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了探花,为啥比中状元还高兴呢?原来有一不成文“规定”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江屿阔

编辑|江屿阔

●—≺前言 ≻—●

值此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经历高考的洗礼,高考就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若是能在其中拔得头筹考进名校,说是祖坟冒青烟也不足为过了。

然而,在古代社会的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青云仕途还要艰难,而能在殿试考核中脱颖而出的,那必然是卧龙凤雏。

科举制度下,状元为首,探花为次,可鲜为人知的是,这探花郎的含金量可比状元郎要实诚很多,这其中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科举制度的流程 ≻—●

话说古代每年放榜的时候,最高兴的并不是我们想当然以为的状元郎,相反,探花要比状元还要高兴。

要摸清楚其中的规矩,我们首先就得摸清楚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怎么运转的。

科举制度,其实就是中国古代选举人才的标准制度,要说我们现在的高考制度,其实祖宗就是古代的科举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势力强大,庶族地主慢慢崛起,原来的九品中正制也在历史滚滚向前的洪流之下走向陌路,隋炀帝时期,进士科首创,科举制的雏形产生,到了唐代,科举制也得到更进一步完善明确。

可以说唐朝就是科举制度得以繁盛的关键时期,唐朝的各个帝王,都对科举制的考核内容、考核形式以及考核流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规范。

就考核内容来看,科举制的存在依旧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无疑儒家思想是最好的对症下药。

因此,科举制的考核内容也主要围绕儒家经义进行,参加考核的人在考试时会拿到一个“四书”文句的题目,要求以“八股文”的文章格式限时完成内容,涉及到的所有解释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

有人便会说,那简单啊,就把那些儒家著作倒背如流,不就可以拔得头筹吗?其实不然,以唐朝为例,其考核的科目是非常多样的,主要包括明经(经义)、明法(法律)、明算(算学)诸科及一史、三史等科。

等到了宋朝,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单纯考察背诵的明经便被废除,考试内容进行革新,出现了能够更加结合治国之道的时务策,考生还需要对问卷中提出的治国问题发表独树一帜的解决方案。

因此,科举考试的难度也扶摇直上,要想靠单纯背诵在一众英雄好汉中杀出一条血路那可真是无稽之谈。

此外,和当今高考“当下见高低”不同,要想在科举考试熬出头,那可真是名副其实的持久战,一名考生总共要经历大大小小四次选拔才能熬出头。

这第一项考核便是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考生需要经历三层重重选拔,才可算作成功通过院试,取得秀才资格。

我们若是听说某个人在考“童生”,肯定第一时间就会觉得他很年轻,其实并不是,童生考试并不限制参试者年龄,有些已经年过半百考了多次也没中的人,哪怕已经一大把年纪,也不得不挣扎于童生考试的水火之中。

若是通过了童试,接下来便到了乡试,乡试每三年的秋八月在京城举行,考中的人便被称作举人,我们熟知的“范进中举”对应的便是乡试。

更进一步的便是会试,会试每三年的春季在京城举办,故又被称作“春闱”,会试以后,标准逐渐放严,最终仅录取三百名贡士,其中第一名被称作会元。

最后便是殿试,在殿试中,皇帝会对考生进行亲自策问,也相当考验考生的临场反应,殿试的第一名便是大名鼎鼎的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被称作探花。

可是令人费解的是,获得探花的人往往要比状元还高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探花的发展由来 ≻—●

事实上,在科举制最先创立初期,第一榜中只存在状元和榜眼,并没有探花的身影,至于为何探花的名号会被重新提上议程,这还要从一场宴会说起。

古代选官制度和我们当今不同,现代人如果在高考中取得不错成绩,那便意味着就会进入名牌大学,但并不意味一定会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这些在殿试中取得不错成绩的,大多都是以后要为皇帝办事的人才,因此我们说科举制度其实是选官制度,若是能在科举制度中脱颖而出,那收获的绝不只是名利,理所当然还有滔天权力和青云仕途。

放榜时间在春天,皇帝便想借着一场宴会犒劳一下进士人才,也是为自己而后的政治生涯笼络人才,于是便举办了一场“杏花宴”。

宴会进行到一半,皇上突然想要吟诗作赋助兴,好在参加宴会的能人都是在科举考试中的佼佼者,自然文字功夫不会差。

其中有个人突然趁兴去园中折了一枝杏花吟诗,后来的宴会中,大家便会专门选出一个人去折花作赋,这个人便被唤作“探花使”。

都说美景与美人最配,因此,要做探花这个人,不仅要有过人的吟诗作赋的本领,他的长相、身材和气质也必须有过人之处,可以说是一个德艺双馨的完美人才

随着每年都要选择探花使的习俗流传,探花也开始被加入第一榜中,定为殿试成绩的第三名。

说到这里,大家也明白了,每年的探花郎,不仅是对其知识储备的肯定,更是一众选手中的俊男人物,就算他的知识能力不如状元,可人家的相貌和气质独树一帜,综合下来也不比状元差多少。

探花是好,可为什么我们会说风头比状元还要风光呢?

●—≺压过状元的探花 ≻—●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探花郎形象好是大家的共识,每年放榜以后,探花的突出优势便逐渐展现了。

首先,每年放榜的时候,便是达官显贵榜下捉婿的绝好时机,若是能够觅得一门好姻缘,而后的青云仕途便有了其他权力的加持,还愁路不好走吗?

其次,这些科举能人毕竟都是要为皇帝办事的,自然也少不了要和皇帝打交道,若皇帝看到你气宇不凡,不仅在治国方面有自己的一番见解,谈吐方面也是有过人之处,在印象方面便会大大加分,还愁以后混不过所谓的状元郎吗?

我们熟知的清朝乾隆年间的贪官和珅,其实也就是探花郎出身。

据说这和珅有七尺高,长相高大魁梧,相貌极其俊朗帅气,他最初只是一个三等侍卫,有幸被乾隆瞧见后,便很快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都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是一国之君呢?毕竟状元和探花都知识渊博,这探花丰神俊朗,往那儿一站就是一幅美丽画卷,相处起来那么舒服,怎么会得不到重用呢?

因此,和琨可谓一路开挂,从一个小小的三等侍卫一路高升,最终走到户部尚书等要职,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其中,也少不了他的长相带来的福祉。

●—≺结语 ≻—●

现在想来,“看脸”还真不是现代社会流行,早在古代,老祖宗们便非常看重一个人的外貌形象。

然而,与其说是看脸,我们其实更应将其理解为对形象的考核,像现在的教资考核、公务员考试,其实都不能忽视对个人形象的管理。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探花郎的实力,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外貌形象也只是画龙点睛的得意之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探花   状元   青云   殿试   乡试   童生   科举   宴会   皇帝   古代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