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翻出红军借条,可换取任何物品,藏民却拒绝兑现:债早还清了

长征,对于每位民众来说,这应该都是一个并不算陌生的词汇,这条充满艰险磨难的革命之路,是牺牲了众多先烈才走出的路,也正是因为这条路,革命任务才得以完成。

在长征中,红军战士们为了尽早完成战略转移任务,所以在开始任务前,就没有多少物资储备,再加上这一路历程,时间和路程上都存在很大的挑战。

可以说,红军战士们在踏入毛尔盖草地前,粮食就已经枯竭了,这样下去实在无法支持行军,只得向当地的百姓们借粮食,然后写下欠条,承诺等到以后会归还这些粮食。

抗战胜利后,国家对于这些欠条非常重视,只要确认假条是真的,就一定会进行兑现,可现在的债主们却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没有选择兑现这些欠条,这是为什么呢?

艰难的长征历程

1934年,我国的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为了防止遭受更大的损失,及时改变了战略,放弃了中央根据地,打算进行战略转移,正是这一招,盘活了革命的整体局势。

原先经过强渡乌江一战,红军总体数目锐减一半以上,可以说已经重伤,万幸遵义会议决定了之后的整体走向,总算是让红军脱离了敌军的包围圈。

但是这并不代表革命战士们能够放心下来,反而是迎接另一个挑战的开端,在泸定桥一战后,红军迈入大雪飞舞的山脉地区,对于当时的民众来说,这里是从未有人踏足过的险地。

我们要知道,在地理勘测上,如果没有任何前例可循,那必然就要用肉身去测试、规划,面对如此严苛的气候环境,红军战士们坚决的迈出了步伐。

在这片雪山上,有很多覆盖积雪的危险区域,稍不注意就可能从上面掉落,不过更加危险的还是雪山上的严寒气候,战士们踏入雪山后,物资储备就已经不太够了。

由于缺少物资和保暖的衣服,很多战士都被冻死或者冻伤失去行动能力,再加上行军过程当中根本不能好好停留下来治疗伤势,就算活着也要留下一些后遗症。

另外,这些被称为极大挑战的雪山,在红军长征的路线上,足足有几十座,可想而知,当年革命先烈们翻越这些雪山时该付出多少牺牲才能走出来。

从雪山当中历经艰难后,紧接着就是松潘草原,这里对比雪山,还要更加艰辛,不只要面对粮食短缺的困境,还要注意沼泽的威胁,一旦不小心,就可能陷入沼泽无法挣脱。

而且,沼泽地区中还开始出现毒虫、毒草,优异的营养物质让这里的植被都生长的十分茂盛,可一旦被其中的毒草刮伤,瞬间就会引发更多的症状,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可对于当时的红军战士来说,粮食上的短缺让他们不得不去寻找野菜充饥,在这种情况下,毒草对他们造成的威胁就越来越大,再加上和雪山一样,红军没有对地形熟悉的人存在。

所以,一进入草地,很多战士就被毒虫毒草和沼泽吞噬了生命,有的时候甚至就一个回头,刚才还说话的战友就已经消失不见,无从寻找,所以,补给物资就成了他们的首要任务。

爬雪山时候,粮食已经消耗见底,在过草地的时候,军官甚至都要杀掉马匹给战士充饥,可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没了马匹、战士们吃草根充饥,面对战斗怎么打?

所以,即使将士们有这个毅力,中央的领导们也觉得不能这么下去,万幸的是,当红军来到毛尔盖区域的时候,看见了一大片青稞田。

给藏民们的粮食借据

当时的战士们十分激动,不过却没有直接做出什么动作,而是等待上级的指示,中央认为,这么一大片青稞田,肯定是有农户耕种的,所以要询问一番老百姓的意见。

随后,红军在毛尔盖草原进行修整,进行修整的原因主要是经过长途跋涉,将士们都疲累不堪,急需补给,所以要和当地民众们商谈借粮食的事情。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该地区算是红军长征上的一个新节点,必须召开大会,确定接下来的革命行军路线,在大会召开期间,战士们虽然饥肠辘辘,可谁也没有去动藏民的青稞田。

以民为本,为人民做事,这是共产党军创立的根本所在,所以,就算身体撑不住,也不能违反原则问题,对于军需部门,向民众借粮就成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当地的藏民很少跟外界沟通,所以说的基本都是藏语,对红军战士说的话根本就听不懂,语言上的障碍给双方沟通带来很大的难题,甚至让藏民们出现了一些误解。

当地的土司将红军视作土匪,称他们是来抢钱抢人填充军队的,这让藏民们的误会更加严重,许多藏民由于恐惧,直接拖家带口跑到了山上躲起来了。

这样一来,军需部门根本没有和民众沟通的机会,而且,当时正好是雨季,青稞田本来该收获了,结果藏民们因为害怕门都不敢出来,几位相关部门的战士自然是心急如焚。

因为如果在雨季不尽快收获,这些青稞田最终就得糟蹋在地里,红军留下休整的几天内,大雨如期而至,眼看着青稞慢慢倒下去,军需部门也没办法,下令帮助藏民收割青稞。

由于之前红军在当地的政府部门里找到了当地居民田地的信息,所以明确知道每家农户有多少地,所以他们在收割青稞的时候,是将其分别码好装起来的。

上级严格要求战士不能将青稞全部取走,一定要给藏民留足之后种粮的种子还有能够支撑他们一家人一年的口粮,而且多余的粮食也不能白拿,要立下相关的借据才行。

根据政府文件,红军战士们详细记下了拿了每户多少粮食,后来从周边取了木板当做纸张,在上面写了字据,然后分别送到了藏民家门口,告诉他们可以去往根据地兑现欠条。

随后,红军大部队离开当地,开始渡过松潘草原,有了粮食储备后,红军总算不用面对吃毒草的威胁,最终成功走出了这段艰险的地区,创造了行军奇迹。

藏民不愿兑现

2016年,一户藏族人家由于翻新房屋,找到了隐藏在屋子里的一块木板,上面写满了字,这家人由于好奇,就将其擦拭了一遍,结果发现正是当初红军借粮时的欠条。

“割麦证”三个字出现在这家人眼前的时候,瞬间就让他们想起当年的艰险长征路程,上面清晰写着,红军远征向户主家借粮1千斤,以后可以前往根据地兑现同等的钱粮。

这个消息对于这家人来说同样是个令人惊奇的事情,当地的政府得知消息后,立即就派了专人过去确认,证实有效后就准备给这家人兑现欠条,但是却被家中的老人拦住了。

仁青卓玛是这户人家当中的老人,看见政府官员过来之后就立马制止了,称“这欠条已经还完了,没有必要再兑现了”,老人的话让人摸不着头脑。

既然欠条还在这家人的手上,那自然是没有兑现完毕,这位老人的兑现完了又是从何说起?原来,仁青卓玛本来只是听说当初有这么个东西,却一直都没实际见过。

从这块木板上记载的信息来看,应该是当时她公公那一辈的人拿到的欠条,老人不认识字,所以才一直留着这块木板,后来传下来就不在意这件事了。

现在知晓真相后,仁青卓玛认为这是藏民和红军之间友谊的见证,是比较珍贵的纪念品,所以没有必要兑现,留着会更有意义,面对镜头,仁青卓玛直言,红军早已将欠条兑现了。

这些年间,国家支持西部发展,开展西部支援计划和战略,几十年内,他们的生活条件不知道改善了多少,哪里是这1千斤青稞能够代表的。

虽然没能亲眼见到当时红军长征的景象,可仁青卓玛也是从动荡时期走来的,他们对于国家的西部发展十分感恩,称自己如今的生活离不开国家的帮助,所以这些粮食没有必要兑现。

这张木板虽然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是却代表红军将士们跨越雪山草地,抵达毛尔盖草原跟藏民们友好交流的事迹,具有很高的纪念和革命意义。

遗憾的是,当年因为知识所限,没能认识到欠条含义的群体不在少数,很多木板都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消失,在当地只留下来两块这样的木板欠条。

现在其中的一块已经被摆放到了北京的军事博物馆当中,另一个就是仁青卓玛大姐手上这块这块木板,已经成为了教育后辈们爱国精神的良好媒介,同时也是军民友谊的见证者。

参考文献:

【1】藏民翻出红军借条,可换取任何物品,藏民却拒绝兑现:债早还清了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46941466844135939/

【2】2011年藏民在家中翻出红军借条,可换任何物品,藏民却拒绝兑现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58059418830307855/

【3】藏民翻出红军借条,可换取任何物品,藏民却拒绝兑现:债早还清了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0196692517996189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藏民   松潘   红军   借条   毒草   欠条   青稞   木板   雪山   粮食   战士   物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