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掀起赴华浪潮!8000位人才来我国工作,背后原因是啥?

在两年前,日本TBS新闻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为什么科学界重量级人物都流向中国?“人才流失”一词无法概括的现状》,文章中详细说明了日本引以为傲的科技尖端人才正在源源不断的流向中国,其中也包括许多科技界冉冉升起的新星。这些科学家从生物技术到物理天文,是日本科技界举足轻重的头脑,但却纷纷选择定居中国发光发热。

根据精确统计,近些年来至少有八千位日本科技人才选择在中国谋职谋生,为何他们宁愿顶着国内舆论的巨大压力也要前往中国?中国的科研环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能吸引到这些人才?

人才流动

中国近些年的留学生、专家移籍是出了名的严重,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引起国内社会的激烈讨论,人们对科技界展开疯狂抨击、口诛笔伐。但事实上人才流失是世界各国都感到无从下手的棘手难题,很长时间以来日本美国也都在面临着人才流失造成的严重后果。

在此我们举几个不同原因的具体事例

福田敏男可以称之为日本国宝级科学家,他的科研成果享誉全球。早些年间他曾经在日本的一所高校任职教授,在此期间他所提出的学术理念始终与日本主流观点背道而驰,因此福田敏男遭受到学术界近乎疯狂的排挤与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决定来到中国施展抱负。

2012年福田敏男孤身一人来到北京理工大学,是我国第一位全职外籍院士。他结合3D打印技术制造出直径最小的人工血管以及中国第一个纳米机器人这些科研成果极大提升了我国癌症诊断成功率,让全国无数名癌症患者迎来重生的契机,他也因此被誉为纳米机器人之父。

现年81岁的藤岛昭,曾经是日本著名光化学家,还是东京理科大学原校长,他曾经是光触媒研究的领军人物,一度被外界视为诺贝尔化学奖的有力竞争者。

在2003年藤岛昭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在走进中国的四十年,藤岛昭共计培养了38位中国留学生,为中日之间的科技沟通建立了稳固桥梁,他也在2019年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2021年8月30日,藤岛昭率领研究团队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引起日本和中国学术界剧烈轰动,上海理工大学后续还打算围绕他投资上亿人民币建造研究所,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尊敬,我想这也是藤岛昭愿意来到中国搞科研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现年现年80岁的日本脑神经专家御子柴克彦也选择前往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担任教授,日本土木工程专家上田多门是土木界的泰斗人物,2019年也选择前往深圳大学工作。

除日本外,美国科学家戴维·布雷迪也选择投奔中国。布雷迪曾与美国国防部合作进行十亿级像素技术,一旦研发成功将为美国军事提供莫大的帮助。

但在布雷迪的研发进入瓶颈期时,美国国防部却对他失去了耐心,选择撤销对布雷迪承诺过的所有投资。布雷迪盛怒之下选择带着研发团队前往中国,并获得了中国的鼎力相助。

事实上我国也对布雷迪的十亿级像素技术有着极度渴望,十亿级像素制造而成的摄像机将遥遥领先全球,同时对抓捕罪犯、宇宙探索、微生物、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多种领域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最终布雷迪不负众望成功将十亿级像素研发出来,这项技术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是上千亿水平,更是代表人类科技的一大卓越进步,想必美国国防部此时此刻更是追悔莫及。

根据日本外务省统计数据,截止到2017年10月,在中国从事研究工作的日本人大约有八千人,从2014~2017年,停留在中国超过一个月的日本研究人员数量连续四年增加25%,到2018年已经有18460人。

这么多人才来中国搞科研,难道是日本本土人才辈出、济济一堂吗?事实刚好相反,实际上日本本土的顶尖人才已经十分稀缺,近十年间日本读博人数减少10%,2003年在校博士生为12000人,2018年就只剩下5963人。

日本民众对于国内人才流失的问题也是一片哗然,义愤填膺者厉声斥责科研人士“叛逃”的选择,但民众的慷慨激昂却始终无法改变日本科研工作者流失严重的难题。

其中有何原因?

为什么中国能吸引到日本的科学家?

首先日本现如今的科研环境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他们对于学者的标准要求过于苛刻。服部素之是一位来华七年的日本青年科学家,他亲口说过在日本至少需要十年左右的研究时间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实验室,这对于所有青年科学家都是一个漫长的考验和折磨。

并且日本政府由于财政紧张,企业往往需要新技术和新产品来加强自身竞争力,因此集中选择计划是日本政府投资主流。所谓集中选择,就是主要去扶持一些回本快、竞争强的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期限在3——5年。

但众所周知科研是极易走弯路的,伟大的成就从来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铸就,因此在日本很容易出现项目进展过半,却突然失去政府资金支持导致中断搁浅,这会严重打击日本科研界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同时会对青年科学家造成迷茫与挫败。

比如2010年鸠山政府要削减超级计算机项目15%的经费,不出意料引起日本科学界强烈反对,但政府才是拍案定板的角色,考虑到超级计算机可以通过向国外引进弥补。最终鸠山政府还是在一片谩骂声中削减了计算机经费,结果导致世界领先的日本超级计算机元气大伤。

其次就是日本科研工作者对中国社会和科研环境的了解,近年来中国科学界在全球工程杂志上发表论文报告的数量是全球第一,普通民众虽然不会翻阅这些论文,但日本科学家却在通过这些论文去了解中国的科研环境,思想上的启蒙让来华阻力大大减少。

再就是科研经费,日本媒体曾指出,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科研经费狂增13倍,但日本的科研费用却举足不前,截止到2019年中国科研经费已经是日本的三倍。

日本大学科研经费不增反降是无法否认的事实,自2001年到2017年日本大学研究经费降低1.5%。虽然安倍2012年走马上任后曾喊出“让日本变成创新摇篮”的口号,但实际上安倍执政期间,日本的科研经费反而削减了5%左右。

再来看看看中国科研环境的优点所在

我国目前科研环境可以用轻松优渥四字形容,中国近些年高举科教兴国政策,无论是创新制度还是科研资金都得到了极大的完善与提高。2016年我国科研经费较2000年增长13.5倍,2020年科研经费超过2.4万亿,2022年经费为30870亿人民币。

我国各类科研项目比比皆是,例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等,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政府有能力对各类项目展开长期资金支持,保持着极高的科研持续性,很少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

虽然我国现如今的科研环境称不上世界顶尖,但已经足够吸引来国外顶尖人才赴华研究,但网络上也有人质疑日本人是否会打着搞科研的旗号在我国开展不为人知的间谍活动。

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完全相信国家安全部门,中日科技交流的繁荣盛况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若是为了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整天提心吊胆,岂不是成了惊弓之鸟?这反而会拖累国家科研发展鼎盛的势头。

最后祝愿祖国的科研成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早日成为全球引领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日本   科学家   福田   我国   科学界   中国   浪潮   经费   科研   原因   环境   项目   人才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