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蜀第一功臣邓艾,看看他是如何作死?为何下场凄惨?

#古籍里的戏曲#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原名邓范。今河南省新野县)人。魏晋时期大臣、将领、军事家。


邓艾自幼丧父,生活在动荡且战争频发的时代,日子过的非常艰难,但是他小时候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小志向远达,决心通过自己奋发上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邓艾喜欢军事,每当看到山川河流,他就会勘察地形,谋划军营位置,常常遭到别人的耻笑,但他不以为意。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占领荆州后,曾强行将当地人民北迁,邓艾及其母亲、族人便在这时被强迁到汝南(今河南上蔡)作屯田民。


因年幼,最初只是一个放牛娃,到了十二岁时,随着母亲迁往颍川。


在屯田人民中,很少有才华的人,在哪个九品中正制得时代,出身贫寒的屯田部民想要进入仕途,非常不容易,邓艾平淡的过了大概二十多年。



后来凭借其才华,举荐为典农都慰学士,因为口吃并未升官,任稻田守丛吏草一职,正始元年(240年),邓艾奉命督办临颍、陈州、项城、寿春的屯田。


正始初年,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屯田积粮,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邓艾从陈县(今河南淮阳)、项县(今河南沈丘)一直巡视到寿春。经过考察,邓艾提出两项重要建议:


一 兴修水利,灌溉农田。


二 在淮北、淮南开挖河渠,引水灌溉,广积军粮,又开通漕运的水路。


于是,便著《济河论》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然机会永远是属于有准备的人,邓艾的机会也在这个时候来临。他被司马懿发现,司马懿看到后,非常满意,采纳并实施了。



正始四年(243年),邓艾出任参征西军事,转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太守。


到了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八月,司马昭派他的铁杆粉丝钟会为主将率兵十万,邓艾为副将,统兵三万,另一路由由诸葛绪带领,卫灌为监军,开始伐蜀。


而在司马昭世袭上位后,魏国上下怨声载道,为了平息国内矛盾,司马昭急需一场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恰在此时,机会来临,蜀汉姜维不断在魏蜀边境挑起事端,正好给了司马昭合理出兵的借口。


其实对于司马昭来说,此次伐蜀,胜利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一场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


而邓艾是一个善于统兵打仗的将领,而且还是一位脑子一根筋的主,典型的不撞南墙不回头。就在钟会大军被姜维阻隔在剑阁之时,而这个时候魏军粮草不济,钟会准备退军。


邓艾上书说:“ 如今贼寇大受挫折,应乘胜追击。从阴平沿小路、经汉德阳亭,奔赴涪县,距剑阁西有百余里,距成都三百余里,派精悍的部队直接攻击敌人的心脏 ”。



于是,邓艾率兵穿过700里的无烟之地,部队多次陷入困境,部队到达马阁山时道路断绝,一时不得进退,邓艾身先士卒,用毛毡裹身滚下山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地直抵江油,迫使马邈投降,最终在绵竹大破蜀军,诸葛瞻等众将被杀,蜀军全线溃败。


魏军逼近成都,刘禅感到大势已去,开门投降。


邓艾的奇袭穿越,兵行险招,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袭战战例。成为了魏国伐蜀的第一功臣,然而这样一位有功之臣怎么会被诛杀了呢?


在巨大的胜利面前,自作主张,擅自以天子的名义,封刘禅为扶风王,任命师纂兼领益州刺史,任命陇西太守牵弘等人兼领蜀中各郡郡守。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宣扬自己的武功。


邓艾建此奇功,深感骄傲。常常夸耀,引以为傲。而司马昭疑心病很重,得知此事后大怒,但为了安抚前方将士的军心,选择了沉默。


司马昭的默认没有引起邓艾的警觉,而是他的气焰更加嚣张,邓艾向司马昭建议如何发兵消灭东吴。然他的上书触动了司马昭的神经。


此时,自尊心很强的钟会,嫉妒心已起,他对邓艾十分不满,司马昭也一样不满,而钟会又是司马昭的粉丝。添油加醋的说邓艾图谋不轨,又向司马昭提供了佐证,二话不说,下诏命令卫瓘用囚车押送邓艾父子回洛阳。


卫瓘担心邓艾手下劫持囚车,于是将邓艾父子斩杀。就这样一代名将就这样香消玉损,享年66岁。


邓艾凄惨的下场说明,当时他确实是居功自傲,而且还不善于自保,有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味道!总的来说就是看不清当时的形式,没有见好就收。


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真是可悲!可叹!又可怜!实属无奈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项城   魏国   剑阁   陇西   太守   正始   司马   囚车   河南   功臣   凄惨   下场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