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流放到朝鲜的中国皇帝,晚年如鱼得水,如今子孙遍布韩国各地

文|冯律讲法

编辑|冯律讲法


在我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中,皇帝的地位崇高而危险。他们承担着治理天下、维护国家安宁的责任,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危机。

由于古代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特点,皇帝之位总是被无数人所觊觎。而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亡国。成王败寇是历史发展的铁则,历史上亡国的君王大都没有一个好下场。

他们或自杀或被赐死或被毒杀,而有些则选择了投降,这些投降的皇帝最终的命运常常是凄惨的。然而,也有极少数的皇帝能够逃脱死亡的威胁,但却要受到终身的囚禁。

但在这些皇帝中,还有一位极为特殊的人物,在位时间极为短暂,战败投降之后一度被流放到韩国。

不过他的命运却不像其他皇帝那样凄惨,在韩国他逐渐混得风生水起,如今的子孙更是遍布于韩国各地。

明太祖头号大敌

故事其实还要从明朝建立之前说起,当时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正打得不可开交,而这些人也成为了朱元璋一统天下的阻力,特别是陈友谅,一度被朱元璋看作是头号大敌。

陈友谅当时主要活跃于广东一带,他原本是个渔民,后来通过参加起义军,慢慢地得到了重用。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但当时天下并不太平,以陈友谅为首的起义军盘踞于湖北,就像悬在朱元璋头上的一把尖刀,时刻威胁着这个王朝的稳定。

尤其是陈友谅率领的水军,更是让朱元璋吃了大亏。他的水军数量众多,战船数量更是超过了朱元璋的数倍。

而且这些水军都是经验十足的老手,一直游弋于江西一带,几乎可以随时发动进攻。而朱元璋的水军则相对较少,数量不足以与陈友谅相抗衡。

如此一来,朱元璋部队在水面战争上的劣势就逐渐凸显出来了。

陈友谅一方面命部队与朱元璋进行游击战,另一方面令弓箭手准备火把和弓箭,趁着朱元璋部队被打得头晕脑胀之际,放火烧船。

通过这种作战方案,陈友谅几乎占据了江西水域的统治地位。

可坏就坏在陈友谅是一个极为自负的人,在赢得几场胜利之后,认为自己即将一统天下,便逐渐地骄傲自满起来,对待士兵和百姓也很苛刻。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显然,陈友谅并不明白这个道理。有一次,他的士兵因为疲劳过度而倒下,结果被陈友谅斩了首级,以此来警示其他士兵。

每攻陷一座城池,陈友谅的士兵就会抢夺百姓的粮食、财物,还会对妇女进行强奸,让百姓不得安宁。

一些不满其暴政的百姓,也会被陈友谅残忍地处死或割去鼻子和耳朵。尤其在他认为即将一统天下时,他对百姓的残暴行为更是达到了极致。

他的军队攻占了许多城池,对于不满他统治的百姓进行了大规模地屠杀。

年少的皇帝陈理

陈友谅的所作所为很快就引起了诸多将士的不满,这也直接导致了陈友谅在与朱元璋的交锋中逐渐落入了下风。

原本占据江西的陈友谅一下子失去了战斗力,没办法他只能率领着自己的队伍逃往南方。虽然在后期陈友谅也多次和朱元璋交锋,但失去了民心的陈友谅再无往日的气势。

当两军交战时,陈友谅率领的船队数量达到了数千艘,其中大部分船只都是用铁皮包裹,具有强大的攻击力和防御力。

而朱元璋手中的船只则只有几百艘小渔船,看起来似乎劣势明显。

但朱元璋却巧妙地利用了小船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进行了一系列出其不意的攻击,他派出小艇靠近陈友谅的战舰,投掷石弹和火把,制造混乱并加重敌军伤亡。

而陈友谅的战舰虽然强大,但由于大小不一,船体也较为笨重,很难转变方向,遇到小艇攻击时反应也较慢。

见此情况,朱元璋乘胜追击,命令小船沿着陈友谅的船队游弋,不断地用石弹和火把攻击敌人,制造混乱。

而另一支部队则绕到陈友谅的背后,从两个方向夹击敌人。最终,在朱元璋的巧妙策略下,陈友谅的船队被打得溃不成军,大量船只被摧毁,士兵伤亡惨重。

此时的陈友谅已经是强弩之末了,但是他依旧不甘心,指挥自己的将士想要做最后的顽抗,最后陈友谅在这次大战之中被乱箭穿心而死。

陈友谅的野心最终未能实现,落得一个凄惨的结局。

而此时,陈友谅战败的消息传到中军大帐中来,陈友谅的手下张定在得知此事之后,为了稳住大局,便用年仅十三岁的陈理,也就是陈友谅之子,当了皇帝。

不过,由于陈理尚且年幼,实权都是掌握在张定等人的手上。好景不长,陈理在武昌城称帝还不到一年的光景,朱元璋就带兵杀来。

为了防御朱元璋的大军,张定命士兵在城墙上布置了大量的火药和弩箭,同时还修建了城门、城墙等防御设施,加强了城防。

然而朱元璋在战胜了陈友谅之后,回到京城休养生息准备再次铲除叛军。

此时朱元璋的军队已经无比强大,又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这些装备自然无法挡住朱元璋大军的进攻。

被流放的皇帝

当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的时候,城内已经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陈理虽然年轻,但是看到这种局面下,也只好向朱元璋投降,希望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

朱元璋在接到陈理投降的消息之后,没有急于进城,而是派出自己的亲信骑兵进城接降。等到朱元璋本人进城的时候,陈理已经被捆绑起来,带着颤抖的声音请求朱元璋饶他一命。

这个时候,朱元璋的过人之处就显露出来了,他不但把陈理放了,还允许陈理保持部分封地。

这个消息传开后,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惊讶,因为陈理是陈友谅的儿子,按照当时的惯例,应该被处死才对。

而朱元璋此举也为自己赢得了民心,但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不是个简单的角色,虽然把陈理放了,但是辅佐陈理的权臣们都被诛了九族。

在陈理被俘之后,朱元璋回到了京城,开始了对叛军的全面清剿。他从军纪、官制、税制等方面下手,加强了中央集权,建立了完整的行政体系,使得国家逐渐恢复了稳定和繁荣。

陈理投降之后,被朱元璋安排在京城居住,但他总是表现出一副不满的神情,时不时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之情。

一次,朱元璋前来探访他,问他近来是否舒适,陈理却回答道:“只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还不如回家呢。”这句话让朱元璋有些意外,但他并没有多说什么。

陈理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明显,有一次他表示想要回到自己的故乡,但朱元璋并没有答应他回去看看,这让陈理非常失望。

于是他当着朱元璋的面,陈理发泄出了自己的不满情绪:“我不明白,你为什么不让我回家看看,难道你们不知道,我一直很想回去吗?”

这句话让朱元璋心中有些不快,但他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如果处理陈理,成为时刻萦绕在朱元璋心头的一个难题。

杀又不能杀,只能让他离自己远远的,这样才不会影响到皇权稳固。

公元1372年,朱元璋决定将年仅22岁的陈理和归义侯明升一起流放到高丽,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朱元璋特地派遣特使一路护送。

在抵达高丽后,朱元璋还赏赐了不少财物给高丽王,并嘱咐他要善待陈理。从国都被贬到如此荒凉的地方,高丽皇帝自然也明白这两个人是什么货色。

所以不出意料地,陈理的生活过得非常困难,甚至有时候连饭都吃不饱。尽管朱元璋封了陈理为陈王,但在异国他乡的陈理并没有享受到什么特别的待遇。

陈理很清楚地知道,他现在只是一个被流放的废王,被朱元璋遗弃在异国他乡,而且自己的命运完全掌握在高丽王的手中。

高丽王对陈理的态度也很矛盾。他一方面想让陈理安居乐业,毕竟朱元璋赏赐了不少财物。

另一方面,他又担心朱元璋会向高丽发动进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高丽王开始限制陈理的行动自由,不让他接触到任何高层人物。

在这样的环境下,陈理只好自食其力,开始学习农业和手工艺等生产技能。

在生活艰苦的日子里,陈理也不断回忆自己曾经的荣耀和辉煌,心中不免感叹时光荏苒,自己竟然落到了如此地步。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陈理也逐渐适应了在高丽的生活,虽然他只是一个被流放的废王,但是高丽国王还在赏赐给了陈理一些土地让他自力更生。

后来,陈理还结识了一名女子,娶妻生子,儿子叫陈明善。

虽然刚开始陈理在高丽的日子非常艰难,生活条件很差。但是陈理的晚年生活也还算比较安逸,膝下儿孙满堂,有着自己的田地,也能享受天伦之乐。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韩国   京城   朝鲜   水军   船队   赏赐   如鱼得水   江西   子孙   晚年   士兵   皇帝   百姓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