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史上功亏一篑的五大事件,看看哪一件事最可惜?

时光如水,汩汩流逝,不可逆转。一部五千年的中华史,发生过多少惊心动魄,苍凉壮美,以致改变历史走向的事件?

而所有事件实际上都是无数偶然的组合,虽说“历史没有如果”,但在这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总有一些原本可以马到功成,但由于某个细节的失误,而导致全盘皆输,功亏一篑的关键事件让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千年,拂去烟尘,来看看中国历史上五大功亏一篑的重大事件。

荆轲一去易水寒

“速将此獠乱刀砍死!”惊魂未定的嬴政歇斯底里地大声怒吼。

手下十几个军士一拥而上,将手中锐利的长刀恶狠狠地劈向那位已倒卧在血泊之中的壮士——荆轲

荆轲本是卫国人,当国家丧失在秦军铁骑下后,荆轲便游荡各国,整日放歌纵酒,让自己酩酊大醉,减轻自己的亡国之痛。

荆轲到了燕国的时候,便引起了燕国太子丹的注意。当时,秦国已经侵犯了燕国南部大部分土地,燕国上下如惊弓之鸟,所有人的头顶都被亡国灭种的乌云所笼罩。

于是,太子丹便将荆轲视为扭转危局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封他为燕国上卿,并诚恳地将“刺秦计划”一五一十地与荆轲细说,期初荆轲拒绝,但经不住太子丹的软磨硬泡与重金诱惑,便答应了太子丹。

但荆轲向太子丹要了两件东西:督亢地图樊於期的人头。地图自然好说,只是樊於期对太子丹有恩,对燕国有功,太子丹不忍为之

最终,还是荆轲自己找到樊於期,晓以大义,说服樊於期自杀,取得他的人头。仔细想想,这也是为刺秦下了血本了。

于是,荆轲拉着小伙伴秦舞阳,带上地图与樊於期人头,登上了秦国大殿,至此,他的半只脚已经迈入了鬼门关

一番恭敬的拜谒之后,荆轲御前献图,嬴政贪恋此地由来已久,于是聚精会神趋前窥看,竞没想到,当图轴展开至末端时,出来的竟是一把明晃晃的匕首!

说时迟,那时快,当荆轲快速地从图中拿出匕首刺向嬴政时,嬴政反应也忒为迅速,连忙闪躲。荆轲紧追不舍,抓住嬴政衣角,准备二次行凶。

可惜的是,秦王的衣服质量确实不咋滴,一番撕扯,竟一分为二,嬴政脱身,连忙绕柱躲避,荆轲继续穷追不舍,秦王身后背负长剑,可无奈,紧急时刻,怎么也抽不出来。

这时候,下面有一位大臣急中生智,将手中药袋向荆轲砸去,荆轲分心,嬴政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拔出宝剑,砍伤荆轲脚踝,荆轲疼痛卧倒,行刺失败,于是便发生了开篇残忍悲壮的一幕。

荆轲刺秦是所有刺秦事件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较之此前张良让大力士抡锤砸向秦王车驾的那一次,成功概率要高得多,

可惜,嬴政命不该绝,也或许,荆轲有此命数。历史不容假设,只留一阵唏嘘。

孔明遗恨五丈原

蜀国丞相诸葛亮受先帝刘备重托,始终牢记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的神圣使命,他曾先后进行六次北伐,但无奈都以失败告终。

在最后一次北伐中,上方谷一战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当是时,诸葛亮用计将司马懿大军诱至上方谷,皓首老迈的诸葛亮居高临下,当他看着司马大军悉数进入谷中时,大喜过望。马上命杨仪引燃早已埋在谷底的火药,此时春风浩荡,正好有助火势。

熊熊大火将司马大军烧得鬼哭狼嚎,四下逃窜,狡诈的司马懿此时也只能仰天悲叹:我命休矣!

可是,一场瓢泼大雨的不期而至,改变了诸葛与司马两个人的命运,硕大的雨滴浇灭了必致司马大军于死地的熊熊烈火,也浇灭了老态龙钟的诸葛亮最后收复中原的勃勃野心。

希望破灭,便是绝望!五十八岁的诸葛亮嘶声呐喊:“天不助我偏助曹!奈何,奈何!”

秋风瑟瑟的五丈原,成为诸葛亮的葬身之地,霸业未成,抱憾而终,历史没有如果,只剩残酷。所以,杜甫叹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太宗一念害百年

被后人屡屡诟病上位不正的宋太宗赵光义,原本是大有希望收复在契丹手中的“燕云十六州”的,无奈一念之差,留下百年祸害。

赵匡胤从后周手中夺取天下后,马上将江南之地平定,此时的北宋疆域辽阔,与辽朝分庭抗礼。

但雄心壮志的赵匡胤创业未半,中道崩俎。根据权威史学家王立群教授分析,太祖之死,存在疑点,极有可能是太宗赵光义的一次暗杀,否则,太祖之子,那么多父死子继的“合法继承人”,怎么会在同一时期纷纷陨落?

赵光义本存着与哥哥同样的志向:收回燕云十六州。可偏偏志大才疏,契丹军一次小小的夜袭,便让太宗皇帝吓破了胆,以至在大宋三十万精锐部队对契丹三万人马的悬殊差距下,赵光义还是乘着马车,临阵脱逃,使一场原本应该胜利的战役在荒唐中草草结束。

这是第一次与契丹的正面交锋,第二次攻打契丹赵光义做了充分的准备,此次他将兵力做了精密的布置,潘美、田重进、曹彬三员大将从东、西、中三路浩浩荡荡夹击幽州,以绝对的优势碾压契丹。

然而,由于东路军遭到伏击,导致差点全军覆没,此次北伐终以失败告终。从此,大宋便窝窝囊囊仅存半壁江山,长期被辽、金的侵略阴影所笼罩,以致到了北宋末年,出现了徽、钦二宗沦为金国人质的巨大国耻,成为民族之殇。

柴荣早崩留遗恨

五代时期,乃是中国历史最纷乱,最糟心的阶段之一后周世宗柴荣本具雄才大略,他励精图治,让后周国力强大,兵强马壮。

对于契丹的屡屡侵犯,柴荣毫不手软,率兵先后攻占益津关、瓦桥关、莫州等地。

然而天妒英才,就在柴荣高歌猛进,一路北伐之时,一场大病却夺走了他年仅三十八岁的生命。是时,他连克二州三关。在商议取幽州时,突发疾病,撒手人寰。

柴荣主政时期,整军练卒、裁汰冗弱、招抚流亡、减少赋税,使后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开始复苏。史书上说他“器貌英奇,善骑射,略通书史黄老,性沉重寡言”。

真是天不假年,一位如此年轻的具有文韬武略的雄主,居然战胜不了自己的身体,如若他再活十年,中国历史进程将幡然改变,但历史从不说如果,无数次意外事故,让历史如同人生一般,波折不断,奇幻无比。

朱允炆错失良机

朱允炆登基的那一天,便面临与汉武帝刘彻相同的重大隐患,那便是各地藩王对中央形成的强大威胁

于是,他也与刘彻一样,下旨削藩!但是,年轻的朱允炆毕竟没有刘彻的城府,一切都操之过急。

他缺少总体规划,没有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而是遍地开花,一下子对周王、代王、岷王、湘王、齐王全部出手,搞得诸王愤愤不已,全部将矛头对准了朱允炆。

这也正好给了燕王朱棣出兵的借口,与汉朝七国之乱雷同,朱棣同意打着诛灭朱允炆身边奸臣齐泰、黄子澄的旗号,从北京一路南下,直逼南京。

而此时拥有皇室正统地位的朱允炆却动了恻隐之心,他对讨伐燕王叛乱的士兵嘱咐说,不要伤朱棣性命,自己不想背负“杀叔”恶名

天啊!皇权斗争哪讲骨肉亲情,有“玄武门之变”的史实为鉴,朱允炆难道没有从中汲取智慧吗?

结果,他屡屡错失剿灭燕军的机会,反而被叔叔燕王朱棣杀到南京城下,宫内太监又点了一把大火,致使朱允炆本是惊弓之鸟害怕万分,还要接受熊熊烈火的考验,最终他的去处至今仍是一个谜。

结语

历史就是这样,上天给了你一个机会,你没有把握住,那么机会便会转瞬即逝,让你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让你成为囚笼里的犯人,任人羞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契丹   秦国   秦王   后周   燕王   惊弓之鸟   中原   人头   太子   可惜   事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