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26岁的她抱着1岁女儿走上刑场,22年后,女儿成国家栋梁

前言:

1941年11月的寒风中,刘惠馨抱着年仅一岁的女儿,缓缓走上了刑场。

她精心梳理的长发上,戴着一朵殷红的花,鲜艳欲滴。

脚下 ”咔哒、咔哒”拖着沉重的镣铐,发出冰冷的撞击声。

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

回顾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刘惠馨从一个书香门第的少女,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

被捕后,又在狱中忍受敌人毒打和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

而此时,自己的骨肉,却成为了敌人胁迫的工具。

刘惠馨强忍泪水,脚步不停。

为了信仰,为了人民,她必须舍弃一切,哪怕是自己的骨肉......

理科少女、奋力报国

1914年,刘惠馨出生在江南的一个书香世家。

她的父亲刘仲明是一位秀才,做过乡镇官员。祖父更是清朝进士,官居三品。

从小沐浴书香的刘惠馨,聪明好学、思维敏捷。她总是那个考试第一名的“好学生”。

然而好景不长,北洋军阀混战、国难当头的景象,时时刺痛这位青少年的心。刘惠馨强烈的爱国情怀,促使她下定决心——一定要靠自己的双手,为国家的富强出力!

于是,1934年,刘惠馨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机械系,开始了她求学报国的历程。

这里是中国最著名的理工科高校,刘惠馨是其中少有的女学生。严谨的课业和繁重的论文,并未难倒这位勤奋好学的少女。

但深入了解国情后,刘惠馨明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书本上的理论是难以实践的。

1935年“一二·九”运动如火如荼展开,她毅然加入爱国学生的行列,呼吁国人团结抗日。

两年后,南京陷落的消息,彻底点燃了刘惠馨心中的怒火。

她毅然选择退学,只身一人来到农村,要亲身实践,唤醒民众的爱国热忱。

沉淀与实践、到基层去

南京沦陷的那一天,正值初冬。

刘惠馨披着单薄校服,行色匆匆来到城郊一个小村。村里的景象让她心痛——苍老的妇人抱着瘦骨嶙峋的孩子啼哭,而壮年男子们已经不知去向。

原来,他们的丈夫和父亲都被强征去挖战壕,多日不见归来。而村中剩下的人,也在抗日的硝烟中流离失所。

“孩子,我们的日子还能过下去吗?”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揪住刘惠馨的衣袖,眼神空洞而绝望。

刘惠馨心如刀割。

她明白,想要打动这些绝望的老百姓,光凭激昂慷慨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唯有真正帮助他们打倒压迫,才能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火。

于是,刘惠馨留在了村中,成立了一个基层组织。

白天,她带领大家到田间地头劳动,稳定生产。晚上,她点起昏黄的油灯,一个字一个字编写简单易懂的宣传册子,传播抗日救亡的道理。

起初,村民对这个城里来的“书生”还颇有戒心。

但渐渐地,刘惠馨昂扬向上的精神感染了他们。大家开始主动加入到宣传队中,成为抗日救国的一份子。

如此几个月后,这个小小的宣传队已经发展到数百人,并席卷经整个县。使共产主义植根民心,唤起了国人的自强之心。

而刘惠馨的双手也布满了长年劳作的老茧。

这一刻,她心中充满喜悦与骄傲——自己终于为这个落后的民族,做出了一番薄力!

革命之路、几人能料

1938年初,在我党南方工作委员会的安排下,刘惠馨进入鄂西,受邀加入党。

这里是当时中共力量最薄弱的地区。

一进这里,刘惠馨就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如何在白色区域开展党的工作,唤醒老百姓,增强中共在鄂西的影响力。

正是在一次前往鄂北的机密任务中,刘惠馨遇见了自己的知音和良人——马识途

马识途也来自书香门第,少年即以神童之姿闻名家乡。他本也怀揣救国的志向,考入中央大学化工系,后又在地下组织的安排下进入鄂西。

两位志同道合的青年一见倾心。

马识途深深被刘惠馨那坚定的眼神和无畏献身的精神所折服。而刘惠馨也钦佩马识途昂扬的品格与过人的胆识。

1939年,在党组织的批准下,两人结为连理,成为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新婚之夜,马识途握着刘惠馨的手轻声说道:“我们不会离婚,除非谁从战场上逃跑!”

刘惠馨眼中闪过一丝钦佩,轻轻点头。

没错,面对民族危难,面对组织的需要,他们是党员,是战士,绝无退缩可能!

奉献了一切、牺牲了一切

婚后,刘惠馨仍然作为鄂西特委委员,主持特委机关的工作。她经常跋山涉水,深入边远乡村,发展党员,宣传路线。

为了掩护身份,刘惠馨把自己打扮成乡村妇女的样子,到处“串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每到一处,她总是十分积极地传播革命道理,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这期间,刘惠馨怀有身孕。

即便肚子日渐显怀,她每天仍然工作十几个小时,东奔西走地穿梭于各个村镇,忙碌不停。

同僚们无数次劝说,她都不以为苦:“现在我的身体还能支撑,就想再为人民做些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变故,到时候就什么都做不成了......”

没错,这样的工作如同在刀锋上跳舞,一旦落入敌手,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她始终有一种紧迫感——必须在有生之年,为这个民族尽最后一点力!

终于,在1940年11月,刘惠馨在鄂北的一家医院产下了一个小女儿。

分娩时痛楚难忍,她却一声不吭。助产护士感叹道:“这姑娘,性子跟个硬汉似的!”

刘惠馨只是虚弱地笑了笑。没错,自己就是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战士,绝不能示弱!

孩子健康出生后,刘惠馨只休息了几天就重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去。

马识途心疼,但刘惠馨丝毫不在乎。她依然我行我素,带着女儿在农村奔波。

为了能多做些事,她甚至经常连夜赶路。多次被同僚发现在路边树下,抱着女儿休息。

刘惠馨也从不在意辛苦,只说自己要多为人民效力,才不虚此行......

英勇就义、为信念而牺牲

然而,好景不长。因叛徒告密,刘惠馨的身份被暴露。

1941年1月,她带着年仅两个月的女儿被敌人抓捕。

狱中反动派多次劝刘惠馨就范,好歹能保住性命。可面对敌人,这名年轻的母亲从未退缩分毫。

她抱紧怀里啼哭的婴儿,用自己的衣物和省下的饭菜照顾女儿。

敌人见她不就范,开始对她拳打脚踢,处以各种酷刑

起初是皮鞭,一遍遍抽在刘惠馨细嫩的皮肉上。然后是烙铁,滚烫的温度将她雪白的肌肤烫出血肉模糊的痕迹。

可每一次刑讯,刘惠馨都只是咬紧牙关,用清澈的眼神睥睨敌人,不吐半个字。

她时时刻刻谨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绝不能向敌人低头!

敌人见她意志坚定,开始转而折磨她的女儿,想以亲情攻心,强迫她招供。

每当这个时候,刘惠馨心如刀绞。女儿的哭声无疑是对她意志的最考验。可她知道,自己活下去固然重要,可保全组织机密更是自己的天职!

为了不让组织受损失,为了守护同志的生命,她必须舍弃一切——哪怕是自己骨肉相连的女儿!

终于,敌人失去了耐心。1941年11月,他们决定处决刘惠馨。

这一天,寒风萧瑟,细雪飘扬。

26岁的刘惠馨抱着年仅一岁的女儿,缓缓步上了刑场,百姓们都不忍目睹这悲壮的一幕。

他们中的许多,在刘惠馨为革命事业奔波宣传时就认识她了。一个个红了眼眶,纷纷敬佩这位视死如归的女战士。

临行前,一个特务突然一把抢走刘惠馨怀中的婴孩,狠狠丢在了旁边冰冷的草丛里!

你们红匪连亲骨肉都能舍弃,你还是人吗!”他恶狠狠地讥笑道。

孩子的哭声让在场所有人心如刀绞。

这个决绝的母亲眼眶微红,却很快挺直了背脊——为了信仰和人民,她可以抛弃一切!

最终,年仅26岁的刘惠馨壮烈牺牲,以身殉道,以鲜血染红史册!

女儿吴翠兰:继承遗志,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结束。

一个路过的农妇眼尖,在草丛中发现了啼哭的婴孩。她连忙跑过去抱起,暖暖地捂在怀里。

活下去,孩子,你一定要活下去。”农妇抚摸着婴孩冰凉的小脸,轻声呢喃。

这就是人间之爱,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这股暖流最终拯救了刘惠馨女儿的生命。

农妇将这个女婴抚养长大,并命名为吴翠兰。

被农妇所救的婴孩吴翠兰,在简陋但温暖的乡村成长。她虽不是农妇的骨肉,但受到的疼爱丝毫不少。

吴翠兰从小聪慧过人,六岁开始能背诵唐诗三百首。村中的老师看她天资过人,成天教她读书识字。

十几年过去,吴翠兰终于来到母亲刘惠馨的母校——南京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实现自己报国的梦想。

这里一切都和二十多年前一样,校园里绿树成荫,充满书香气息。吴翠兰看着黑板上母亲的名字,不禁红了眼眶。

她再一次深深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伟大,暗自发誓一定要传承母亲的遗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大学毕业后,吴翠兰果断选择了效力国防事业。她在主管我国航天事业的部门工作,日夜耕耘,参与了多项重大工程项目。

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吴翠兰逐步晋升为处长、总工程师等重要职务,被誉为“国之重器、党的栋梁”

而每当有人这样称呼她时,吴翠兰都会摆手谢绝:“我只是一个普通的螺丝钉,承担起时代赋予我的责任。真正该受到褒扬的,是我的母亲,那些为中华民族新生奋斗一生的英雄!

不朽的丰碑,永恒的精神

时光荏苒,岁月变迁。

而刘惠馨这样的革命烈士,已经成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不朽的丰碑。

无数人受她感染,甘愿为民族复兴大业献身奉献。

而在这其中,最令人振奋的是——女儿吴翠兰完美传承了母亲的遗志,在新的时代梯度上,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全部。

刘惠馨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奋进。

而在这伟大卓绝的事业中,台前幕后无数默默奉献的刘惠馨正在涌现——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热血,书写民族的新荣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中央大学   国家栋梁   女儿   遗志   爱国   刑场   婴孩   农妇   南京   敌人   年后   母亲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