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最不受欢迎的民族”?3000万库尔德人,为何至今仍在流浪?

“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之一”北欧小国丹麦,有句名言:“如果没有故乡,游荡整个世界也难以寻得安宁”。

可惜,生活在中东地区的3000万库尔德人,却从未享有过“故乡”这一基本权利;作为公认的“最不受欢迎的民族”,他们像无家可归的游子,长年流离失所。

我们不禁要问:3000万人的民族,为何铩羽而归至今无归宿?他们未来的希望在哪里?

一、奥斯曼庇佑下的库尔德人

13世纪初,库尔德祖先艾尔温王朝在中东兴起,称霸一时。

艾尔温王朝曾经统治过包括今天库尔德人主要居住地在内的广大区域,是当时中东最强大的政权之一。

许多学者认为,如果没有后来成吉思汗西征给这个王朝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艾儿温王朝很可能会发展成奥斯曼帝国那样的中东统治力量。

不过,历史无如果。

14世纪末,帖木儿崛起,艾儿温王朝覆灭。

此后一个世纪,库尔德地区陷入了混乱分裂的局面,成为各方势力角力的场所;直到16世纪,奥斯曼帝国崛起并逐步吞并了库尔德区域。

尽管库尔德酋长们展开了激烈的抵抗,但最终仍难逃沦为奥斯曼一省的命运。

奥斯曼统治初期,将军级别的库尔德领导人可以得到一定权力,领有封地,但从苏丹穆拉德一世开始,奥斯曼实行更加中心化的统治,大量削弱了库尔德酋长的权力。

不少库尔德领导人被迫前往伊斯坦布尔,成为苏丹麾下的武将和大臣。

在漫长的奥斯曼统治下,库尔德地区日益衰落,并逐渐与传入的土耳其语文化同化,许多库尔德部落逐渐丧失了自主性,沦为奥斯曼体制的一部分。

为数不少的库尔德人也加入了奥斯曼的军队,成为帝国维持统治的工具。

19世纪后期,奥斯曼出现改革并逐步实现现代化。

这一时期崛起的青年土耳其党人推崇统一和现代主义价值观,不承认奥斯曼境内各民族的独立性。

在他们统治下,奥斯曼对各少数民族的同化政策更为积极推进,这使得一部分库尔德知识分子产生了民族意识,并逐渐与青年土耳其党人对立。

20世纪早期,一些亲西方的库尔德领导人在奥斯曼执政的伊斯坦布尔活跃,而另一些库尔德领导人则在奥斯曼东部领土与中央发生冲突。

这些领导人试图利用奥斯曼与欧洲强国及波斯的矛盾,争取库尔德人的权益。

一战期间,奥斯曼与同盟国作战陷入困境,部分库尔德领导人选择站在同盟国一边,希望借助外力打破奥斯曼的统治。

而另一些库尔德领导人则出于民族利益,继续效忠奥斯曼。

1917-1918年期间,一部分亲英国和法国的库尔德人在奥斯曼东部领土建立了马哈巴德共和国,这是一个效忠同盟国的傀儡政权。

但随着一战奥斯曼战败和解体,马哈巴德共和国也很快灭亡。

学者雷·盖勒认为,马哈巴德共和国的历史表明,库尔德复国运动的抬头需要依靠一个衰弱和分裂的中央政权。

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土崩瓦解,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如火如荼地建立,而库尔德人却持续分裂。

作为奥斯曼体制中接受同化最深的一群,土耳其人很快建立起以凯末尔为首的世俗共和国。

而原奥斯曼东部领土的库尔德人则依然四分五裂,始终无法团结一致。

可以说,尽管奥斯曼极力同化库尔德人,但其统治还是成了库尔德人的一个“精神故乡”。

奥斯曼提供的体制性安置暂时压制住了库尔德部落之间的斗争,并削弱了他们的自主性。

等到奥斯曼消失后,原有的统治秩序解体,这一代人失去精神寄托之余,内部分裂的局面也全面暴露出来。

如果奥斯曼能够真正现代化,给予库尔德人自治权利,历史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答卷。

但遗憾的是,这并没有发生。

流离失所的命运,成为这个古老民族无法摆脱的宿命。

二、三大历史机遇无一幸免,库尔德人建国之路坎坷艰辛

一战期间,在英国的支持下,库尔德人曾建立过短命的马哈巴德共和国。

战后《塞夫尔条约》也承诺给予库尔德人自治权。

然而西方列强很快背弃诺言,将库尔德领土一分为三:土耳其共和国取得主要库尔德居住区;叙利亚和伊拉克则分割了其余部分。

从此,3000万库尔德人沦为四国夹缝中的政治弃儿,建国梦想难产。

1.1920年《塞夫尔条约》,库尔德人再次被出卖

一战期间,英国策动库尔德部落起义,支持他们建立亲英的马哈巴德共和国,以削弱奥斯曼。

《塞夫尔条约》也承诺战后给予库尔德人在东南安那托利亚的自治地位。

可战后英国却为讨好新生土耳其共和国,选择背弃在库尔德人身上的诺言。

法国则将自己委任统治的叙利亚一分为二:阿拉伯人建国、法国继续殖民。

库尔德人建国愿景落空。

2.1923年《洛桑条约》,独木桥崩盘

正当库尔德领导人准备在尚未完全建国的土耳其争取自治时,却突然收到土耳其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的消息。

此时库尔德内部在领导权问题上还纠结不清、彼此斗争,根本无力抵抗土耳其的延宕战术。

转眼之间,难得的历史时机就这样葬送,堪称惨烈的“独木桥”式崩盘。

3.2011年“阿拉伯之春”乱局,又一次希望破灭

IS窜入叙利亚之后,美国派系不断支持叙利亚库尔德人建国,毕竟在乱世立足,对库尔德人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但埋藏已久的敌意再次爆发,土耳其多次出兵干预反对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库尔德人再次成为建国路上被利用的炮灰。

许多库尔德年轻人也只能背井离乡,在欧美国家谋求庇护。

有学者认为,明明拥有强大实力与决心,库尔德人之所以总在建国门槛前摔跤,关键在于地缘政治的不利因素,以及民族内部的分裂。

可惜历史没有假设,回眸过往,他们只能对这些错失的机遇念念不忘、无限唏嘘。

三、为何实力雄厚的库尔德人至今无法建国

库尔德人是仅次于阿拉伯人的中东第四大民族,拥有3000万人口及强大的地缘基础。

他们的先民建立过中东数个最鼎盛的封建王朝,可谓实力雄厚,但历史的惯性思维,导致了库尔德人始终无法团结独立。

1.依赖心理与大国博弈

中东民族兴衰的命运,与大国博弈息息相关。

库尔德人长期沦为各势力竞争的消耗品,这种被动局面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

奥斯曼统治时期,库尔德上层积极向帝国权力靠拢;后来又寄希望于英国支持建国;可奥斯曼崩溃后,各强国却纷纷背弃在库尔德人身上的诺言。

如今,美国仍通过援助库尔德武装,试图扩大在叙利亚和土耳其的影响力。

库尔德人也习惯作为棋子存在,而非独立的政治力量,只要依赖心理未除,他们的地位将始终悬而未定。

2.部落割据与领导争夺

尽管使用库尔德语,各库尔德部落之间由于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仍彼此隔阂。

这严重削弱了抵御外敌侵扰的内在凝聚力。

正如中国历史上的“群雄割据”时期,库尔德精英也很难就领导权达成一致。

这使得库尔德在应对战乱、争取独立的关键历史关头屡次垮台,前功尽弃。

3.强硬镇压与人口分散

四面楚歌的环境是另一个不利因素。

土耳其始终将库尔德人视为亟待铲除的心腹大患;伊朗和伊拉克也对库尔德设置重重障碍。

3000万人口的离散分布更让库尔德群体难以聚合声势,各地库尔德人处境迥异,整合自身力量困难重重。

正如猛龙过江,易受蛟龙乘虚而入,外部势力的渗透削弱也让局势更加复杂化。

不过,只要库尔德人认清大势,摆脱依赖心理,加强民族意识和内部团结,建国的希望仍然存在。

结语

历史无法重来,但局势也并非一成不变。

试问,一个民族的命运难道就注定被过往所定义?未来30年,又会开创怎样的新局面?

库尔德人如今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也将迎来抉择的时刻,愿他们方能抓住机遇,走出心中永无乡的阴影。

参考资料

杨兴礼,简论中东库尔德民族问题《CNKI》,1997

郝承敦.“祖国之梦”——犹太民族与库尔德民族命运之比较.《VIP》,2002

库尔德在东北伊朗,扎扎其新闻,201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库尔德   奥斯曼   叙利亚   土耳其   民族   王朝   中东   共和国   领导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