。

这样要想修建好长城,只能用强硬的手段才行。为此,秦始皇制定了一个极为严苛甚至残忍的《秦律》来强制逼迫长城施工,谁要是不听命令,就会被处以连坐、斩首、车裂、刺鼻等严酷刑罚。

要知道秦国是依靠法家发家的,秦法的可怕举世闻名。所以在这种恐怖的手段下,全国上下不得不被迫开始了这起浩浩荡荡的大工程。监工整夜驻守在工地上监督壮丁劳作,各地官员则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所有人都不敢偷懒和逃跑。

03

长城为何如此坚固

为什么长城可以如此坚固屹立不倒呢?首先在取材方面,长城所需的主要建材有石料、木料和黄土等。为了快速和方便修建长城所以大多为就地取材,有山的地方就利用陡峭的山坡而建造,山直接用大量人力去凿开,然后用石头做成整齐的砖块,外面裹上灰土和石灰。

当时长城上的一块砖大约有30斤重,为了检查砖的质量,会把两块砖放在地上,隔着一间,把另一块砖放在缝隙里,使劲砸第四块砖。如果某块砖断了,那造砖人的生命也会随之而断。

这样一来所有人都不敢偷懒做出质量差的砖。

此外,长城砖块的粘合剂也特别特殊,它并不是那个时期普通的草木泥灰混合而成的黏土,而是使用了大量的糯米。将糯米捣碎与泥沙混合在一起,会大大增加黏合剂的黏度,并且在风干之后,混合了糯米的黏合剂也会比普通的建筑材料更坚固。当时的老百姓都吃不上糯米,而秦始皇却用这样昂贵的材料来制作粘合剂,可见皇帝对长城的重视程度。

而从长城的工艺上来看,为了长城牢固,每一块砖石都必须细致小心的雕刻,保证大小一致,让其更完美的连接在一起,这样才组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万里长城。

修建长城的人力和财力实在耗费太大,而且为了快速的修好长城,工人们不论是酷暑还是严寒都需要无时无刻的工作,除了要面对艰苦的环境,他们还时常遭受疾病、意外、饥寒交迫的侵袭,然而在残忍的《秦律》之下也无人敢有一丝反抗。

长城主要分布在环境险恶之地。运输建材也是修筑长城面临的一个难题。石料和木料等材料体积繁杂,为提高运输效率,秦朝专门制作了简易木车。也设计了一些滑车和绞车,甚至还动用了牲畜力量。 牛、马、驴等牲畜拖拉车辆,驮背运载建料。但大部分运输工作还是依靠大量征调来的农民,他们吃力地挑担徒步跋涉在崎岖山路之间。

在运输过程中稍稍出一点差错,摔了、磕了、碰了、撒了,搬运的人都免不了挨一顿鞭子,严重点可能还会负伤乃至死亡。在秦始皇如此残忍的高压手段下,上到官员下到老百姓每个人都集中注意力,拿出最好的态度来修长城,十多年里,每天不断的干活。

蒙恬统领的三十万军队也参与建设。据史书记载,高达五十万人被全国范围内强制征调,几乎是全国所有的男丁劳力。后期甚至连妇女也被胁迫参与其中。

在这背后,有足足13万老百姓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他们永远长眠在长城脚下,或与长城融为一体。如此充满古人血汗的建筑物,又如何不坚固呢?

04

长城古代的作用和意义

在战国时期,为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当时与外族有交界的诸侯国都在修筑长城,它在当时就是防御工事。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由城墙、烽火台、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等多种工事交错形成的体系。把长城沿线的隘口、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网,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同时还是一个有着“雷达预警”和“贸易节点”作用的强大工程。烽火一把点,万人来相见。

由于匈奴骑兵的机动性强和不确定性,因此可以通过烽火来进行预警的作用。后方有专门的士兵通过观察烽火的形态、悬灯和举旗来判断敌人的方位、数量和动向。

因为万里长城的存在。使得“匈奴撤出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作为世界新八大奇迹之一,它既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古代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历经沧海桑田,长城屹立不倒,正如中华民族经历磨难而前行的坚韧品格。

05

长城现在的意义和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城这个雄伟壮阔的古迹传遍了世界各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文化,许多游客来这里参观,壮丽的景观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给他们好好上了一课。

不得不佩服修建长城的那些人,如此陡峭的山峰中工艺、高度、精美度也是毫不马虎,经历两千余年依然如此。


此刻他们也领悟了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让无数人大开眼界。长城不仅是中国的象征,更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它的存在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

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去长城旅游,了解和欣赏这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长城   胡人   秦国   万里长城   秦朝   匈奴   糯米   城墙   烽火   残忍   多年   方法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