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该如何防治近视?这些关于近视的知识你应该知道

人类眼球的屈光状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在正常状况下,大部分婴幼儿出生后不久呈远视状态,随着不断长大,慢慢趋于正视,至入学前基本达到正视,该过程称为“正视化”。儿童的视觉系统与眼球运动系统发育敏感期在12岁以前,关键期为0-6岁。

学龄前儿童处于视觉发育敏感阶段,此阶段儿童眼球神经系统对来自外界刺激反应非常敏感,视觉系统可塑性强,各种异常视觉经验都能干扰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导致弱视甚至不可逆性的损害。

随着社会经济与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学龄前儿童在升入小学前需要在幼儿园接受启蒙学习,以引导和促进幼儿朝着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方向发展,此时的儿童需在校学习基础的语言、文字、符号等,导致近距离用眼时间多。

且电子产品已广泛普及,儿童沉迷于手机、电视及电脑,眼球睫状肌处于长期紧张的状态,睫状肌调节痉挛,从而导致屈光异常。研究发现,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表现为发病率高、进展快的特点。

某市5岁以下儿童的屈光不正构成比从37.02%增加到45.18%。对某街道儿童入园前视力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2012~2016年间该区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2.2%、17.2%、18.9%、21.1%、30.6%;

世界各地也有许多研究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视力筛查,虽然各研究学者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段,报告结果不一,但都共同说明了一个事实,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呈现高发病率、进展快的特点。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屈光不正造成的生产总值的亏损可达2020亿美元,全球仍需要大量的眼视光医师、验光技师去满足全球范围内没有得到治疗的屈光问题。

教育部联合其他八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综合防控儿童近视实施方案,方案目标中,要求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儿童视力保健档案,严格贯彻基本卫生服务对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要求,实现早监测、早发现、早治疗。

因此,关注学龄前儿童近视问题不容再推,只有早发现,早采取预防措施,才有可能减少患高度近视和视网膜脱离等疾病的风险。

目前,关于学龄前儿童近视的预防和治疗的报道很少;本文从学龄前儿童近视的发病机制出发,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并对学龄前儿童近视的防治进展做一综述,希望为广大儿童和青少年的近视预防、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近视的发病机制

早在20世纪,就有关于近视发病机制的研究,各种学说层出不穷,但却尚无准确定论,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睫状肌调节和眼轴延长器质性病变共同参与近视的发生。

调节学说是最为传统的一种假说,它是指长时间的短距离工作后,造成睫状肌调节疲劳,睫状肌调节痉挛丧失弹性,导致视远时肌肉仍不能放松,产生睫状肌调节滞后和功能的减退,从而出现近视;

远视眼视近时,相对于正视眼、近视眼需要的调节更大,而学龄前儿童大多处于低度远视状态,说明学龄前儿童更容易产生调节疲劳。

远视眼在调节状态放松时,光线成像于视网膜后方,一般年龄小的低度远视儿童可通过调节增加屈光力来获得清晰的像,随年龄的增长,调节幅度的下降,眼球可通过代偿性的延长眼轴来使光线成像与视网膜上。

眼轴的增长由多种因素导致;研究发现,视网膜周边的远视离焦状态、形觉剥夺、多巴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均可刺激眼轴的生长;总的来说,近视的发生是由多因素引起的复杂过程。

现代社会的学龄前儿童,接触手机、电脑、iPad甚至各类儿童动漫书籍的机会多,且儿童自制力差,导致儿童沉迷于各类电子产品,加上户外活动时间少,眼球睫状肌持续紧张、疲劳,出现暂时性视力下降,此时,若家长疏忽教育,后期可发生持续性视力下降。

二、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

近视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近视的遗传主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双方都有近视的儿童,其近视发展的速度和眼轴增长的速度比父母双方都没有近视或父母只有一方有近视的儿童更快;父母双方都有近视的孩子,其近视发生机率是父母双方无近视或父母仅一方有近视的孩子的6.42倍。

这表明父母的屈光状态是儿童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父母一方或双方都有近视的儿童更应该注重视力防护,争取每六个月到医疗卫生机构做一次屈光检查。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近视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体现在高负荷的视近、较少的户外活动、不健康的饮食等。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导致近视的机制可以用调节学说和眼球压力作用学说来解释;

一方面,睫状肌在长期收缩与痉挛中牵拉脉络膜慢慢向前内移动,导致眼轴增长;另一方面,眼球产生过度的调节反射和集合反射,眼外肌处于紧张状态,在眼外肌的长期物理性压迫下,巩膜慢慢延伸,且学龄前儿童处于发育阶段,眼球壁弹性大,眼轴增长较快,从而导致轴性近视。

研究发现,长时间在户外活动的儿童近视进展较慢,眼轴增长速度也较慢;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室外光照增加多巴胺的释放,而多巴胺的释放可延缓眼轴的增长;除此之外,可能还与室外环境视野宽阔,视觉距离远,需要的眼球调节少有关;具体确切原因还需更多的临床与动物实验验证。

三、学龄前儿童近视的防治

1.围生期保健

胚胎期的4~6月是眼的重要发育时期,到胚胎期8个月时,视网膜血管系统的发育一般终止,但是存在10%生后仍未完成;如果改变了胚胎期的宫内环境,会影响到生命体的编辑,产生永久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母亲在怀孕的前三个月经常接触电视、电脑的母亲,其子女出生后屈光不正检出率较高,考虑原因与辐射有关。

儿童近视与妊娠周数也有一定的关系;早产儿本身存在视神经系统发育不完整的可能,加上围生期易合并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等新生儿疾病,可对视觉发育造成影响;

研究发现,近视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角膜曲率高的特殊眼部结构有关,可能是因为外界光线不能清晰的聚焦在早产儿视网膜上,视网膜没有得到有效的刺激,影响了眼球的正视化过程。

由此可见,母亲应做好围生期保健,怀孕期间尽量避免接触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定期产检,降低早产儿的发病率,减少新生儿疾病的发生,为孩子的视觉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2.环境与饮食

近视的发生与超负荷近距离用眼呈正相关;学校和家长应给孩子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根据最新出版的“近视防治指南”建议,近距离用眼时间一次不超过45分钟,阅读距离大于33cm,握笔的食指尖离笔尖3.3cm,胸部离桌面一拳距离,眼睛距离书本33cm。

阅读应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台灯光线应从左上方照下,保持坐姿端正,不歪头阅读,不在床上、车上阅读,一天至少保持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若孩子感眼睛劳累,可适当做眼保健操或户外活动放松眼睛等;

以上建议因孩子自制力差,均应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另外,大部分孩子喜甜食,过度食用甜食会对孩子的视觉发育造成影响,维生素A是促进眼球组织结构分化的,对小孩的视力发育有利;

而维生素D具有抗增殖的作用,在巩膜的生长过程中,维生素D的抗增殖作用可能会对眼轴增长产生影响,从而对近视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食堂与家长应该给孩子合理搭配饮食,保证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摄入,让孩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3.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

《黄帝内经》中说:上医治未病;疾病的有效治疗是尽早发现,早期对儿童进行视力筛查,是防治学龄前儿童近视最为有效的措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该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儿童眼球生长和视力变化情况等重要信息,对儿童近视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完整的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应该包括一般检查和特殊检查两个部分,一般检查包括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特殊检查包括双眼的视功能检查、眼轴长度检查、角膜曲率检查、调节和聚散功能检查等;

以上检查因根据患者年龄段的特殊性来选择,比如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不配合,可行视力筛查初步判断其屈光状态,对于视力明显异常的儿童,可行扩瞳验光等进一步检查;

屈光档案的建立可长期跟踪随访儿童视觉发育情况,了解近视进展情况,必要时,可予药物、佩戴框架眼镜等医学干预;儿童屈光发育档案的管理应该保留在学生学籍档案中。

四、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龄前儿童近视问题不仅是医疗健康问题,更是全球社会公共问题,因此需要国家、医务工作者以及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形成长效体制,保护和促进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认真阅读,儿童近视的防护很重要,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孩子的双眼。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近视   早产儿   视网膜   视力   眼球   视觉   因素   状态   发生   儿童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