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全国只有七千万人,二战中,为何能拉出超过七百万日军?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签署投降书,日本正式宣告投降。

这一事件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胜利而结束。

根据战后史学界的统计数据,日本在颁布《终战诏书》后,全亚洲各地的总兵力竟然超过了700万人。

这一数字尤其引人注目,因为当时日本全国的总人口只有7100万。

换句话说,日本军队的总兵力接近了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这引发了一个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战略资源有限的日本如何将其军队规模从几十万人扩充到700万人的呢?

一个近代化的工业国家,其动员力究竟有多么庞大?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现代化兵役制度

首先我们要理解一个近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兵役制度,和传统的古典国家军队制度是截然不同的。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没有建立现代化的兵役制度。

当时日本的国家权力分散在幕府和大名手中,中央政府没有权威也没有独立的军队。

明治维新对日本不仅完成了近代化的革命更是完成了中央集权。

可以说明治维新带给日本的,是双重性的革命性的变革。

它将日本从分权的“战国割据”的古代封建国家,变成了近代中央集权国家。

为了维护天皇的权威,日本进行了兵役改革,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正规军。

同时模仿德国的兵役制度,日本也建立了自己的常备军兵役制度。

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征兵令》,要求年满20岁的男子都被要求服兵役。

现役兵役期限为3年,之后还要服预备役。

然后再进行后备役,后备役的期限则为3-10年,仍然要进行一定的军事训练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日本男子的军事素养非常高,他接受了接近12年的军事训练。

普通日本男子的军事素养如此高,就为扩大征兵提供了基础。

即使他们退出现役,仍然通过预备役和后备役的军事训练来保持战斗力。

而这也就成为了日本近代庞大动员力的基础。

二、普遍义务兵役制

这一近代常备兵役制度的强大动员能力第一次发挥作用,是在日俄战争中。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时,日本面对拥有陆军优势的俄军,急速展开动员。

日本当时在战前只拥有37万总兵力的陆军,以及部分海军。

但战争爆发后,日本迅速从两百万预备役中动员了一百多万陆军,恢复了现役。

这些经过后备役训练的兵员,虽然曾经离开了军队,但仍然保留了一定战斗力。

在经过训练后,这些后备役兵员迅速能够恢复与现役部队相当的战斗力。

这也是日本赢得日俄战争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俄战争的胜利使得日本尝到了近代化兵役制度的甜头,于是兵役制度进一步演化。

在常规的兵役制度之外,日本开始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普遍义务兵役制于1914年开始,这个制度将兵役制度细化并扩大了规模。

三、补充兵制度

我们都知道日本常备的只有十七个师团,这些师团被称为常备师团,是日军的主力。

普遍义务兵役制实行后,日本的常备师团并没有扩大,而是增加了补充兵。

常备师团之上增加了第一补充兵和第二补充兵。

日本要求所有适龄青年都要服役,但是常备师团只有十七个。

于是许多士兵在完成现役兵役后,开始服预备役,然后服后备役。

第一补充兵和第二补充兵指的就是这些参加过军事训练的学生和其他适龄青年。

这些人不仅可以对常备师团进行补充,甚至可以在需要时可以被调集成新的师团。

自此日本的军事体系建立了完善的战时兵员动员机制。

二战爆发后,这一战时兵员动员机制开始生效。

日本的常备师团即使在中国战场上损失惨重,很快就能够得到补充,保持战斗力。

而中国军队因为缺乏预备役和现代化兵役制度,常备军队损失后基本得不到补充。

部分能够得到补充的部队,补充的也多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壮丁,战斗力迅速下滑。

后来日本扩大战场,也正是因为战时动员机制和预备兵役制度,迅速扩充了数百个师团。

而且在日本本土,依然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员正在接受训练,补充损失。

四、总结

也正是因为战时兵员动员机制,日本即使到最后兵败投降,依然保持了七百万的庞大兵力。

这也正是近现代化国家所拥有的动员能力,是古典时代的任何帝国都无法想象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日本   明治维新   义务兵役制   拉出   兵员   预备役   师团   军事训练   兵役   日军   动员   制度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