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到底在哪里?是沛县?还是沛国相县?

因之前写了一篇文章《九朝帝王徐州籍,有多少是真正的徐州籍?》里面有朱元璋的祖籍简单介绍,文章里主张朱元璋的祖籍在沛县,故有网友指出朱元璋不是沛县,而是安徽宿州。

下面就来看看朱元璋祖籍所在地究竟是哪里呢?当然仅仅是个人看法,欢迎指正。

历史上的朱元璋出生于泗州盱眙县明光镇,而且朱元璋的祖坟也在盱眙,也就是现在还保存的明代第一陵“明祖陵”,明祖陵位于今天的江苏盱眙县境内。当时明祖陵属于泗州管辖,盱眙则是泗州的属县。在明代,朝廷公开把盱眙称为“帝里”,也就是皇帝故里的意思,史料可参考明代官修《帝里盱眙县志》。

明祖陵去年我路过盱眙去过一次,这里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

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

这里一直到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那么朱百六以上呢?也就是再往上就牵扯朱元璋的祖籍。

我们来看一下史料中的两处记载

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太祖本纪》载:“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

清初学者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亦曰:“太祖之先,故沛人……”

这里的两处记载都出现一个“沛”字,那么这个“沛”到底是哪里?有争议,历史上,沛有大沛(沛国、沛郡)、小沛(沛县)之分。

有人说是沛县,也有人说是沛国,说是沛国的也有记载。

永乐十六年(1418)董伦、解缙等人修定的《明太祖实录》卷一云:“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之钟离东乡人也。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其后有徙居句容者,世为大族,人号其里为朱家巷。”

至此,矛盾开始出现,“沛”究竟是哪里?沛县?还是沛国?

一、沛县和沛国相县历史沿革分析

先来看看沛国和相县

秦置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天下分三十六郡,以古相邑置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属泗水郡。

沛国:治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领21县:相县、肖县、杼秋、丰县、沛县、临睢,太丘、建平、酂县、谯县、郸县、铚县、竹邑、蕲县、符离、谷阳、洨县、虹县、向县、龙亢、公丘。。汉初汉高祖六年(前201年)设楚郡(国),治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属楚郡(国)。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七国之乱后,由原楚郡(国)辖地划出置沛郡,西汉武帝时期,分国为十三个“刺史部”,沛郡划入豫州刺史部。东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其疆域区划为司隶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和西域长史府,各王国、属国按郡制;邑、道、侯国、公国等按县制。沛郡改为沛国,领21县。东汉时豫州刺史部置于谯(今安徽省亳州市),管沛国、颍川郡、汝南郡、陈国、梁国、鲁国,县九十七个。

相县古县名。(1)秦置,治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因境内相山得名,为泗水郡治。两汉为沛郡、沛国治所。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入符离县。

我们再来看看沛县

春秋战国时,沛地属宋国。

沛县战国时期,公元前286年齐灭宋,沛暂属齐,两年后的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楚国取得齐淮北故地,沛属楚。

秦灭六国后,设沛县,属泗水郡。

西汉建立后,沛县属楚国,汉高帝十一年立刘濞为沛侯,属中央直辖。高帝十二年,改立刘濞为吴王,沛归楚国管辖。吕后元年封吕种为沛侯,由中央直辖,吕后七年改刘种为不其侯,吕后八年吕后亡,平诸吕乱后,沛又归属楚国。

景帝三年即公元前154年,景帝从楚国辖县析置一个新郡---沛郡,郡名取自汉高祖故里沛县,又升丰邑为县。

三国时期,曹魏的缔造者曹操是沛国西部的谯县人氏,他将原沛国包括郡治相县在内的绝大部分被划归新建的谯郡,沛国范围大大缩小,郡治也迁移到了北部的沛县(今江苏沛县)。

北齐天宝元年(550)撤销沛郡,沛县隶属彭城郡。

隋、唐时隶属徐州。

宋金议合后,沛县入金。金天兴二年(1233),沛地升格称源州。

元代沛县先后属济宁府、济宁州。

明、清雍正十一年前隶属徐州直隶州,雍正十一年后属于徐州府。

这里我们看到沛国相县秦汉时期确实存在过,但是南北朝时期在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入符离县。也就是说董伦和谢晋所提的沛国相县,消失时间距离他们已经快有一千年了。

而沛县从春秋一直到明清时期,乃至到现在依然存在。

另外,史料中如果提到沛国相县人,多会用“沛国相人”,如:《后汉书·桓谭传》: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再如:《晋书·刘弘传》:刘弘,沛国相人也。还如:《晋书·刘惔传》:刘惔字真长,沛国相人也。

如果单“沛”或者“沛人”指的一般就是沛县。

二、族谱分析

沛县朱氏族谱脉络整理

明太祖朱元璋如果祖居沛县,其先祖一定有其落足之地。沛县方圆一千多平方公里,究竟其根何处呢?史书多处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先祖居沛,徙江东句容,为朱家巷。既然沛县查找不到,我们不妨从句容朱氏查起。2017年8月初,有睢宁人朱杰来徐州古沛朱氏研究会,自言祖上从句容迁来,并携清嘉庆二十五年敦本堂重修《朱氏家乘》一部,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朱氏家乘》开篇《朱氏录存旧谱》曰:先代遗谱一册,已经蠹蚀,恐再年深,更难珍袭。仅照可纪之祖,镌于谱首,以便后日有征,并奉徽国文公,春秋时荐,勿敢不敬。仍尊期昌公为朱巷始祖,于继述之道不悖云尔。”

  由此可知:一、句容朱家巷(亦称朱巷)朱氏奉宋代徽州朱文公朱熹为先祖;二、迁句容朱氏始祖为朱期昌,称朱家巷朱氏一世祖;三、沛县朱氏宋前即有族谱。《朱氏家乘》中有“朱氏世脉”,录有期昌公前数代沛县朱氏名录,井然有序。朱期昌何许人?《朱氏家乘》“第一世始祖期昌”条云:期昌,行五,字盛之,号隐南,生于宋宣和七年(1125),终于宋庆元三年(1197)。娶王氏,(王氏)生于宋靖康元年(1126)时,寿七十五,终于宋庆元六年(1200)。子三:南居、南安、南兴。公父母早丧,葬故土徐州沛县城南王家园。上有四兄:长曰期安,次曰期宁,三曰期泰,四曰期隆,因罹兵乱,失散无考。公年二十四,同妻王氏南渡,至建康府次畿上容乡,继迁临泉乡,即今江宁府句容县百丈圩通德乡九鄙朱巷。”

从《朱氏家乘》关于朱期昌的记载,可知:一、明太祖朱元璋祖居沛县之地,即迁句容一世祖朱期昌父母安葬的祖坟之地——沛县城南王家园。二、沛县迁句容朱氏始祖南迁的时间当在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期昌公生于北宋钦宗宣和七年(1125),次年北宋灭亡,宋室南渡。建炎三年(1129)春,金将粘没喝攻陷徐州,知府王复战死。城乡动乱,生灵涂炭,抗金斗争如火如荼,人民被迫四处逃难。朱期昌父母去世后,兄弟失散,颠沛流离,遂携家渡江南迁。朱家巷,实由朱期昌始建也。

  另从《朱氏家乘世脉》看,朱期昌上溯先祖,上迄于隋唐,历历可考,其中就有武则天称帝时名宰朱敬则,可证宋前沛县朱氏即有谱牒,期昌公或携谱南迁亦未可知;入谱之人一生行状记述至详,可证朱期昌极可能是位文化之人;谱中多记有南宋朱氏,如文公朱熹等人,说明朱期昌南渡后,曾与南迁朱氏有一定联系。另外,从朱期昌长途南迁建康府,并在江南安家置业,建村朱家巷判断,其家在沛县无疑是殷实大户,家资富有,兵荒马乱之际,五兄弟析分家产,各携金外迁。当年句容朱氏曾 ... 到朱元璋军帐叙家世,“朱氏世次自仲八以上不可复考”,或许是由于一般朱巷人不明家世使然,一如当今世人数典忘祖不过五代。

  朱元璋为期昌公九世孙。

朱期昌为沛县城南王家园朱氏迁句容一世祖,朱元璋又自称是朱家巷朱氏后裔,那么,他真的是朱期昌的后世子孙吗?

  明太祖是一重乡情、亲情之人。韩林儿宋进龙凤二年,朱元璋曾同朱家巷同宗畅叙家世。从朱期昌为一世祖算起,到朱元璋一代共九世。其四世祖为朱仲八;仲八生三子:六二,十一,百六(朱元璋高祖父);百六生二子:四五,四九(朱元璋曾祖父);四九生四子:初一(朱元璋祖父),初二,初五,初十;初一生二子:五一, ... (世珍,朱元璋父亲);五一、 ... 各生四子,依年齿排序,朱元璋为重八。从第四世到第九世,共六代。可是,再往上就难叙了。据《朱氏世德碑记》:“朱氏世次自仲八以上,不可复考。”即是说,上缺三代祖辈,不知名讳。

  所幸,清嘉庆二十五年敦本堂重修《朱氏家乘》弥补了这一缺憾。据《朱氏家乘》,朱期昌生三子,因均为南迁后所生,故取名南居、南安、南兴;其第三子南兴生一子,为继业;继业生五子:操、筠、仲三、仲五、仲八(清代为避满清迫害,曾隐去仲八系下)。如此,从沛县王家园朱氏南迁始祖到朱元璋,世系脉络清清楚楚,依次是:朱期昌—朱南兴—朱继业—朱仲八—朱百六—朱四九—朱初一—朱 ... —朱重八(元璋)。朱期昌为沛县朱氏南迁句容一世祖,朱元璋是朱期昌九世嫡孙。

到这里可以看出,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以上的先祖有了顺序,这就是沛县是朱元璋祖籍的族谱脉络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沛县   祖籍   泗水   盱眙   句容   楚国   安徽省   徐州   太祖   始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