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成由节俭败由奢

今天,女儿、女婿带外孙女到爷爷奶奶家去了,我和老婆在家好轻闲啊!中午简简单单吃过午饭之后,就开始午休,半小时午睡醒来,和老婆一起坐在沙发上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剧。自从外孙女出生到现在已经3年多了,我和老婆好长时间就没有这么悠闲自在了。突然感觉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奢侈品就是悠闲自在。

悠闲自在确实好!在悠闲之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以看电视,可以健身,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写写自己的随感,可以放松自己,可以随便闲聊……

和老婆闲聊时,可以海阔天空,无话不谈,无话不说。当我们谈到节俭和奢侈时,立即引起了我的无限遐想。

是啊,自从和老婆结婚后打拼到现在,我俩从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混到如今弄得家里有吃有喝,我俩靠的是什么,就是节俭二字,也真正应验了一句名言:“成由节俭败由奢”。

——引子

古人云:“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节俭则昌,淫逸则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勤俭节约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绵延五千年礼仪之邦的优良品质,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效法门,是深入我们骨子里的品质,历来为传统文化所推崇。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崇俭”思想都是我国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翻开中国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由勤俭败由奢”的过往事例与经验教训。

在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

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年年五谷丰登。

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

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

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会受穷挨饿!”

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记得《群书治要•尚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弗亡。”意思是说在内兴起了迷恋女色之风,在外沉迷于打猎,纵情于饮酒享乐而没有节制,建筑很高大的房屋,而且在墙上都雕刻着彩色的图案,如果以上所说的这些有一项,那就没有不灭亡的。这就告诉我们成由勤俭败由奢,不仅仅适合一个国家,适合一个家族,对于一个人而言也同样适用。所以道德修养不仅对国家、社会的风气有影响,对于自己能够维持一个良好的家道家风也是有重要的影响。

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旺,国无俭必亡。商纣王的酒池肉林、两晋奢侈斗富、隋朝隋炀帝好大喜功、晚唐的享乐奢侈、晚晴八旗的奢侈腐化.....历史上因奢侈无度导致灭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历历在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的贤人或名人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后人汲取。无论是治国或治家,都必须遵循一条规律:成功是由于勤劳节俭,破败是由于奢侈荒淫。

作为常人,我们如何借鉴历史的贤人或名人的成功经验,开拓进取,奋斗有为。我认为,着重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俭以养德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有依靠内心安静才能修养身心,只有依靠俭朴的作风才能培养品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节约这种美德为世代中国人所崇尚。早在春秋时期,俭朴就作为一种公德,为智者仁人所大力倡导。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圣人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之道。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大自然的索取。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社会的需要,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向身外求,发展科技,开发新能源;其次,就是向心内求,根据老庄的学说,降低人的欲望,减少对大自然的索求,以免资源枯竭,从而延长整个人类的寿命。

“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人们要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而且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做饭做起,切莫铺张浪费。虽说我们家没有这么明确的书面规定,但是有些规矩我一直到现在还铭记于心,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许漏饭粒,碗里一定要吃干净等等。

二是戒奢、戒逸、戒骄

“奢”“逸”“骄”是人生之大敌。曾国藩常以“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这句话警醒自己,从而成就了自己,被世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以此训诫后代,成就了家族,使得曾家后代从未出过败家子。“奢"“逸"“骄"三字并不深奥,却对于今人如何持家、处世、做人,有着极其深远的警示意义。

关于戒“奢”。诗人李商隐曾有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之河,浩浩汤汤,古人富贵皆归结于“勤俭”之道;而一个富豪氏族的没落,则源于一个“奢”字。

无论是夏朝的桀、商朝的纣王,还是秦朝的秦二世等统治者,他们奢淫无度、强压人民、手段残酷、导致人民反抗或政权更替,最终落得个国破人亡的下场。由此可见“奢”是事必败的根因。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圣人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之道: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则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关于戒“逸”。《左传·闵公元年》有一言:“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其意为贪图安逸享乐等于饮毒酒自杀,不可怀恋。这并不是完全否定“享乐”的积极意义,而是告诫众人该如何去把握“逸”的度。

人生如溪,一路总有磕绊曲折,幸运的时候,也许能够无阻无碍,顺流而下,这时便可在这一路程安逸下来,好好欣赏沿途的风景,但要审时度势,时刻准备面对下一段坎坷,这才不至于在突然面对大起大落时措手不及,从而跌入谷底,一蹶不起。

后唐庄宗最初励精图治,振兴国家,取得成功,而后来安逸享乐,沉溺歌舞,导致亡国。只享安逸不图上进的人,永远都是固步自封的,通常他们在取得一定成就后再也没有忧患意识,安逸享乐,最后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关于戒“骄"。“满招损”,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失,其间的损失可能并不单单只是失去物质,也有可能是自身的人格魅力。从来没有人喜欢或愿意和骄傲自大的人相处,因为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

郑板桥曾提有一联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君子爱竹,是因为竹子疏朗潇洒,素有谦谦君子之风;君子爱梅,是因为梅花不畏严寒,暗发幽香。

因而为人当如梅竹,人人自然敬而亲之,更不可能讨人嫌。相反,骄傲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愚昧,没人会为这份情谊买单。

圣人的格言警句,可谓是前车之鉴,尤其在这世事和人际关系愈加复杂的新世纪,我们不得不寻求一种可行的精神,来安抚自己的内心并协助人生的成长。

三是一勤生百巧

俗话说:“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国语》记载了非常多的教诲之语,其中,《国语》里面的“鲁语”,就是鲁国的好教诲,里面有一段话很启发人。“劳则思",一个人劳动对他人格的影响,他会去思考、他会去设身处地,“思则善心生"。假如好逸恶劳,“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从这些经句,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老祖宗是开智慧的,他通达人性,他对整个人性的发展非常的敏锐。你不听老人言,你铁定就得吃亏了,这些是真理。所以“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感恩父母、感恩他人的付出;但放逸了,“逸则淫",这个“淫”就是沉溺,比方说贪睡,比方说好逸恶劳,喜欢玩,不劳动了,沉溺在欲望当中就忘了善。而且“饱暖思淫欲”,都是邪念愈来愈多。忘善,忘善怎么样?“恶心生”,就好像百种弊病皆从懒生出来了。

《礼记‧学记》里面给我们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诲,有关教育的,即:“教也者",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大家是父母,教育孩子是我们的本分,一定要懂。《三字经》有一句话讲的很重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对我们教育孩子有很重要的警示作用。作为长者,要懂得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主轴:长善救失。长他的勤劳,救他的懒惰。这才叫教育。长他的早起,救他的晏起。所以教育的根,还是回到他那一颗心上,把所有好的德行,要把它扎在他的心田里面,从此变成他处世待人的态度。

所以勤劳的重要性,从这些经句可以感受得到。唐朝有一个诗人叫李商隐,他有一句名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览几千年的国家跟家族,他们的成、兴,或者是衰败,都是因为勤俭兴盛,由奢侈衰败的。所以兴衰的关键是勤劳。

我认为,人生缺少的不是才干,而是志向;换言之,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一个人懒惰,等于将自己活埋。因为懒惰中存在着永恒的绝望。年轻人最黑暗的时光,是当他们坐下来默想如何去不用劳力而获得金钱的时候。懒惰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诱惑的温床,疾病的摇篮,德行的坟墓。勤劳能使我们保持身体健康,头脑清醒,内心完美,事业成功。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人们不再愁吃愁穿。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是非常正确、非常必要的。

如果说,在过去物质尚不丰裕的困难时期,我们节俭,那是现实所迫;而在经济条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倡行节俭,则是一种自觉的历史抉择,它需要我们具备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立足长远的历史胸怀。我们必须对子孙后代负责,能源和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还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不能、也没有权力胡乱浪费。“不管你如何财大气粗,你都无权浪费资源和能源。”不论你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奉行节俭。也许,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对于个人和家庭是一桩小事,但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则是一件大事。

其实,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美德、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境界。节俭,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和能源,更能加强我们的道德修养。节俭,可以戒贪、可以戒骄、可以戒怠。一些领导干部贪污受贿,走上犯罪道路,无不是由追求奢靡生活开始的。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公民来说,最简单、最容易做到的莫过于改变“穷大方”的习惯,厉行节俭生活!

☆作者简介:吴刚,曾用名吴绪承,男,湖北监利人氏,研究生学历。曾任军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人民海军》报特约记者、海军某高炮团代政委、军后勤部政治处主任(行政正团级)等职,海军上校军衔。现为公安二级高级警长,三级警监警衔。闲暇时喜欢写一些通讯,散文,诗歌,小说,随感等,数十年来,先后有3000多篇作品散见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海军》报、广播电台及微信公众平台。其中有百余篇荣获军内外新闻奖、优秀征文奖。代表作:通讯《蓝天磨刀石》荣获《中国青年报》举办的"太阳·大海·水兵"征文比赛一等奖;通讯《战鹰有我无伤痛》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40多家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体在头版头条刊登,被海军评为优质稿。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节俭   中国青年报   前贤   悠闲自在   勤俭节约   勤俭   勤劳   安逸   海军   奢侈   吴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