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倒嗓?为什么梁静茹的唱功会下降?硬核分析!

粉丝提问:到底什么是倒嗓?为什么说梁天后倒嗓?

答:歌手控制声带闭合的环甲肌群、甲杓肌群,机能不可逆下降的现象统称。梁天后不属于

倒嗓,最近因为梁静茹演唱会《燕尾蝶》的表现不佳,“倒嗓”一词推入大众视野。大家不用过于苛责,梁静茹不属于严格意义的倒嗓,相信她的训练承诺就好,唱功会快速恢复的。

关于倒嗓,是特指声乐内的一种生理现象。早期是指戏曲歌手的吊嗓子吊到发现音色开始喑哑,不再具有圆润咽音的普遍现象,比如说德云社的陶阳,典型的换声期倒嗓。如今泛指为整个歌手领域的唱功下滑和声带磨损,在市场上倒嗓有两种理解:

1:广义上,将唱功的所有下滑表现都可以称之为倒嗓。

2:狭义上,倒嗓是指声乐之中控制声带闭合的环甲肌、甲杓肌的肌肉机能不可逆损伤导致影响音色、音域、腔体能力下滑的现象。

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倒嗓,我们都会直观发现歌手的唱功、唱法、音区、音色产生了极大的改变。一般而言,产生倒嗓之后,歌手的音域和音色会极大程度的下滑和改变。比如说男歌手倒嗓前拥有A4-C5的完美高音能力,倒嗓后普遍只能在E4-G4,而且咬字从长音变成了点触。音域萎缩三度以上是较为普遍的。女歌手同理,原本拥有D5-F5的能力,下降至B4

同时他们的音色明亮度会急速下滑,普遍都是从一个明亮的音色辨识度小嗓,变为一个大叔嗓、大妈嗓,整体的发音点开始靠后,音色朝着喑哑转变,必须借助后期修音或者效果器才能完成较好表现。

一般而言,所有的职业歌手都会经历倒嗓,因为倒嗓具有部分生理的必然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职业歌手工作的透支、咽喉、声带、气管等慢性病的渗入,都会必然导致歌手的声带闭合机能下滑。所以倒嗓是一个普遍现象,不用过于惋惜。反之,那些没有倒嗓的歌手,才是真正值得称赞的自律者。

对于让大家热议的梁静茹,从广义上当然可以说她属于倒嗓。但是在狭义上,其实没有明显的音域萎缩,更多属于训练不够导致的唱功下滑,这个只能说梁静茹可能近几年比较忙,声乐视唱练耳、开嗓训练比较少,并不能直接判读出她机能的不可逆下滑。因为倒嗓的核心是:不可逆。

倒嗓的本质是一种正常的声带磨损,就和我们的其他器官一样,声带同样也有使用期限和极限,声乐之中有一句话叫做:“一个人一生演唱的High C是有次数上限的,唱一次少一次”。那么声乐这门艺术的本质定位上,就是基于对抗倒嗓磨损的一门艺术。

针对于倒嗓,声乐艺术衍生了核心的美学逻辑:护嗓。基于护嗓性声乐唱功具有以下的基本属性:

好,以下针对于这三点,来对倒嗓做具体的分析。

1:倒嗓 VS 护嗓;

在市场上倒嗓的歌手会有一个共性:缺乏长期的声乐训练意识,同时伴随着烟酒的习惯,大部分都没有一个寻找声乐老师的主动性。而那些二十年以上没有倒嗓的歌手,也有一个普遍的共性:他们较多人都有音乐学院或者拜在名师脚下的声乐求学经历,大部分都有每日开嗓的习惯。

这里导致倒嗓与否的核心,是一个关于唱法认知的差异。当歌手认为唱歌是一门专业技术时,他们都会产生一种学习者的心理,愿意承认自己是一个学生,朝着专业的人士求学。但是当歌手认为唱歌只是自己一个非理想追求的工作途经时,他们大概率不会意识到声乐是具有硬性专业门槛的。这个时候他们在非工作状态下,就不会对声乐的信息进行更新学习。

护嗓和倒嗓在唱歌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导致两者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三点:

1:错误的商业音色认知。对于商业歌手而言,音色是非常重要的辨识度源头。大部分的歌手会迎合市场的音色审美,比如说:摩擦音的烟嗓、真假声的假声、摇滚的撕裂音、吃自然音色优势的白嗓,这四种音色都拥有即为庞大的受众群体,但恰恰都是属于一种直接作用于声带的粗暴运用,并没有触及到美声科学的共鸣均衡美感。

2:浅尝辄止,没有进一步深究的追求。大部分的倒嗓歌手,二十年来唱功都是没有进步的,早期市场中是那样,当下市场开始更新后还是这样,只能走回忆流。而二十年来中国的声乐教育飞速发展,对于歌手市场而言,不进则退。

3:没有爱惜嗓子、存在各种透支,比如烟酒,比如综艺高音,比如连续演唱会等等。

这里我们立刻列举一下音乐生涯近二十年以上却没有倒嗓情况的歌手和以上三条的对比:

1:林俊杰。林俊杰是华语音乐之中一个典型的进步者,他逆生理成长,这和他在2005年时就朝着欧美学习混声SLS唱法有直接关系。不管是什么唱法,首先可以意识到林俊杰他对于声乐的追求心理会源源不断给他声乐技术性的启发,声乐老师只能是一个引导和纠错的定位,歌手能否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护嗓唱法道路,实际上最重要的是自己,而不是声乐老师。

2:张杰。张杰也是华语歌手之中机能天花板的歌手,无独有偶,张杰的音乐求学虽然比林俊杰晚几年,但是两人的唱法体系都属于混声体系,唱法的技巧也都是以强混声为核心。而张杰早期的各种飙高音实则上述三种全中,但是好在年龄增长后开始厚积薄发。

2:护嗓的训练:混声唱法逻辑和共鸣;

除了认知的差异,护嗓和倒嗓最多的差异还是在唱功技术性上的差异,也就是对于混声运用的专业性导致的差异。在混声唱法体系之中,最基本的一条认知原则就是:唱歌唱的是共鸣。这句话怎么理解?可以对比不用共鸣唱歌的歌手,比如说:漏气追求最大气垫声线效果的歌手、比如说:白嗓歌手、比如说摩擦音歌手。

漏气的歌手是一种鸡贼的做法,因为共鸣的本质是声压和声线的泛音包容感,但恰恰声带闭合给他漏一点气息,漏的气息也能达到适中的声压和一定的呲呲气垫感。但是漏气会损伤声带闭合的能力。就好像你拥有十块钱,可每次该用钱的时候你都直接主动丢了两块钱。这会导致上限偏低,适用性的应激反应不足。相比于共鸣,上限过低。

白嗓歌手的问题,则是直接没有共鸣,走真声喊叫路线。这个的主要倒嗓原因是:声带压力过大,既要负责声带闭合的初始音高,又因为没有共鸣则需要声带来支撑起音量,如此声带在闭合的功能之外还要去完成扩音音量的效果,结果皆是毫无声压和泛音美感。久而久之必然倒嗓。

摩擦音歌手的问题,则是更为严重。他更改了声带闭合的基本工作逻辑,使用了咽喉的压喉和抬喉造成的上下张力使得声带闭合时具有一个摩擦区域,产生大量的摩擦音、毛边颗粒度,听起来第一耳朵的确非常吸引人,但是同质化严重,在掌握后技术性便陷入瓶颈,而且一旦使用摩擦音打开受众市场,就很难脱离摩擦音的魔咒。

混声共鸣的本质是发音点的上挂逻辑,按照理论来说,发音共鸣点距离声带越远,声带越健康,闭合越轻松,比如说头声的哼鸣难度远远比混声咬字更容易。而发音共鸣点也涉及到腔体的音区连接和共鸣腔体的喉位使用,较为复杂,是声乐的专业度核心所在


综上,什么是倒嗓?本质上是声带机能的不可逆萎缩,可以引用为唱功的普遍性(音色、音域、腔体共鸣、声压)的下滑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唱功   摩擦音   音域   唱法   声乐   声带   音色   磨损   共鸣   歌手   梁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